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失宠”(下)

宦官张韬光带着钦赐的御膳来到杨府。杨玉环知道这或许将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一见到张韬光,杨玉环眼中晶莹的泪滴就像一颗颗珍珠般迅速滚落下来,划过她俊俏的脸庞,仿佛是一道道伤痕。

上次,她并没有表现得如此内疚、如此急切,这次她真真切切地有了一种危机感。

临别之际,杨玉环竟然剪掉自己的一缕头发递给张韬光,哭着说:“臣妾的一切都拜陛下所赐,臣妾对于陛下的宠信无以为报,那么就烦劳您将这缕青丝带回宫中吧!”

古人对自己的头发格外看重,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随意自残那就是不孝。杨玉环不惜冒着不孝的罪名来挽回自己的感情,挽回家族的命运!

杨玉环剪掉自己的头发无疑有两层意味:一层是诀别,另外一层则是内疚,杨玉环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留给了李隆基,既是对自己所犯过错的深刻反省和极度内疚,也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李隆基深深的爱恋,彰显了李隆基在她心中难以撼动的重要地位。

张韬光带着杨玉环和杨家人的嘱托和期盼回宫了。见到爱妃的头发,李隆基不禁大惊失色,心头所有的怨恨刹那间便烟消云散了,当即命高力士将杨玉环召回宫中。

见到高力士,杨玉环冷冷地说:“要不是袁思艺和张韬光倾力相助,或许本宫就再也见不到将军了!”

高力士自然知道杨玉环对于自己的冷眼旁观有所不满,急忙解释道:“自从上次老奴无意中触怒了圣上,老奴一直诚惶诚恐,如坐针毡,实在是不敢再冒险进言了,还请贵妃娘娘见谅!”

高力士的解释看似合情合理,实际上却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他这次没有像上次那样出言相助,因为他感到杨家人对于唐帝国或许将是一个大大的祸患,他正不动声色地与杨家人渐行渐远。

“或许将军是真的老了!”杨玉环说完之后登上了回宫的车。从此之后,杨玉环与高力士越走越远,与袁思艺却越走越近。原本地位要逊于高力士的袁思艺渐渐可以与高力士平起平坐了。

内侍省管理着庞大的宦官群体,但为了限制宦官们的权力,内侍省原本最高只设四品官。可对宦官青睐的李隆基却于天宝十三载在内侍省设置从三品的内侍监,而他任命的首任内侍监就是高力士与袁思艺。

对于杨玉环的回归,李隆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还特地到杨钊的府上赏赐大笔的金钱,因此这场闹剧最终以喜剧收场完全得益于杨钊卖力地从中斡旋,杨钊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变得更重了。

杨钊很快又升官了,升任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他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便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判官一跃成为仅次于宰相的帝国高级官员。他的外戚身份无疑为他的飞黄腾达提供了一条捷径。尽管如此,不容抹杀的是杨钊的确具有一定的政治才华。无论是杨铦还是杨锜,跟杨贵妃的关系都比他要近得多,能力才是在官场上走得更远的根本因素。

就在这一年,志得意满的杨钊实现了两个由来已久的夙愿,第一个是杨钊假称自己原来的名字“杨钊”中的“钊”字蕴含着“金刀”的意思,不太吉利,恳请李隆基为自己改名,他这才有了“国忠”这个皇帝钦赐的响当当的名字。第二个就是李隆基在他的强烈要求之下为武则天的情夫张易之兄弟平反,了却了杨国忠多年来的一桩夙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