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应该怎么处理韩林儿

进入汴梁城后,刘福通很快就召集麾下的文武将领开了一次军事会议。

既然知道了自己在原来的历史上是因为什么被察罕帖木儿击败的,老刘当然不会重蹈覆辙。

现在他麾下还有十几万义军,他本想在攻下汴梁后,立即再派出几万大军,由白文信率领西征陕西,与李喜喜的西路军会合。

现在他当然不会再分散自己的兵力了。

军事会议上,老刘端坐于帅帐之中,用一双虎目扫视了与会将领,沉声说道,

“天不灭我明教!天不亡我大宋!

既然通天博士在光影投幕上把我们北路明教义军失败的原因说得那么详细,那我们就按照通天博士的指点,给出我们相应的对策。

今日之会,也许可以决定我们北路义军的成败。

你们都是我的心腹将领,不要心存顾忌,畅所欲言。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咱们没有诸葛亮,只能群策群力了。”

大将周全第一个开口说道,

“大元帅,我觉得我们最该做的,是给西路军和中路军下令,让他们迅速赶回中原。”

刘福通点了点头,“我已经给李喜喜和关先生发了命令,让他们不顾一切,想办法回来。不过察罕帖木儿肯定会在几个险要关隘阻击他们,想回来也不容易。”

白文信用手指了指东方,

“大元帅,通天博士对东路军的毛贵推崇备至。我们可以让毛贵回转中原。”

刘福通尚未说话,罗文林摇了摇头,

“白将军此言差矣!你们没看到朱元璋的北伐策略吗?全据山东,次取河南,再取陕右。

如今毛贵全据山东,我们不但占了河南大半,还占了陕右,可以说大势已定。

我们不需要自乱阵脚,把已攻取的地盘全部让给元鞑子。

如今察罕帖木儿还在陕右与李喜喜纠缠。

汴梁之战还有一年时间才会展开。

所以我们眼下要做的,是全据河南,攻取河北的几个重镇,把大元帅直属的军力扩张到二十万,拥有一支真正听从大元帅府的嫡系军队。”

“妙哉!”

刘福通大声说道,

“罗军师此言有理。距汴梁会战还有一年时间,一年的时间足够我们做许多事情了。我们可不能龟缩在中原地界,等着察罕帖木儿那个元鞑子来攻。

那个元鞑子现在不是正在巩县洛阳一带驻军吗?

一月以后,我亲自领兵出征,誓要把这个元鞑子击败。只要我们中路军全据河南山西,元鞑子再能打也无力回天。”

大将崔武听到这里,恨恨不平地说,

“大元帅,长江南岸的明教义军各怀鬼胎,难道我们就听之任之吗?”

刘福通冷笑一声,

“就让那帮子明教义军去鬼打鬼吧!只要我们能够挫败察罕帖木儿这个鞑子,攻取元大都后,再挥师数十万南征,一鼓作气干了他们!

彭莹玉那个老混蛋,仗着与我同是明教副教主的身份,竟敢拥立徐寿辉称帝,也敢妄称大宋,纯粹找死。”

罗文林皱了下眉头,提醒刘福通,

“大元帅,长江南岸的义军,笑到最后的可不是徐寿辉,而是朱元璋啊。”

刘福通再度冷笑一声,

“那又如何?不管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如今在江南羽翼未丰的朱元璋想在混水摸鱼,偷偷发展壮大,张士诚徐寿辉,还有大元朝廷的一些地方官也不会再给他那个机会了。”

刘福通这话说得虽然在理,得知朱元璋笑到最后,江南群雄绝对会对老朱群起而攻之。

但老朱面临的劣势也是最大的优势所在。

因为这是个怪力乱神的时代,很多人都相信天命。

既然朱元璋代表了天命,那些割据一方的义军首领自然很想消灭朱元璋,但一般的义军将领可不会那么想。

他们甚至会大批大批地投降朱元璋,以求搏取一个光宗耀祖的封候之位。

罗文林当然明白刘福通只说出了朱元璋面临的不利处境,却没说出朱元璋的巨大优势。罗文林想了一下,眼前一亮,笑着说道,

“大元帅,你忘了通天博士对朱元璋的评价了吗?这厮残忍嗜杀。我们可以大力宣传这一点,让那些想抱老朱大腿的将领们犹豫一阵子。

只要我们能够在明年击杀察罕帖木儿,天命就归我们了。”

刘福通点了点头,表示让罗文林全力负责这件事儿。

就在这时,一直没说话的谋士盛文郁悠悠地叹了一口气。

刘福通面色一变,看着盛文郁问道,“盛夫子,你一直没说话,一说话就开始叹气,不知是什么意思呢?”

盛文郁饱读诗书,曾考上大元朝的举人,因为是汉人,无法做官,所以心一横,跟着刘福通在颖州起义。

他也算是跟着刘福通的老人了,却向来不为刘福通所喜。

因为盛文郁说话喜欢故弄玄虚。

幸亏刘福通此人够义气,自始至终都把盛文郁留在军中当幕僚。

面对刘福通的问话,盛文郁呵呵笑了几声,然后大声说道,

“我笑大元帅与诸位将领,开了半天军事会议,看似言之有物,实则夸夸其谈,说的全是废话,始终没讨论到那个最重要的问题。”

罗文林是算命先生出身,向来与盛文郁不对付。

他冷笑一声,

“盛夫子有何高见,就请直说吧,不要再故弄玄虚了。我们洗耳恭听。”

盛文郁笑道,

“通天博士说的不是很明白吗?大元帅失败的最大原因不在于察罕帖木儿,也不在于用兵失误,而在于大元帅的头上有一个人哪!”

盛文郁这句话一说出口,帐中诸将顿时都沉默下来。

他们明白盛文郁的意思。

正是因为韩林儿的存在,大元帅才成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存在。

但大元帅向来讲义气,他与韩山童乃是生死之交。

五年前,大元帅在颖州起兵时,独力打败了几十万元军,那时所有义军都愿拥他为主,他却坚决不肯,终于在两年前找到了韩山童的遗孤韩林儿。

并在毫州昭告天下,拥韩林儿为大宋皇帝。

结果如何呢?

一步登天的韩林儿并没有感谢大元帅的拥立之功,反而与右丞相杜遵道,那个只会夸夸其谈的书生一道,试图剥夺掉刘福通的兵权。

刘福通忍无可忍下,杀死了杜遵道,独揽军政大权,自此就成了韩宋政权唯一的权臣。

但他还是没杀韩林儿。

第一是怕担骂名,但最重要的还是不忍心杀死韩山童的唯一遗孤。

如今通天博士也把刘福通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了名不正言不顺这个点。

大元帅该怎么做,就看大元帅的本心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