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票换蔬菜 楚沁砍柴

进入十一月, 气温一日日的在粮。

这段时间村里不仅得割稻谷,还得趁着秋草黄之前把山里的猪草给割回来。

猪已经接回来了,整整一百头的猪仔, 韩队长带着两人亲自去接的, 前后跑四趟才把这些猪仔给接完。

高树村和静水庄接猪仔的动静大,自然引来其他村的关注。

其他村想不想干?

当然想,即使原先不想, 但看到这两村里摆出如此大的阵仗时他们就也生出想法来了。

但许多村都没这条件。

高树村和静水庄是有钱, 静水庄本来就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 而高树村经过前两年的发展,手头要比其他村宽裕一些。

两个村子能拿出钱来买砖头水泥和铁丝,好些村可拿不出来。

再说,买猪仔鸡仔又是一大笔消费。

不仅钱得愁,人工和饲料也得愁。

人少的村子腾不出人工,地少的村子拿不出饲料。

最后就是没这魄力,想归想,做不做又是另一回事儿。

即使被高树村和静水庄激得想立刻去抱猪仔, 但真让他们去抱, 他们是不敢的。

万一养死了呢?

万一亏本了呢?

总之, 不是人人都有这份冲劲儿。

但有些生产队却有,条件也还行,便学着他们去和机械厂交谈。huci.org 极品小说网

在楚沁拿起镰刀, 割下今年的第一把稻穗时,据说机械厂的后勤订单已经被分完了, 被他们附近的生产队以及隔壁县城的生产队吃了个干干净净。

这消息放出后,惹得那些还在考虑,以及因没钱而无法吃下订单的村子纷纷扼腕, 但也只能叹声气,忍不住把目光移向这些吃了订单的村子,心里无法控制地滚滚冒出酸水。有那心眼坏的,甚至在祈祷老天让这几个村的菜啊猪啊鸡鸭啊全死绝。

今年割稻谷割得比往年晚许多,这也就导致了在割的时候太阳没往年那般大,楚沁觉得要舒服不少。

人一舒服,割稻谷的速度也会加快。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在村民的齐心协力下所有的稻谷都已割完。

不仅割完,还打完了。

趁着阳光正盛,村里就把稻谷铺在田野里晒。

因为韩队长怕今年冬天来得早,对地里的活就催得紧。

紧的同时猪舍鸡舍那边也没放松。

韩队长给猪舍安排了四个人,徐老屠夫妻以及村里的于胜叔儿父子。

徐老屠夫妻不必讲,两人原先就是管着猪圈的,管的也好,经他们手喂养的猪都要比旁人喂养的肥些。而且还会给猪接生,连猪的一些小毛病他们都懂得看。

而于胜父子呢?纯属是照顾两人。

于家和楚家一样,也是逃荒来的。于胜在逃荒过程中因和人打架瞎了一只眼,左脸也有一条从眼角贯穿到耳后的疤痕,更是显眼,村里小孩儿都叫他于鬼,有那胆小的还会被他这模样吓哭。

因相貌和眼睛的缘故,他很是沉默寡言,但他却吃苦耐劳。

他妻子身体不好,每日能拿3工分都算好的了。他老娘身体更不好,秦华每月都得开药给他娘煎来吃。他还有个8岁的哮喘儿子,这病也不能下地干活,还得好好养着。

可这种情况下他却能带着15岁的儿子挣到够家里吃饱的粮食,让小儿子吃得白白胖胖,妻子和老娘也不会面黄肌瘦,家里还盖起整齐的四间黄泥房,完全能称赞一声勤劳能干。

这四人确实把猪舍拾掇得干干净净的,那些猪仔们更是肉眼可见的在长胖。

在猪舍和鸡舍工作,就不需要再下地了,因此这工作还算吃香。

鸡舍也有许多人想去,最终韩队长却安排了钱家奶奶和于胜的妻子去工作。

这几个人,一天能拿8工分。

而徐老屠夫妻属于技术型人才,于胜属于有把力气,必须得承担更多活的人,他们能拿到10工分。

10工分把村里人馋得不要不要的,但当看到记分本楚沁那栏一水儿的15工分时,深觉得10工分也就那回事儿。

“楚沁今年又得大丰收了吧。”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你说楚沁咋就那么能干?咱们拿8工分都觉得要老命了,人家直接拿你的翻倍。”

