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公开课上

在后世,各种商品开始流行掺假,连牛奶里面都能见到三聚氰胺的身影,各类助性用的东西更是可能要人命。不过在这个时候,国货还算货真价实,比如这种神油的质量就相当好,当陈俊生走进教室才发现,自己的下面依然昂首怒目。

所幸从外面看起来不明显,陈俊生也就不在乎了,把裤带松了松,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这一节课上课前,曹慎坐回自己位子上,同样装作没有任何事情发生。黄毛虎等人打架不行,整人的手段却是一流,曹慎只出了这么个主意,他们便办得妥妥当当。

当然,曹慎并不知道,陈俊生是借助陈梦菡的倩影解决这个麻烦。如果陈俊生敢碰一下陈梦菡,曹慎会毫不犹豫的过去拼命,但曹慎无从知道人家里心想什么,也没有能力阻止人家。

至于陈梦菡,见曹慎坐回来的时候,起初还担心会有麻烦,但陈俊生却始终不见人影。等到陈俊生终于回来,她吓了一大跳,只见宣传部长的这位公子目光呆滞、眼眶发黑,不住的喘着粗气,整个人就好像是大病初愈的样子。

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成了陈俊生吹嘘的资本。很多年后,他回想起这段往事,就会对别人说:“老子上学的时候,一日一节课!”

曹慎看到陈俊生,高声对陈梦菡说道:“对了,陈俊生决定又和我把座位换回来了!”

陈俊生听到这句话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恨得牙痒痒的,但这个亏又吃得实在窝囊,根本说不出口。

“臭小子……”陈俊生看着曹慎,喘了半天的粗气,最后从牙缝里面挤出来一句话:“你给我等着!”

陈梦菡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听到陈俊生的这句话,立即正色说道:“这节是公开课,就要上课了,马上回自己的位子,不要再说话了!”

“是,班长大人……”陈俊生倒是很听陈梦菡的话,回到位子上,扑通一声坐下,整个人就像散了架子一样。

片刻之后,一干人推门而入,为首的是校长。他站到讲台上,要求学生们好好表现,展现滨海中学良好的教学质量和风气,然后将到场的人一一介绍了一下。

这节课来的几个人确实都是重量级人物,包括教育局局长沈海东、滨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梁鸿儒、教育界著名学者秋雨、杂志主编彭永涛等等。

校长介绍过后,就和这些专家一起坐到了教室的最后面,让曹慎比较意外的是,丁家瑶竟然也来了,不过不是上课,而是跟着一起听课。

最后,这节课的主角张红琳走上讲台,这是一个年逾四旬的女人,有着中年妇女的全部特点,比如下垂的胸部、满脸的黄褐斑和满身的妊娠纹。但她却缺乏熟女应有的善解风情和成熟韵味,整天板着一张脸,好像全世界都欠她的钱。

曹慎根本不管来的人是谁,把胳膊一支,侧着头就看起了陈梦菡。

陈梦菡被看得脸红心跳,轻声质问道:“你看什么呢……我脸上又没有什么东西!”

“没什么,我就是觉得,你就像传说中的洛神一样……”

陈梦菡听到这句话脸更红了,急忙指了指讲台:“认真听课,别说没用的……”

这节课学的是杜甫的《登高》,张红琳满嘴喷着唾沫讲了一遍,接着又说:“杜甫在历史上被称作诗圣,但他作为一个封建主义诗人,必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比如,大家在初中时都学过《石壕吏》,他在那首诗中深刻描写了连年征战之下,普通百姓所过着的痛苦生活,然而却没有指出改革的道路……”

曹慎偶然听到这句话,不屑的发出了“嗤”的一声。

这一声回荡在教室里,听的格外清楚,张红琳的脸上登时挂不住了,注意到曹慎根本没看自己这边,更是怒火中烧:“那位同学……哦,对了,曹慎,站起来!”

曹慎懒洋洋的站起来了:“什么事啊,老师?”

“我刚才讲什么了?”

“不管你讲的是什么,反正肯定是不对滴!”

张红琳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字一顿的质问道:“你……你说老师不对?”

“没错!”曹慎点点头:“曾几何时,我们提起历史人物来,总说这个有历史局限性,那个在某些地方有所不足。细细分析起来,中国上下五千年,竟无一个是好人。但是呢,把说这些话的人送回古代,只怕做的未必有这些历史人物一半好。还说杜甫,在后世被称为‘人民诗人’,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以你刚才所说的《石壕吏》为例,是《三吏三别》当中的一首,作于安史之乱。当时,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溃于邺城之下,朝廷急令征兵。杜甫同学从洛阳回到华州司功参军任所,根据途中亲眼所见写了这六首诗。他怀着一颗炽热的仁者之心,审视国难民忧,为人民长歌当哭,同时也写出了深明大义的人民强忍悲痛、同仇敌忾的决心,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切苦难。他从微观层面入手,通过普通人朴实无华却可歌可泣的精神世界,展现出了那个动荡时代的浩荡画卷,令后人读之不免一洒千秋之泪。这种思想境界和创作手法,是今天那些拿笔杆子的人十个里有九个半做不到的,你又有什么资格指责这位千年前的古人呢?”

“你……你……”张红琳已经听说过曹慎在生物课堂上公开诘难老师,没成想这个学生竟然连自己都不放在眼里,顿时气得浑身发抖。她深吸了几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缓缓的说:“难道无数专家学者的结论,比不上你一个人的厥词?”

“恕我直言,咱们国家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可以说是男盗女娼!隔一个毙一个,没有冤假错案!”

如果说前面那些话,还会让后面听课的人觉得曹慎有些见地,那么这句话就有些触众怒了。在这个年代,专家学者还是一种比较值钱的东西,不像后世那么泛滥不堪。这些人各个以专家学者自居,听到曹慎的评论倏地就火了。

沈海东重重的哼了一声,对校长说:“贵校学生的素质有待提高!”

秋雨则微微摇了摇头,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看起来这一次,我们是白来了……”

彭永涛则感慨道:“以前还有很多滨海中学的学生向我们杂志投稿,去年开始到现在却一个都没有!看来,是学生当中出了害群之马,一条臭鱼腥了一锅汤……”

校长的脸色变得很难看,向丁家瑶投去质询的目光,那意思是:“你怎么教的这帮学生?”

丁家瑶感到很尴尬,想过去教训曹慎几句,但在座的人各个身份比自己高,根本轮不到自己说话。于是她只得老老实实坐在那里,但感觉凳子上好像长了钉子,把屁屁扎得很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