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顺利采访

几个人落座后,李丽先和沐清湲表达了一下歉意。

其实每次开会的时间都会超过计划时间,倒不是会议的内容有多复杂,而是两个派别之间的纷争罢了。

以年长一派的钱老主张保留当地的原有果树树种,这方面的改良也要继续。

而年轻一派的人则注重经济价值的产出,如果果树不能多结果,抗虫害,又大又甜,那果农的种植积极性肯定就不高了。

虽然到时候全国各地都是一个品种的果树遍地开花,选择吃什么从来就不是消费者决定的,而是市场决定的。

像钱老等几位年纪比较大的专家教授,已经是退休返聘过来的,在研究所也没有什么职位,话语权自然也就轻了些。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任务,现在研究所主要的任务就是加大水果产量,降低进口量,降低水果价格,提高果农收益。

其实提高果农收益谈何容易,农药,化肥,人工都在逐年上涨,而水果的价格基本上上下浮动不会超过一块钱,这就意味着果农只能靠产量来达到薄利多销了。

真正赚钱的是终端的销售市场,所以无论怎么扶持,最终能尝到甜头的果农很少。

村里的人之所以想把种植了几十年的果树卖掉,还不是因为不挣钱么。huci.org 极品小说网

看着卖完水果后有个几万块钱的收益,可刨除去农药化肥和人工水电,也就没多少了。

一般每家的果园都是一个两个人在管理,赶上忙得时候,还要雇人来帮忙。

自己的果园,上下班的时间自然不是早九晚五,基本上是跟着太阳走。

累死累活一年下来看着有个三五万的收入,还真的不如出去上班挣点钱轻松。

林栢苼知道无论是果树专家还是新闻媒体,说的都是水果在市场上能卖到价格,但这和果农的关系真的不是很大。村里的果农也有自己卖的,每天起早贪黑也卖不到超市里的价格。

当然随着电商的发展,很多地方的果农富起来了,还是那句话,大家要是都种植一个品种的水果,客户可以在家门口买新鲜的,何必非要去网购呢。

凡事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以林栢苼并没有说这些。

还是吴杭说的有道理,种植一些特有品种,形成差异,这样才能让果农的水果卖上价格。

林栢苼其实也希望钱老给出这方面的指点,要是按照李丽说的,全都嫁接成又大又红的富士苹果,即使最后的产量很高,也赚不到什么钱的。

自产自销这是一条路,但这条路不是轻易就能走通的。销售其实是门很深的学问,林栢苼也只是略知皮毛。

以前文章挂个广告也能卖货,但仔细想想,那转换率真的不是很高,还是靠人海战术来的。

一篇文章几十万人看,下单的才几百单,很多商家其实只是拿这当成拓客渠道,也没有什么利润。

随着互联网的革新,智能手机进一步的普及,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要是放在几年前,谁能想到一边看文章或是一边看视频就能够买东西,卖东西呢。

从李丽的话语中林栢苼听出,其实李丽还是很支持钱老的。虽然李丽不是钱老的专职助理,但每次钱老来这儿都是李丽负责接待的。

年轻人的想法有时和年纪大的人一样,李丽也认为还是要多样性比较好,这样才能给消费者多一个选择。

如果每个地区卖的都是各自特色的水果,那么也就不会出现大家就喜欢吃这一种水果的情况。

一个人培养一种习惯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吃一种水果的习惯就更简单了,只要控制这个地区的其他水果进入,有个一两年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

想要改变现状无疑是动了别人的蛋糕,不过现在吃蛋糕的人已经开始做蛋糕了,也就允许大家分一分这些蛋糕碎了。

不知为何,林栢苼总能感觉这里面有岳兴天做事的影子。

之前岳兴天也说对水果行业感兴趣,就是不知道这一个品种打天下的局面,岳兴天会不会也参与其中了。

网络的发展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大家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因此也给了一些被边缘化的商品,重新走上人们生活舞台的机会。

能够把握住机会,就要看能否为平台创造价值,否则东西再好也要雪藏的。

沐清湲也没有过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其实沐清湲和林栢苼的想法还是一样的。小时候在村里吃到的一些特别好吃的水果,不少也都不再种植了。