“难怪楚沁那脸盘子是圆的,咱们全村人的下巴都尖了,就她是圆的,到处都圆,啧啧。”

楚沁:“……”

耳力很好的楚沁并不想听到这些闲话。

她最近又恢复了15工分的节奏,主要是今年村里的收成好,能多分些就多分些。

到时候一袋袋粮食堆在家里,看着就让人无比心安和满足。

稻谷在晒的过程中还得用耙子把稻谷中的杂草给扒拉到一起,然后抓抓扔了。

这活容易,就是七八岁和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干。

楚沁有时看着都羡慕,不要弯腰多好啊,她深深怀疑自己这场秋收下来腰得废了。

稻谷在晾晒,其他活也没停。

韩队长把人力用到极致,小孩老人干轻省的活,有把力气的都在地挖地瓜。

只挖不收的那种。

是暂且不收,地瓜挖出来后直接让它待在土里,待上两三天再收回去。

为啥呢?为了把地瓜晒干些,干地瓜便于储存,湿的收回去就必须马上分下去,让村民领着自家的地瓜回家晾晒,否则全堆在仓库里非得发霉臭了不可。

现在村里没那功夫分粮食,都可着劲儿地收粮食呢。

反正这几日万里无云,日日都有漫天的晚霞,不怕下雨。

地瓜挖得很快,挖完后就去收黄豆花生等等作物。

收完黄豆,最后一批晒好的地瓜能够收入仓库。

此时已是11月中旬之时,而玉米在众人的忙碌中,也悄然成熟。

在这之前,村民们先把花生给拔了。

因为今年没种菜籽的缘故,花生种得多,可见今年的油就是花生油。

等到花生收完,就能收玉米。

这场秋收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等所有的作物都入库时,已经是12月之时。

12月,气温骤降。

清晨起来后能看见远山间绕着的雾,若是往菜园里走走,还能看到有些菜已经结了霜。

楚沁觉得不出五天就要下雪了,这使得她山上再是酸痛也得到山上把柴给砍回来。

空间清理出两格背包,楚沁带着锄头和柴刀便往山上去。

和她想到一块儿,一同去山里的村民有不少,都在腰间插了柴刀,尽量在大雪来临前砍下足够的柴火。

楚沁瞧着人一个接一个的,便往更深处的地方去。

她去的还是清泉峰的那座山,好些时间没来,楚沁竟然在清泉峰的陷阱里发现一只奄奄一息的野鸡。

娘嘞,开门红啊今天。

楚沁连忙把野鸡拿起来放到背篓中,来到当初采蘑菇的林子的边缘,开始砍树。

这里人少,树砍下来直接收到空间里,所以不到半小时她就砍了五十来棵。

又一小时个多小时,她空间里足足有两百棵的树。

她这回要砍的不单单是烧火常用的柯木,还得砍烧炭的好木材乌岗栎。

乌岗栎特别适合用来烧炭,烧完的炭坚固又耐用,就她砍下的这些乌岗栎,完全足够让她烧出能用两年的炭了。

楚沁也不贪心,砍得差不多后就收手。难得来一趟,她也不着急下山。

在山林中边走边观察,原先消失的动物痕迹又出现了,楚沁甚至还发现几个兔子洞,兔子洞前有兔子留下的痕迹。

“哎,没带麻袋。”

