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

没过几天,朱翊钧该上课了,前一天夜里睡觉的时候,他就在念叨:“太好喽,明天就能见到张先生喽。”

他一兴奋,那雕花大床可就遭了殃了,小家伙在上面蹦来蹦去,一脚揣在布老虎屁股上,没掌握好力道,布老虎直接飞了出去。

“呀!”朱翊钧一条腿还停在半空,就见布老虎即将落地之时,屏风后面忽然闪出一个流畅的身影,腾空一跃,张嘴咬住了布老虎,又稳稳地落在了地上。

“诶!”黑暗中,朱翊钧看到一双圆溜溜的眼睛,他的眼睛也瞪圆了,“是霜眉来啦!”

他坐下来,拍了拍床沿:“快,上来!”

霜眉一点也不客气,轻巧的跳上床,把布老虎丢到他的脚边,又抬头看了他一眼。

朱翊钧俯下身,看着他的眼睛,又伸出手,摸了摸他的头。

霜眉是只长毛猫,毛发浓密厚实,还很蓬松,炸毛的状态看起来十分威武,眼神也很有威慑力。

朱翊钧扑上去搂着它,用脸颊蹭了蹭他的头顶:“我知道啦!”

冯保端着牛乳走到门外,还以为他在和哪个小太监说话,绕过屏风,就听到“喵”的一声,好似夹着喉咙发出来的,又轻又软。

床上,朱翊钧正抱着猫在床上打滚,欢喜得不行。

冯保把刚才的声音和霜眉联系起来,仿佛听到鲁智深发出夹子音一样惊悚。

朱翊钧抱着霜眉不撒手:“今晚,你陪我睡觉好不好?”

霜眉又“喵”了一声,这次语调却完全不同,低而短促。

它竖起尾巴扫了朱翊钧一下,转身就要下床,朱翊钧却扑了上去,抱着它不肯撒手。

冯保怕他摔着,赶紧放了碗,三两步跑到床前。

霜眉就站在床沿上,拦着朱翊钧,好像也担心他摔了似的。

冯保早就发现,霜眉如此受嘉靖宠爱不是没有道理的,它真的很通人性。

隔三差五,霜眉就要过来看看朱翊钧,陪着他玩一会儿,对孩子的调皮捣蛋百般容忍,对其他人则是冷若冰霜。

朱翊钧知道霜眉不会留下来陪他睡觉,他只是想撒个娇而已。

霜眉躺在床沿上,任由朱翊钧把头枕在它的肚子上,脸埋进它厚厚的毛里。

过了一会儿,小家伙拍了拍霜眉的肚子:“你去陪皇爷爷吧。”

霜眉伸个脑袋,在他脸上贴了贴,随即跳下床,踩着高贵的步伐,走了。

冯保一早让人把牛乳放在热水里温着,等他送走了霜眉,才带他去洗了手准备喝奶。

冯保问他:“殿下,霜眉能听懂你说话吗?”

“能呀!”

冯保又问:“那你能听懂霜眉说话吗?”

朱翊钧一仰头,豪气的把那一碗牛乳干了,擦擦嘴,这才说道:“大伴,你好傻。”

“怎么了?”冯保还以为今天的牛奶不和他胃口。

朱翊钧却说:

“霜眉是只小猫咪,它不会讲话。”

“……”

?本作者天予昭晖提醒您最全的《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冯保无言以对,收了碗站起来:“殿下说的是。”

朱翊钧快乐的爬上床:“睡觉喽!睡觉喽!”

“睡醒了就能见到张先生啦!”

“张先生家里有个那么可爱的弟弟,为什么不早些带来给我玩?”

“我可喜欢张先生了。”

“……”

他嘴里嘟嘟啷啷,没一会儿就把自己哄睡着了。

第二日上午,用过早膳,朱翊钧就往门口走:“王安,斗篷,我的斗篷。”

王安问道:“殿下要去哪里?”

“接张先生。”

朱翊钧刚走到宫门口,张居正就来了。他笑着喊了声“张先生”,然后就往张居正身后张望。

张居正问他:“殿下在看什么?”

