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1 章

严世蕃和罗龙文斩首的那日,朱翊钧一大早又出宫去了,这最后的热闹,他必须要凑!

坐在马车里,朱翊钧就忍不住掀开帘子往外张望。

今儿大街上张灯结彩,男女老幼,三五成群,喜笑颜开,比过年的氛围还要好,不知道的还以为京城有什么天大喜事。

严世蕃斩首,可不就是天大的喜事。

“停车,停车停车!”朱翊钧忽然大喊,“停下来。”

陆绎还以为他出了什么事,赶紧让刘守有停下马车,伸个头进来看:“殿下怎么了?”

朱翊钧正埋头往外钻,迎面撞进他怀里:“与成,抱我下去。”

小团子靠在怀里撒娇,谁能拒绝。虽然不知道朱翊钧要干什么,但陆绎还是将他从马车上抱了下来。随后,冯保和陈炬二人也跟了下来。

脚一沾地,朱翊钧就往回跑,大家也不知道他要干嘛,只得跟在他的身后。

往回跑两步有条巷子,那里三三两两聚集着几个乞丐,吃饱喝足,靠着墙根儿,一边晒太阳,一边抓身上的虱子。

朱翊钧的目光落到巷子深处,那里有一处太阳照不到的阴暗角落,有一个佝偻着脊背的老乞丐正坐在那里。

朱翊钧往里走,听到两个乞丐正在闲聊:“今儿大奸人严世蕃斩首,街上人多还大方。”

“可不是,早早的我就吃饱了,只能闲着。”

“那老头也不去讨些吃食,他不饿吗?”

“谁知道呢,成天坐在那里写写画画,就他读过书。”

“……”

朱翊钧从他们跟前走过,两个人眼睛都直了。这是哪里来的富家小少爷,胸前的长命锁,腰间的环佩,就算那身缠枝暗纹锦袍,拿去当了,也够他们下半辈子吃喝不愁。

朱翊钧不理他们,径直朝那老乞丐走去。

从打扮上看,老乞丐和别的乞丐就不太一样。他穿一身布衣,头戴葛步巾,大抵是当乞丐的时日尚短,脏得还不算离谱。

他手里拿一根树枝,正在挤满灰尘的地上画着什么。

朱翊钧养得矜贵,从未身处如此脏乱的环境中,有点嫌弃,但还能克服。

他坐在老乞丐身边,笑呵呵的问道:“严阁老,你的庆儿马上要被砍头啦,你不去看看吗?”

这个流落街头的老乞丐正是严嵩,严家抄家之后,族人四散,子孙有的在牢里关着,有的早就逃出了京城,有的年纪尚幼,大家自顾不暇,竟也无人关心他这个当家人的死活。

当初,他被罢官之时就该返回原籍,嘉靖念他年迈,让他留在京师,他自己也觉得还有起复的希望,赖在京城不肯离去。

谁曾想,等来的不是官复原职,而是儿子从充军变成斩首。

听到“庆儿”,严嵩的手一抖,这才缓慢抬起头来,浑浊的眼眸看向朱翊钧,发出苍老的声音碎碎念着:“庆儿……我的庆儿。”

他一生只娶

了原配欧阳氏,并无其他妾室。育有一子一女,女儿嫁给了广西副使袁应枢,袁应枢追随老岳父的脚步,也不是个好东西,有御史正在弹劾他。

只有严世蕃,这么多年一直陪在严嵩身边,帮他出谋划策,替他写青词讨好嘉靖,还能破解嘉靖的暗语。严嵩对这个儿子溺爱非常,逢人就夸他聪明。

如今,他或许是年纪太大了,老得都有些糊涂,从权倾朝野的首辅,到流落街头的乞丐,如此巨大的落差,也并未有多打得情绪波动。只是听到庆儿要被斩首的时候,那双浑浊的眼眸才流露出浓重的悲痛。

“不要!”严嵩颤抖着伸出手,虚空抓了一把,拿手上的皮肤干得像树皮一般,满是灰尘,“要斩就斩下我的首级,放了我的庆儿。”

朱翊钧歪着头思忖片刻,又说道:“可是,徐阁老好像只想让严世蕃死,不想让你死。”

一想到夏言、杨继盛、沈炼、张经、李天宠这些名字,以及在“庚戌之变”中,死在蒙古兵手中的京畿百姓,徐阶恨不得把严嵩千刀万剐,后来他又改变主意,弄死严嵩不如弄死严嵩最疼爱的儿子,让他生不如死的活着,活得越长越好。

听到朱翊钧的话,严嵩惊恐的瞪着眼,张着嘴,本来要站起来,又颓然的坐回去。

巷子口那几个乞丐频繁的往这边张望,虽然听不清他们说了什么,但看这糟老头子疯疯癫癫的样子也挺逗乐,一惊一乍,感觉随时有可能断气。

事实证明严阁老身体不错,看起来行将就木,实际还能再撑个一两年。

他嘴里碎碎念着“庆儿庆儿”,神志已经不太清醒了,又拿起树枝,在地上比划。

朱翊钧实在好奇,伸个脑袋去看他写的字,看完之后,大眼睛里满是愕然与不可思议:“你你……你怎么好意思?”