楚沁略微有点可惜。

她又爬到树上,观察观察四周,再顺手掏几个鸟蛋,一同放到背篓去,慢悠悠地继续往前走。

今年山里不见葛根,更不见山药。

因为都被挖完了,包括清泉峰这里的山药都被挖个干净。

看来在饥饿面前,并不是什么危险都不能冒的嘛。

楚沁因为粮食足够,倒也不咋在意。

做人不能太贪心,你家里粮仓是满的,别人家粮仓是见底的,你还想把山里的山药给挖了不留一丁点儿?这实在是过分得紧呢。

楚沁发觉山里好似被扫荡一圈似的,除了掏鸟蛋再没旁的收获。

她倒是想找找蜂蜜,家里蜂蜜没了,楚沁想得紧。

没蜂蜜,平常想润润肠胃都没东西润,只能一杯一杯地喝着桃金娘酒。

临近12点,在山待了好几个小时的楚沁终于动身回家。

也该是她时来运转,在下山途中遇到两只停在草丛里吃草的兔子。

楚沁手疾眼快抓到一只,同时跑了一只,但她不在意,只掂量掂量手上这只的重量。

“嗯不错,两三斤呢。”

她脸上带笑,避着人回到山脚。

村民们还在山里忙活,他们没有能运柴火的空间,要一遍又一遍地把树木搬回家中。

所以每当要砍柴,几乎都是一天起步,像楚沁这种轻松的砍柴方式得被人羡慕死。

楚沁悄咪咪地回家,放下背篓,在院外边上的空地上挖出个大坑来。

因为要烧的炭多,坑就得挖的大。

对楚沁而言砍柴容易挖坑难,砍柴只砍两个小时,挖坑却足足让她挖了一个小时。

挖完坑,饭点已过,楚沁只得把小铁锅放在炉子上焖点粥来吃。

粥是最不顶饱的东西,楚沁喝四碗下肚,还配着用平底铁锅煎的鸡蛋葱饼,可下午三点时就又饿了。

下午的楚沁在干啥?

在砍柴。

炭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烧完,最少得烧上三天三夜。而且她烧得多,保不齐还得烧上五天五夜呢。

所以楚沁很是着急,生怕大雪来临前炭还没烧完。

乌岗栎得先砍成小段,然后铺在院子里晒干。等晒得透透的了后,再把木柴放到坑里点火烧。

期间还得时时注意着,若有火燎出来,必须用水扑灭。

可水又不能太多,以免水流到木炭中,使得木炭崩碎烧失败了。

楚沁用半个下午的时间砍完柴火,砍得手都要长水泡了。她看着指腹的水泡,嘀咕两句回卧室用针给挑了,又用力洗洗,拿碘伏消消毒就算可以。

砍好的柴铺满整个院子,前院后院都给铺满,今天晒半个下午,明日再晒一整天,想是就能晒得差不多。

做完这些,又舀一大碗温热的粥吃吃,呼噜呼噜吃完一碗又吃一碗,那呱呱叫的肚子才肯安静下来。

坐在屋檐下,闻着柴火独有的柴火香,她慢慢眯起眼,仿佛要睡过去。

——

机械厂。

今天是机械厂的大日子,据说机械厂的宿舍在这日竣工,那一排排的楼房引来不少社员的围观。

扬子沟公社书记秦文珺也来了,她也想见识见识这个省里市里全力支援,要啥给啥的万人大厂是啥样的。

只见在厂子西北和东南处有一排又一排的宿舍,宿舍有的三层楼有的五层楼,在距离宿舍几百来米的边上还有许多木头平房。

这些房屋是工人们这一两年来暂时住的地方,机械厂并非没有开工,能开工的都开了,据说研发室都架起来了,更别说后勤啊会计室啊等等。

只不过人并不齐全,听机械厂的领导说明年就会有大批的工人到岗。

西北东南两处宿舍区加起来共有二十来栋的宿舍楼。

这看着壮观,其实不多。

后勤主任介绍时就道:“还不够厂里一半人住的,到时候不少人都得自己挖黄泥砍木头搭房子住在周边。”

这样也行?