现在感觉到哪里都一样,一进超市,都是那些一模一样的水果,完全体会不出当地的特产。只有去一些小的农贸市场或是早市,才能看到那些退出历史舞台的特产。

李丽以为林栢苼也是和沐清湲一起来采访的,看着林栢苼一直不说话,也就没有问,毕竟一个记者带着助理什么的也是正常的事情。

房间的门被推开了,进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钱老。

“小丽呀,辛苦了,今天会上有点突发情况,要不早就结束了。”钱老一副面红耳赤的样子,显然是刚经历一场“辩论赛”。

“钱教授,那您和沐记者先聊,我这去食堂定一下午饭的事情。”李丽很是恰到好处地说道。

钱教授接受采访,自然是用不到自己在旁边指手画脚。以钱老的阅历和学术,采访时自然是有分寸的。

钱老表示了感谢后,便主动和沐清湲打起了招呼。

沐清湲是林栢苼的女朋友,自己注重沐清湲自然会让林栢苼感觉到高兴。人情世故这块,钱老吃的盐可比林栢苼吃的米要多上不少。

沐清湲顺便介绍了一下张健,这才问起了钱老要不要休息一下再接受采访。

钱老表示不用,正好可以去自己的试验园里一边采访,一边散散心。

“栢苼,等采访完我再和你单独聊聊。”

钱老也是有着自己的私心,今天在会议上自己想申请一块试验园。结果不出意料除了几个老朋友支持自己外,其余的人全都不同意。

试验园不是个人的,不可能研究一些不在范围内的课题。即使这个课题在今后可能会有意义,也只能滞后先研究当下要解决的问题。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钱老也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但有时候就是不死心想争取一下。

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味地一刀切,而是要保持多样性的发展。重点先扶持其中的一部分,保守扶持另一部分,这样在经济和环境改变的时候才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未雨绸缪,有时候真的需要一些魄力,被人不理解这都是小事情,很多老一辈的人都在默默地砥砺前行着。

“没问题,正好我也了解一下咱们试验田里的果树情况。”

林栢苼也不着急先指点自己,毕竟秋天过后就是冬季了,除了果园里的一些清理和给果树保暖过冬外也没有其他的事情了。

三个人跟着钱老出了小楼,朝着旁边的玻璃大棚走去。

钱老犹豫了一下转头还是朝着另一个大棚走去。

“现在可以拍摄了,放心吧,这些果树都是可以参观的,真正核心的在小楼的实验室内。”

钱老也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领域,只有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才可能有人和自己的想法一样。

张健拿起手中的小型摄像机,打开录制功能,朝着沐清湲点了点头后便走到了拍摄位置。

林栢苼一个外人自然是不好出现在镜头里,于是跟在张健的身旁,这样既能听见钱老的介绍,又不影响沐清湲的采访。

要采访的问题很多,沐清湲已经烂熟于心,于是大概和钱老说了一下一会儿采访内容。

钱老对于这些知识早就已经了然于胸了,知道大概的问题就行。

随着钱老和沐清湲走进了一间大棚,沐清湲便开始了采访。

钱老和沐清湲一问一答,走走停停,很快就把内容都拍摄完了。接着张健又独自拍了一些空镜,有些地方要用声音而不需要真人出镜的。

比如钱老讲的树枝上的嫩芽形状,这时就要配上拉近的特景镜头。

张健一边过着流程,一边补拍着空镜头,遇到一些需要特写的地方,于是张健又找到钱教授和沐清湲又补拍了一些素材。

拍摄这件事不怕素材多,多了可以剪辑出更精彩的内容,但太少了就不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多拍一些相关内容的镜头。

毕竟采访这事尽量不要来二次,很可能对方到时候不方便接受采访也说不定呢。

拍摄得差不多了,沐清湲便和张健回了休息室核对一下素材是否够用。

外景采访不像在录制棚里,拿着剧本提问,一问一答,说说笑笑就完事了。

在室外要考虑的因素就比较多了,既要把节目内容要求展现出来,又要让观众看起来节目很精彩。

看着沐清湲走了,林栢苼这才忍不住地问道:“钱老,您把我叫来,看来不是简单地指点一下,回头都嫁接成棚子里的那种苹果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