朱翊钧问道:“懋修呢?他没跟先生一起来吗?”

进宫给皇孙侍讲,还带着儿子,这不像话。

张居正回道:“懋修在家中读书。”

朱翊钧牵着他的手往书房走:“那他有没有想我?”

“想,日日都念着殿下。”说到这里,张居正嘴边浮现出一抹笑意。

朱翊钧却没留意,继续问道:“他念我什么了?”

张居正说:“他说你是个骗子。”

“骗子?”朱翊钧拧起眉头,“我怎么是个骗子呀?”

“你说读书很容易,读一遍就记住了。他回去就开始读书,却发现读书一点也不容易,要好几遍才能记住。”

朱翊钧哈哈大笑:“可是我读一遍就回了呀。”

“那是因为你聪明。”

二人来到书房,去年没学完的孟子,今年接着学。

随着朱翊钧见过的人,看过的书越来越多,他对《论语》《孟子》上所说的某些内容就越不感兴趣。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以什么?南倭北虏,不间断的进犯大明疆土,跟他们将仁义礼孝,他们也不听啊。

连王直这个走私犯都知道,从欧洲人那里购买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自己的私人武装。

严嵩、严世蕃、赵文华……哪个不是从小饱读诗书,仁义礼智信张口就来,却丝毫不耽误他们祸国殃民。

朱翊钧曾经向冯保谈起过自己的疑惑,冯保告诉他:“这些问题,随着殿下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自会有答案。”

“不过在那之前,殿下可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了你的想法。”

朱翊钧不懂:“为什么呢?”

冯保笑道:“因为围你身边的人都读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孔子。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讲自己老师的坏话。”

朱翊钧想了想,却说:“那有没有可能,其实他们心里和我一样,对有些观点也不喜欢,只是他们不说出来。”

“当然有这种可能,所以我建议殿下也别说出来。”

朱翊钧又不参

加科举考试,随便学一学,看看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可以了。

不过小家伙记性好,张先生讲一遍,他自己看一遍,很快就能记下来。

上午读书,下午他就去找陆绎练武,有时候陆绎不在宫中,他也会找刘守有,如果两个人都不在,他就自己练,比读书刻苦多了。

长大一岁,朱翊钧也没有以往那么贪玩,他更喜欢看书了,什么书都看。

这天正好是朱翊钧每月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他来到正殿,就坐在嘉靖旁边,捧了本书读。

不一会儿,太监端了水果点心上来,平时一听见好吃的就迫不及待的小家伙,今日去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嘉靖放了奏章,好奇他在看什么,凑过去一瞧,他手里那本书叫《纪效新书》,作者戚继光。

这个名字,近些年来嘉靖时常在奏章中看到,胡宗宪、谭纶都提到过他,当年只是个小小的参将,如今由他亲自提拔为福建总兵。

这小家伙,还真的拿了本兵书煞有介事的看起来。

嘉靖问他:“能看懂吗?”

朱翊钧说:“看不懂。”

他看不懂可太正常了。这本书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是戚继光调任浙江的第六年,其中总结了他募兵、练兵、阵法、武器乃至武艺等各方面的经验,与东南沿海地形紧密结合。

别说朱翊钧这个五六岁的小娃娃,就算从门口拉一名锦衣卫进来,也未必看得明白。

嘉靖伸手:“拿给朕瞧瞧。”

朱翊钧把书递给他,嘉靖看了戚继光的自序,又往后翻了几页:“倒是个难得的将才。”

他又拿着书在朱翊钧脑袋上敲了一下:“看不懂就对了,你要学兵法,光看怎么行,得有人教你。”

朱翊钧嘟着嘴:“我也希望有人教我,我还给自己找了位老师,可是人家不愿意。”

嘉靖沉吟一声站起来,朝朱翊钧伸出手:“走吧。”

