第二百二十四章: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算不得新发明。

因为大宋已经用过很多次了。

不得不说,大宋虽然战争不行,但是搞经济真的很有一手。

宋朝很早之前便形成了在灾荒之年兴修水利的制度。灾民以工代赈,能够有尊严地活下去;国家得到了水利工程,又避免了灾民四处流窜,一举两得。

不同的,也许就是晁盖以工代赈的规模更大,不只兴修水利,他还修路、挖矿、建厂、盖房,花样挺多的。

开封城池分成皇城、内城、外城三层。

外城之外,就是市郊园林和村庄、商贾庄园等等。

东京城皇、内、外三层城墙,巅峰时期容纳一百五十余万人,可谓是寸土寸金,房屋密密麻麻。

“八十万禁军”便驻扎在内城。

所谓“八十万禁军”,按照大宋京城、地方互相牵制平衡的规矩来说,京城禁军也就四十万左右。如今这四十万人一部分跟随徽宗西迁,一部分被梁山吸纳,一部分还在俘虏营修路,已经分崩离析。

梁山大军并没有进城占据禁军的营盘,而是在市郊安营扎寨。这就导致京城内可容纳四十万人的禁军营盘变得空荡荡了。

而这些空荡的营盘就是晁盖准备推倒重建的地方。

设计定好之后,开始施工,15万劳动力:

5万人开始平整场地,木石砖瓦拆下来能用的材料还是蛮多的,留下来用。

2万人在市郊浇筑钢筋水泥预制楼板;

2万人疏通汴河、五丈河挖掘黄河决口带来的泥土;

2万人用黄河泥沙烧制红砖;

2万人协调运输;

2万人规划道路。

先在平地上画出方方正正的边界,按照中轴御街100米,主干大街80米,通行道路60米,街坊道路40米的标准,先把街道用石灰线画出来,形成一个个100米边长的方格,然后再在方格里盖房。

晁盖准备建造的房屋样式也不是古典的中式砖木建筑,而是参考后世客家土楼的砖石、混凝土楼房。

楼高四层,一层作为商业门市,将来对外出租,二、三、四层住人。

楼梯在中间,左右两侧各有12个房间。

24个筒形房间,每个房间宽4米,加上楼梯4米楼道,总长100米。四方合围之后,形成一个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堡垒。称为方堡。

方堡大门朝南开,一楼门市朝道路一面,路边种上树,将来树荫之下的门市开始可以向外租赁,获取收入。

整个方堡理论上,可以容纳288户人家,按照保甲制度,编为一保,设保长一人,财务一人,民兵数人。

方堡类似于后世的经济适用房,所有权归属官府,住宿房间以100文每月的廉价让百姓租住,一楼门市出租获取的费用归官府所有。

两年不收赋税,所以财政要想其他办法来填补亏空,收房租就是不错的填补手段。

288户人家,近千人生活,吃喝拉撒是个大问题。

4米宽8米长的楼房很难生火做饭,所以在方堡中间位置84*84米的宽阔公共区域,挖了一口井,建造了一座公共食堂、一座可以洗衣服的公共水房。

食堂就像大学食堂一样,由私人承包经营,提供一早、一晚两餐,自负盈亏。

而厕所,则是设置在二楼,在楼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男女厕所。方堡四面,共计8个厕所。

厕所设置在二楼,粪便顺着砖块、水泥垒砌的管道落入粪车中,每天由掏粪工将车推走,换上新车继续。

粪便拉到城外硝田经过处理,二次处理后卖给农户肥田。别人的废物,对另外一些人就是财富啊。

东京城百万人口,以后的土硝产量将会暴涨一大截。再加上日本运来的硫磺,遍布各地的木炭,火药产量将实现自给自足,不用晁盖再从系统里兑换供应军需了。

在晁盖忙着为百姓民生,以工代赈,大兴土木之时,四方捷报频传。

林冲玄武军区猛然发力,豹韬军、神武军、龙骧军、云风军、常胜军将近二十万大军挥师西进,鲸吞云地九州,不到十日,屯兵大同城下。远在千里之外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得到消息时,暴跳如雷。

“南贼焉敢如此欺我!”

天祚帝大骂不已,女真野奴造反也就罢了。怎么连一向温顺的南人也变得如此凶残?先前夺取燕地七郡的仇还没报,现在连云地九州都要被破?那我老祖抢夺汉人的燕云十六州不都全部丢完了么?

“南人欺我太甚,来人啊,给我调十万大军剿灭这些无知南人!”

天祚帝大喊大叫。众臣都低头不语。

莫要说没有十万大军,即便有,那也得优先用来对付城外的女真蛮子,这才是眼前生死之祸啊。

“陛下,不如喝蜜水?”

大都督耶律余睹劝说道。天祚帝喝了蜜水,果然气消了些。

耶律余睹继续道:“南朝趁人之危,我国当谴使抗议。”

“抗议?”

天祚帝是个暴脾气,对这种词汇很抗拒。

“不错,可强烈抗议对方占我领土一事。”

“会有效果吗?”

“当然不会。但却可以让对方知道我们的不满。然后实现双方使者的沟通。等事件平息之后,我方再提出结盟!”

“结盟?”

“正是啊,陛下,燕云十六州丢失已成定局。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大方的表示将燕云之地归还汉人,以此换来对方的支持呢。据传,那南朝军队也曾与金奴一战,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不如结盟,共抗金奴。我契丹乃是马背民族,只要有时间休养生息,自然可以将失去的一切都夺回来。”

耶律余睹用心分析道。

“陛下,此计大妙啊。佛光照耀处,自有光明来。这些南朝人说不定就是佛祖为我们送来的光明。”

“对啊,陛下,我们与南朝结盟吧,只要他们像宋庭一样向我们进贡岁币,不,只要一半岁币就好,我们也不是不能原谅他们的冒犯。”

众臣纷纷发表意见,总体来说谴责、求和各占一半。

“闭嘴!你们这些佛祖扫把下的蝼蚁!我,大辽帝国皇帝,草原之王,天命佛子,岂能忍受这样的屈辱!什么谴责、结盟,我统统不要!给我下令,号召河朔各部向南人进攻,进攻,送他们去见比丘尼!”

天祚帝耶律延禧声嘶力竭的大喊,似乎要把所有人唤醒。

众臣闻言,都恭顺的低下头不再言语。只是低俯的眉目互相交流。

耶律余睹长叹一声,也不再言语。

“进攻,进攻,河朔诸部成年男子几乎抽调一空,连草场都开始被蒙古诸部侵占,何谈进攻南朝?”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