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破后而立的巨鹿城

刘备走了,张飞跟着走了,简雍悄悄的也走了,往常山郡找“赞助”的田雷一行也走了。

剩下的,该干嘛了?

当然是,屯田。

三月四日。

李孟羲去巡查了城里城外。

城中,开始大起基建了。

巨鹿城因战火波及,城中狼藉一片,见好房屋都没几处。

现在天暖和了,土容易挖了,可以开始做土胚类房子了。

巨鹿城破败的不能再破败,狼藉的不能再狼藉,但,有句话叫做,大破之后,就是大立。

巨鹿城破烂不堪,就正好完全推了从头规划。

李孟羲不懂城池规划,但他麾下,有一个会建造城墙精通测量的厉害工匠。

这个厉害工匠建造测量诸事皆能,却不能知该怎样建一个最舒适最干净的城市,而这一点,李孟羲知。

城中已清理一空,城中遍布的断壁残垣,车辆进出不停的拉了十几日之后,城中清理的干干净净。

此日,李孟羲巡查各处,他看到,到处都是用白灰撒的纵横交错的方格状的印记,在很多地方,还插着长的绑着布条的长杆,这些石灰印记与长杆出自造城匠人的手笔,是测量留下的标记。xuqi.org 海豹小说网

李孟羲从东转到西,从西转到东,巡视了整整一圈,他很遗憾,遗憾好多设施因为技术和资源的关系,无法建造。比如,李孟羲想把河流引到城中,然后用于提供浇灌还有饮用水源,可问了巨鹿本地人,巨鹿本地人说,巨鹿城以前有水进来,可水干了几十年了。

没办法,没有水,城中用水只能靠那些水井。

在城池的整体规划中,李孟羲考虑到兵营所在,考虑到民居,考虑到学校,考虑到诸如铁匠作坊木工作坊,以及造纸,烧炭,等等各种必要的生产设施,再加上民居,市场,集市,仓库,等等这一堆东西一加,李孟羲发现,城中空地不够用了。

李孟羲也有想过把部分建筑给移到城外去,可考虑到一个问题,考虑到不管是冶铁还是造纸还是练兵,李孟羲考虑到,这些所有技术和军事相关,自己都得时时参与与关照,技术中枢都在城里,方便就近视察,要是建在城里,每天来回跑,尽耽误时间了。

还有,若基于技术保密的考量,技术中枢建在城里比建在外边更好保密。

若再继续战争的考量,如果铁器作坊建到城外,那一旦有朝一日敌军围城,铁器作坊就落在外边的,城中就失去了所有的兵器修复和兵器生产的能力。

再考虑到守城需要,李孟羲觉得,以最坏的情况来考量,最坏的情况是,有朝一日兵败势颓,兵马与众多百姓不得不缩进城里,那么,城中得有足够多充足的居住条件。

关于居住这一点,李孟羲想到的一是居住方式改革,可以用上下三层的床铺来提高居住密度,再一个,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面积,简单来说,盖高层房屋,盖两层,甚至三层的屋子。

可是,李孟羲了解到,多层房屋的建造难度和成本,远高于普通房屋。

性价比太高,直接卡死了建多层房屋的必要性。

高度上不能发力,李孟羲便想到尽可能把房屋盖的紧凑一些。

李孟羲别出心裁的设计了一种十字形房屋,这种十字形房屋,乃是四个房大房子背靠背挨着,也就是,当中四面墙乃是共用的。

这样一来,每盖四间屋子,就平均省了四堵墙。

若问李孟羲还有更高效的节省材料的方法吗,答桉是,有,蜂巢,据科学家们说,蜜蜂的六边形蜂巢,乃是最科学最节省建筑材料的建筑方法。

李孟羲有考虑建造六边形的房屋,可是一考虑到施工难度,那个麻烦程度,他干脆算了。

在规划中,巨鹿城没有单独的房间了,所有房间都是大房间,所有房间最少都是四个屋子东西南北背靠背十字形分布的,这样,是为了尽可能让墙壁公用,尽可能提高建造效率节省工时。

相较于普通百姓,李孟羲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巨高。

他要求,所有房屋,墙得高大,得坚实,高大是考虑到后续配套高架床铺的使用问题,坚实为了耐久,他还要求,所有房屋得有窗户。

有窗户,这个要求有点不合实际了,在乡间,做窗户性价比极低,因为,做窗户得木头,得大量人工,窗户做的不好,还漏风。

在汉末,做窗户性价比极低。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