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封王被驳回?让世家感受一下‘摊丁入亩’的滋味!

汉帝刘宏的提议,被公卿无情驳回!

御史中丞萧瑗又双叒叕一次上奏,他沉声道:

“陛下,刘羽卖官鬻爵所得真定侯、并州刺史、镇北将军的职位,此事已经不符合祖制,有违高祖《白马盟誓》。

此次冀州瘟疫与太平道谋反之事,刘羽平定有功,正好将功补过,若是继续封王,恐令天下不服啊!”

太常袁隗,掌宗庙礼仪,位列九卿之首,他说道:

“陛下,《白马盟约》有言: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刘羽身为汉室宗亲,但也需要有足够的军功封侯封王!在冀州治理瘟疫、举报太平道谋反的功劳,只能封侯,而不足以封王!”

太常言毕,立刻引发满朝附和!

“臣附议!”

“臣附议……”

此次文武官员几乎是同仇敌忾,一致对抗汉帝刘宏的提议。他们不仅是反对刘羽,也是在表达对刘宏这位汉帝的不满!

因为“太平道谋反之事”,牵连甚广,朝廷文武百官中同样有不少人受到牵连,汉帝刘宏更是借机扩大化,令世家代表的文官集团势力损失惨重!

此次谋反之事的影响,不在党锢之祸下!

这种情况下,哪怕曾经有些嫌隙的世家们,都暂时放下成见,一致对抗汉帝刘宏。这是“世家”抱团取暖后与“皇权”的较量!huci.org 极品小说网

更逞论“谋反之事”皆因刘羽而起,这个罪魁祸首竟想凭此封王,他们绝不答应!

“若是朕一定要封刘羽的王呢?!”汉帝刘宏一字一句的说出来,已经将帝王之怒溢于言表了。

可是如今还在朝堂中的文武,那都是找不到漏洞,甚至有着不能动弹的理由,他们根本不惧怕汉帝的权威,此时呼啦啦跪倒一大片!

这一次不是御史中丞率先开口,而是太常袁隗沉声道:“臣……自乞骸骨!”

光禄勋杨赐,总领宫内事务,他也跟着道:“臣请辞!”

太常袁隗、光禄勋杨赐,这两人的背后分别是——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皆是四世三公!

可以说,这两家就是天下世家的代表,文官的魁首。并且这两家还是姻亲关系!

当他们站在出来后,他们身后的袁家和杨家派系官员,紧随其后,沉声喊道:“臣乞骸骨!”

“臣乞骸骨!!!——”

这些所剩不多的官员,近乎集体请辞。若是他们真的不顾一切离去,那么朝堂将停摆,整个京师都将陷入动荡,继而蔓延到整个天下。

宛如机器停摆,郭嘉必乱!

甚至这些文官背后的世家,会不会借机作乱,挑唆那些叛贼卷起另一场“黄巾之乱”,那就不得而知了!

世家和皇权的矛盾,并没有因为这一次提前遏制、胎死腹中的“太平道谋反”、“黄巾起义”之事而缓和,反而越演越烈,已经完全暴露了!

“好啊!你们很好啊!!!”

汉帝刘宏这一次,真的是雷霆大怒!

当初哪怕面对“太平道谋逆之事”,他看似震怒,其实心下并没有太大的波涛汹涌,因为一切在他掌控之中,甚至可以借机铲除异己。

但这一次,完全不同!

满朝文武,近乎全部跪地请辞。他们看似请辞,不过是以退为进。

因为这个天下,可以识文断字、能文能武的人才,全是世家子弟,全是与世家相关联的门生故吏。这些领头羊自动请辞,那些世家子弟肯定会毫不犹豫附和!

这不是请辞,这是逼宫啊!

只有那些还忠于汉帝刘宏的臣子、汉室宗亲等,根本无法形成与这股世家文官集团抗衡的局面!

这就是为什么,刘宏一定要建立“鸿都门学”,他必须培养选拔平民子弟。哪怕这一切所需要的昂贵金钱超乎想象,他不惜通过卖官鬻爵所得,都要进行下去。

因为,世家对读书识字、对举孝廉为官,已经形成垄断地位了!