那地上写着两句诗:“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

朱翊钧真是开了眼了:“这个忠孝和报国跟你有什么关系?”

严嵩嘴里的“庆儿”忽然又变成了别的,他实在太老了,老得说长一些的句子都有些含混不清:“愿将忠孝酬今代,早见功名胜古人。”

大权在握的时候贪得无厌,现在落魄街头,却又演起了忠君爱国的戏码,也只能骗骗自己了。

朱翊钧站直了身体,低头一看,靴子上落了些灰尘,他跺了跺脚,把灰尘抖落,动作太大,反倒将周围的灰尘全都扬了起来,严嵩写的那句诗词也随之烟消云散。

“回家去吧。”他走了两步,又回过头来,“回你的家乡去。”

豫章故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朝士半江西。

那可真是个好地方。

朱翊钧一蹦一跳的走出巷子,又路过那两个乞丐,其中一个站起来,正要往朱翊钧身上撞过去。

小家伙这一年的功夫可不是白练的,刹那间侧身避开,那乞丐却来不及调整重心,结结实实扑在了地上。

朱翊钧疑惑的看着他:“怎么好端端的摔了,没吃

饱吗?”

他又看了一眼巷子里的严嵩:“抓紧再去吃点儿,他可没有那么多儿子可以斩首,让你们日日都能吃顿饱饭。”

旁边几人憋着笑,护着他赶紧走出院子。冯保说道:“殿下,那乞丐是想顺走你腰间的玉佩。”

“啊?”朱翊钧低头看了一眼,今日他腰间坠着的是一枚白玉蟠龙纹环佩,“这个又不好看。”

这东西对他来说,就是个装饰,他每天一枚,换着佩戴,也没什么特别的。

冯保却说道:“但能让他们后半辈子顿顿吃饱。”

朱翊钧想了想,取下玉佩,正想说“那送给他们”,转念又后悔了。

路旁有个包子铺,旁边站着一大一小两个衣衫褴褛的小孩儿,盯着刚出笼的大包子,不住的咽口水。小女孩儿小声的说:“哥哥,我饿。”

摊主觉得他们碍眼,耽误他做生意,赶了几次也赶不走,准备动粗。

朱翊钧跑过去,把玉佩塞进了那小女孩儿手里:“拿着,这个能让你们顿顿都吃上包子。”

这时,冯保却蹲下来用一把碎银子换走了小女孩手中的玉佩。

那兄妹俩拿着玉佩的时候本是一脸错愕,换成银子却瞬间欣喜,赶紧跪下来,向他们磕头。

朱翊钧歪着头,也没想明白为什么。

回到马车上,冯保又替朱翊钧戴上了那枚玉佩。朱翊钧不懂:“银子比这个能让他们过得更好吗?”

冯保说:“不能。”

“那为什么要换回来?”

冯保说道:“银子能让他们吃饱,这个只能给他们带去麻烦。”

宫里流出去的东西,普通老百姓认不出来,但这里是京城,认得这东西的人可不少。

可以预见,一枚玉佩将来给这对兄妹带来的未必是衣食无忧,更有可能是杀身之祸。

“还是银子实在一些。”

午时快到了,街上的人流都在朝一个地方聚集——西市。

朱翊钧趴在车窗上,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陷入了沉思。

冯保问他:“殿下在想什么?”

朱翊钧说:“我在想……严嵩当了大半辈子的好人,怎么老了之后,反而变成坏人了。”

这些日子,因为严世蕃的案子,他在翻阅王守仁的资料时,也看了一些关于严嵩的,不了解的地方,就让冯保和陈炬讲给她听。

严嵩的高祖严孟衡,永乐年间进士,官居一品,以以清廉著称。他每餐只吃一道青菜,又被人称为严青菜。

到了严嵩爷爷这一辈,家道中落,他父亲是个穷秀才,屡考不中。

而严嵩却是个天才,八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二甲第二名,选为庶吉士,后授予翰林院编修。

他曾经也是个正值的热血少年,因为不满正德年间的太监刘瑾专政擅权,借着祖父去世回家丁忧,这一呆就是九年。

他在老家建了几间房子,起名钤山堂,终日在此苦读不辍,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诗句。

曾经的内阁首辅李梦阳专程登门拜访。王守仁在江西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的时候,也曾邀严嵩至南昌商议军机,二人登高作赋,把酒畅谈。

与他交契之人,无不赞其人品高洁。

后来,刘瑾倒台,严嵩重返京城复职,依旧担任翰林院编修。

想当年,他曾带着扁鱼上朝,免了河南三年的赋税。也曾用两年的俸禄为你的家乡修了七桥一路。

就连夏言也看重他的人品,推举他出任礼部尚书。而这,正是严嵩飞黄腾达的开始,也是他走上不归路的开始。!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