谁乐意啊。

可不管乐不乐意都得住,就这儿,附近依旧好些人挤破头想进机械厂。

宿舍区非常大,所以这里的食堂也有好几个,目前建起来的就有四个。

甚至还有两国营饭店!

乖乖,众人看傻了眼。

这时候围墙还没建全,即使机械厂不让进却也有许多人通过山路或者没建好围墙的地方进去。

你看看我看看,再出来说道说道,于是不出片刻许多人都晓得机械厂里头不仅有国营饭店,还有理发店电影院等等地方了。

“完了完了,我更想进去工作了。”

“可不吗,折上十年寿我都想进去。”

众人听完后叨叨个不停,而此刻工程结束正从机械厂里出来的楚小叔心情很是复杂。

他刚刚去人事那边应聘司机没通过,人事还笑说他这种技术少说得练上两年再说。

楚小叔能咋办?

只能耷拉着肩膀出厂。

他都练快一年了,连楚沁都很是熟练,能倒着车开上几百米的路了,他咋就不行呢?

当初给人家几斤粮几斤肉,人家教你一年可以说是很实在的,人家也没藏私,楚沁去的时间比他少上一半都学得溜溜的,所以不能怪人家司机不会教,只能怪自己学不会。

正好进厂的纪竟遥看到他,认两眼想起这人是楚沁的小叔,便问看门的杨必先:“他的那队工程结束了?”

杨必先点点头:“已经结束了,刚刚还看到他去人事那边应聘司机,看样子是没应聘上。”

纪竟遥:“司机啊?那说明他有点底子,要不然也不能来应聘。”

大概率是技术不过关。

杨必先就笑了:“厂长您不晓得,他和他侄女儿,哦也就是楚沁,他们叔侄是一同去县城运输队练车的。结果当陪读的侄女学会了,他这个正经学车的叔叔还是个半吊子。”

纪竟遥惊讶:“你咋晓得?”

杨必先:“嗐,楚沁舅舅是我村的,也是我堂叔叔,他牵线搭桥送楚沁叔叔学的车,有回被气得嘀咕了楚沁叔叔两句,我正巧听到。”

他又道:“您是不晓得,楚沁那车技强的,不说超过,但也能跟得上咱们厂运输队的那些司机们。”

“是吗?”纪竟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他先是去厂里一趟,把手头文件放办公室后骑着车出厂。只是行驶出几十米,他又不自觉地拐到同往高树村的小路去。

高树村好些人也来看这场热闹了,甚至有那砍柴的都挑着柴火匆匆赶回来,不再上山砍而是跑去机械厂。

纪竟遥来到高树村,把车停在楚沁家的山脚,又推着车顺着山路上去。

上回来他没仔细观察,这回来他推车时左看右看,觉得楚沁很是有本事。

上坡的路特别平坦,路中竟然没有一块石头膈人脚。

道路两侧是铁篱笆,铁篱笆长得茂密,使得山脚没办法看清山坡上有没有人,隐蔽行特别好。

同时,铁篱笆的枝蔓又没有伸到路中,看来是被修剪过的。

铁篱笆上还长着枳实,也就是铁篱笆的果实。

这时候枳实已经变黄了,大约是楚沁不晓得吃,这个枳实尚在青硬青硬之时就能把它摘下来切成两半晒干做成枳壳。

枳壳其实是一味药材,不管是拿来泡酒还是拿来煮水喝都很不错,化痰止咳止痛消胀的效果。

其实变黄的枳实也能吃,就是比较酸涩,还带着明显的苦味。不过吃的是时候可以开胃消实,纪竟遥小时候经常去山里采来吃。

他透过密密麻麻的枝条,看到左手侧的铁篱笆后有片地。

这地……瞧着杂草灌木丛生,但依照他对楚沁浅薄的了解,这人肯定不会浪费这片地,否则她也不必费大力气在上山的道路里侧种植上铁篱笆了,明显是种植来遮挡人去观察的脚步以及视线的。

再往上,来到楚沁家门口。

还没敲门呢,里头传来狗吠声。

纪竟遥惊讶,看来楚沁说她狗听力好不是假话。

“叫啥叫,你吓死我了!”