这一次,更是在逼宫啊!

“陛下息怒!!!”

司隶校尉张彪赶紧站出来,他也是头皮发麻、脊背发凉,没想到曾经各有算计的世家,会因为这一次“太平道谋反之事”后团结起来。

但此时汉帝刘宏骑虎难下,他这位帝党必须给汉帝足够的台阶下来,他上奏道:

“陛下,幽州边关鲜卑入侵,两军交战于代郡,这才爆发瘟疫,蔓延至冀州。

“幽州刺史刘虞还没有完全平定,战乱源头不解,未来还有瘟疫起复的可能,不如让刘羽前往幽州协助镇压夷狄之乱,刘羽除了并州刺史的职权,他还有镇北将军的身份!

“若是可以平定夷狄入侵之危,以刘羽治理冀州瘟疫、察觉太平道谋逆之事的功劳,足以封王了!那时候有足够的军功封王,谁也挑不出刺来,哪怕是高祖的白马盟约!-”

崇德殿内鸦雀无声,死寂一片!

满朝文武大半跪伏于地,看不清他们的面容。端坐龙椅上的刘宏,神色震怒,已经溢于言表了。

那些汉室宗亲,那些帝党们,神色严肃铁青,感受到局面有种走向失控的姿态,一切就看刘宏的态度了。

“传令下去,令镇北将军刘羽征募将士,北上幽州平叛!”

刘宏虽然感受到皇权受到挑战,他这位汉帝的权威受到挑战,有种龙颜大怒、雷霆之怒酝酿的感觉,但他也知道,如今他无法对世家形成反扑。

那么司隶校尉张彪的提议,就是最佳的台阶——只要刘羽有足够的军功,可以应付汉高祖《白马盟约》的军功,这些文官集团再也无法拿“祖制”来挑刺了!

这其实已经是汉帝刘宏的退步了!

“臣等遵旨!”

沉默了许久后,袁隗、杨赐两人异口同声的喊道。紧随其后,那些文武百官也随声附和:

“臣等遵旨!!!”

刘羽能不能平定幽州之乱暂且两说,那是之后的事情。至少今日的弹劾,对汉帝封王提议的反驳,是他们赢了!

或许经过“太平道谋反之事”,他们世家文官损失惨重。但也因为这件事情,令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唇亡齿寒、兔死狐悲,令他们更加团结对外!

刘宏看着满朝文武,眼中有毫不掩饰的雷霆之怒酝酿,心中对“鸿都门学”越发寄予厚望。早晚有一天,他要让这些世家付出代价!

惨重的代价!!!

打破世家读书识字、举孝廉为官的垄断地位,一切都在这個“鸿都门学”之上!

……

冀州常山真定县。

刘羽一行人还滞留真定,并没有通过“井陉”前往并州,因为冀州是太平道老巢,太平道谋反之事被刘羽公布后,官府立刻着手对太平道的清剿。

刘羽部下文臣武将都是冀州人士,这时候带着他们奔赴并州,对家乡父老的担心,他们估计也没有心思投入工作。既然如此,刘羽索性继续逗留冀州。

在刘羽等文臣武将的协助下,再加上冀州刺史刘焉调动兵权,太平道很快被平叛。但张角三兄弟不知道从哪里提前收到消息,竟提前一步逃入太行山。

太行山连绵万里,宛如大海捞针,根本不可能入山清剿。但经此一事后,太平道声名狼藉,十多年发展得到的民心,一朝荡尽,威胁大减!

从原本深得民心、受到官方认可的“道教”,一下子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当然这只是幽冀地区。

据说其他州郡地方,有些百姓们不相信他们信奉的太平道是叛逆,竟在有心人挑唆下对抗官府,形成不小的麻烦。但因刘羽提前警觉、朝廷提前准备,倒也没有太大危机。

但经此一事暴露出来的问题,却反而愈发严重起来!

——阶级问题!

百姓们为什么信奉宗教?因为对现实生活已经没有希望,只能寄托在宗教神灵信仰之上。而现在,他们信仰的宗教都覆灭了,百姓们还剩下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