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杨浩游历大夏洲前往宋国找棘山

杨浩一晃神,内心天大疑惑:这是要我讲什么?儒门的故事?我怎么知道?我也就读过三年私塾而已?随后我就上了混元宗,修真这么多年,哪里还记得什么孔孟之道?仁义之说?全是修真经书,功法,对敌手段……………

杨浩这一晃神的功夫,已经有人冷笑,低声言语:“真是个江湖好汉,连孔圣的恕都不知道。”又有人讽刺地回应:“哎,你这话就不对,江湖侠士,读这些圣贤之书有何用?还不如想想怎么样称霸武林?”众人一股脑的嬉笑。

老夫子疾言厉色:“都给我闭嘴!”众人噤若寒蝉。他转而问向杨浩:“你不是读过五经吗?怎么会给人起名字,不会回答老朽的问题吗?吴易风,字子房。”

杨浩猛然醒悟,原来那天与吴家父子在岸边离别之时,感觉有人偷窥自己,就是眼前这位老夫子。怪不得他叫杨浩前来。

杨浩恭敬回应:“先生说笑了,学生的四书五经不过是泛泛而读,没有像在场诸位那样精通,那起名字也是我想起一句给起的。先生见笑了。”

“你且说一说六艺六德就行。老夫就是想听听你的独道见解。”

“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周礼·保氏》说:“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仁”,就是爱人,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世上各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礼,就是朝廷的道德秩序,就是用“正名”即道德教化的方法,使世上的人们对自身地位有稳定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

仁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必要,礼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意识。儒学的真谛是仁礼一体。不讲究仁,只讲究礼,百姓就会反抗其统治。不讲究礼,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只讲究仁,百姓就会轻慢其统治——即百姓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的迷茫状态引发现实中的迷茫状态。所以,仁和礼是一刻也不可以分开的,这就叫作仁礼一体。

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遵循人的本性是自然的道理,对于处在世上的人,需要依据人性来进行修养。所以才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可见,儒家不是压抑人性,而是承认人性、顺应人性、以人性为根本的,并要根据人性来进行修养,体现了儒学思想的社人道。

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圣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上古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圣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

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圣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圣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智欲圆而行欲方,一有偏执就是不智,所以孔子讲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这是智。孔子不守被逼迫的承诺,要盟也神不听。”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这个信是不合道义的信。

仁义礼智信,信,真也诚也,言能确实,真诚不欺,中道也。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人之道也。忠恕,忠,中正之心,尽己之谓忠,恕,如心,推己之谓恕,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我实是没有过于想太多的,还望先生见谅。”

“你不必妄自菲薄,老朽并无恶意,只是难得见一位能通圣贤之道的同道了。既然你不愿与老夫‘同行’,那就算了。”杨浩尴尬不已。言道:“先生盛情,学生感激不尽,只是学生急事缠身,还望先生告知‘棘山’在哪里?”

“棘山?那个棘山?”

“交交黄鸟,鸣于棘山。相助穆公,火烧南槐。除去暴君,安享太平。”杨浩回应。

老夫子想了想:“明州,上章郡。大宋国境内,安琥县。”

杨浩抱拳告辞:“多谢先生告知。来日,学生必定再来与先生讨教学问。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去吧,你既然如此着急,想必要办的事很重要。望你多加小心。”

杨浩告辞后,迅速离开此地,向大宋国方向前进。几千里后,杨浩长吁一口气,内心总算平静。“还好,这位老夫子较为温和。不是那种不好相处之人。”

杨浩之前一直提心吊胆,甚是害怕这老前辈暴起伤人。金丹境真人,可不是说着玩的。金丹,元婴,神离,在上古时代,那可是又被称谓人仙三境!人仙,人中之仙,已经初步感悟天地大道了之人。

杨浩夜以继日地赶往大宋国。明州六郡之一的上章郡,亦是广大无际。有四国于其上,为宋齐梁陈。按常理来说,一般都是国中分州府郡县,但是这大夏五州,极为广大,又岂是凡夫俗子可以横跨的?凡人终其一生,可能也不会出国界,而修士则不会。所以有好多地理常识只是对修士来说的,不是对凡人讲的。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