楚沁被狗叫声吓醒,猛地站起身来。

她躺在竹椅上,竹椅上铺了厚厚的兔皮,又有阳光晒着,还有大棉袄盖着,楚沁睡得可香了呢,被吵醒时火气哐哐直冒。

小白不理她,只冲着门喊。

人狗相处久了有默契,楚沁瞬间懂了,这是门口有人,而且小白对这人的脚步声不熟。

楚沁正疑惑时纪竟遥抬手敲门。

“谁啊?”她问。

“是我,纪竟遥。”

楚沁愕然一瞬,把手上大棉袄放在摇椅中去开门。

此时已是下午四点多的时候,火红的晚霞给村庄披上层橘红的纱。

楚沁将门打开一点缝儿,露出两只好奇的眼睛看着他,略带警惕问:“纪厂长啊,都要晚上了您来干啥呢。”

纪竟遥指指还悬挂在天边的太阳:“这是快晚上?”

楚沁:“可不吗,太阳已经落下去一半了,冬天天黑得早,不出半小时就得黑。”

“对了,你找我有啥事儿吗?”

楚沁又疑惑地问。

纪竟遥想起来意,问道:“我从前问你准不准备去机械厂,你还没说。”

楚沁纳闷:就为着这个?

她摇摇头:“我不准备去了,我觉得在村里赚的不比机械厂少。”

纪竟遥难得一怔,很难想象这时候竟然有人不想去厂里工作宁愿在生产队上工。

但转念一想,对楚沁来说或许还真是待在村里更划算。

他叹气道:“我听杨必先说你会开车,我们厂正却司机,你要是去说不准能当司机。”

楚沁心动两秒,又很快归于平静。

“司机挺好的……就是,我得在村里挣粮食,你们那里可没这么多的粮食给我挣。”她说道。

纪竟遥表示理解,说完掏出工业票找楚沁换大半麻袋的青菜,骑着自行车离开。

“……”

楚沁站在门口,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觉得这位纪厂长指定是有点毛病的。

手脚大的人多了去了,但没一个像他这么大。

竟然用工业票换青菜。

这也能理解,有钱嘛,爱干啥干啥。她上辈子还见过用一颗葡萄换一颗有着好看花纹的石头的人。

再说,这是损他利我的,楚沁乐得这样,摸着工业票心里高兴。

但他要在她这里换,她就不理解了。

乐水公社难不成没人种青菜?在乐水公社换也免得运不是吗?

楚沁“啧啧”了两声,表示想不通,摇摇头回屋。

她不晓得的是,正骑着车往家里赶的纪竟遥也想不通。

他什么要买菜?

为什么要在楚沁这里买菜?

为什么要用工业票找楚沁买菜?

心里接连打出三连问,纪竟遥觉得自己当时是泥巴糊了脑袋,楚沁问他“还有事儿没”时就一秃噜嘴提了工业票换菜的事。

不是,他是有毛病吗?

纪竟遥深呼吸几下,忽然停下自行车,望着只剩一轮弧度在天际的太阳,心里不知想到什么又骑着自行车继续往前行。

回到家,把麻袋里的青菜都拿出来,大白菜和萝卜最多放到角落,其余的就是菠菜蒜苗等等的菜,最让他惊讶的是还有冬葵菜。

纪竟遥顿时觉得这工业票花得值了,这个月是不缺菜了。

他不禁把家里各种票找出来,又重点数了数工业票。

总共12张,另有布票16张。

工业票不够时,布票想必也能顶上。

虽然觉得自己有病,但纪竟遥还是忍不住想,这些工业票布票也不知够自己去找楚沁几回。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