吃过点心,朱翊钧继续看书。这时候,司礼监呈上一封奏章,嘉靖看后大怒,挥手就把奏章摔在了地上,还让人去把徐阶叫来。

刚才祖孙俩吃点心的时候,还愉快的聊天。朱翊钧问起他那素未谋面的武学师傅什么时候才能到京城,嘉靖让他把稍安勿躁。

这才多会儿,看了封奏疏,就发这么大脾气。

朱翊钧好奇的捡起奏章,惊讶的发现,这竟然是高拱呈上的。

他是嘉靖钦点的,今年会试的主考官,而他呈上的奏疏,正是今年会试的题目:“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看到这里,朱翊钧心里有点小窃喜,他竟然能看懂会试题目,因为他学过《论语》,而这一段正是取自《论语-子张篇》。

朱翊钧抬起头,看到了黄锦,后者低着头,诚惶诚恐,不敢言。

而后,朱翊钧的目光落到了那个“死”字上,隐隐约约感觉到,

或许这就是皇爷爷生气的原因。

嘉靖本就颇多忌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恐惧与日俱增。再加上这封奏疏后面,接连出现了两个“夷”字,这更是让嘉靖龙颜大怒。

朱翊钧看过许多嘉靖写的批注和手谕,尤其写到“夷狄”二字的时候,字就会小一圈,这与鞑靼多次进犯京师有关。

其实,这两年,高拱的青词颇受嘉靖喜欢,而这位裕王讲官今日也不知道怎么了,竟然在一封这么重要的奏疏当中,连续犯了两次嘉靖的大忌。

很快,徐阶就到了。

嘉靖冷声道:“看看吧。”

陈洪从朱翊钧手中接过奏疏,又递给徐阶,后者太了解嘉靖,粗略扫一遍内容,就明白怎么回事。

嘉靖正在气头上,要从重处罚:“这个高拱,他当了几年裕王讲官,眼里就没有朕这个皇帝了?”

此言一出,殿内所有人跪了一篇。

嘉靖一挥衣袖:“罢了他的官,让他回家呆着去。”

“……”

徐阶赶紧向嘉靖求情,为高拱说好话。说高大人以往谨言慎行,兢兢业业,也从未犯过错,这一次只是一时疏忽。

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本就人手不足,好几个位置的空缺还没补上,像高拱这样有才学又肯干活儿的人,不应该因为一点过失,就否定他以往的功劳。

眼看春闱临近,此时更换主考官,不合适。况且罢免了高拱,上哪儿现抓一个主考官,大家都挺忙的。同考官的陈瑾前两日父亲病故,回乡丁忧去了。再赶走高拱,今年会试还怎么搞。

更何况,他是裕王最信任和倚重的老师,近些年来,因为立储之事,朝中留言颇多。皇上再罢免他的老师,只怕言官们更要大做文章。

一番话有理有据,还带了那么一丢丢威胁的意味——一两个字而已,人家又没犯什么大错,会试题目历来都从四书五经中取题,你老实呆着吧,别搞事。

要不怎么说徐阁老厚道,换了严嵩,只怕高拱就不是回家种田那么简单,高地得给他按个罪名,小题大做一番,讨嘉靖欢心。

徐阶却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尽力保全高拱。

当然,徐阁老又不是做慈善的,他有他的算计。

徐阶一番话之后,嘉靖的态度变了,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朱翊钧看看徐阶,又回过头来看向嘉靖。他坐在这里,片刻工夫,就见证了一个四品京官从惹怒龙颜到罢官免职再到虚惊一场的全过程。

皇帝可以因为一两个字,就轻而易举的罢免一名大臣。生杀予夺,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而大臣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快速做出应对,化解了一场危机。

原来这就是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博弈。

会试之后一个月,也就是三月十五日,考中的贡士将在皇极殿参加殿试。

殿试又称御试或廷对,顾名思义,殿试的主考官是皇帝,由他亲自主持策问,为考生赐策也是一大祖制。

今年嘉靖身体不适,决定“不御殿”,传谕旨到内阁:命礼部官给散制题。

朱翊钧却抬起头来看着他:“皇爷爷,我能去看看吗?”!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