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7 章 番外 前世篇

顾琳琅上辈子就是个心狠又自私的人!

可她并不是一出生就如此。

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可那会儿的人们都以独生子女为荣。

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让那些生了女儿的人家无不难过,觉得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上辈子的顾母运气很好,头一胎就生了个男孩儿,也就是她的哥哥。

但谁不想有儿女双全的福气?

还别说,她运气是真好,第二胎又心想事成地生了一个闺女。

可随着闺女的出生,麻烦事也随之而来。

首先,超生的罚款你得交了,孩子才能上户口。

那时的罚款是两千元!

九零年代的两千元可不少,顾母是抠着牙缝拿出去的,恰逢那时顾父又爱上了打牌。

这无异于是让本就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

可顾母却不怪丈夫,开始怪起了尚在襁褓的女儿,觉得是她把祸事带回来这个家。

你说她要是这么想,把女儿丢了也行,总会有好心人收养的是吧?

偏偏顾母喜欢自我感动,硬是把女儿养在身边。

从小便在她耳边说:“你爸你奶奶都不疼你,要不是我心肠好,你早就被扔茅坑里淹死了。”

等她再大些,开始上学了,顾父领着她去入学,就会把报名的钱塞她手里,让她一张一张地数给老师。

“你看我们给你花了多少钱,这钱你要牢牢记住,以后长大了挣钱要还给我们。”

再然后,她渐渐大了,成绩优异,家里的条件也渐渐好起来,还买了好几套房子,也算是奔小资了。

顾琳琅的日子好过了许多……

有一天晚上,她起夜路过爸妈的房门,听见两人吵架。

顾父道:“她能上学,你就给她上学,不然长大了怕是要埋怨咱们,再说了,大学生也好找个有钱的对象。”

顾母道:“儿子就要说对象了,有个读书的妹妹像什么样子,人家女方可介意着呢,再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做什么,早些出去打工挣钱更好。”完整内容

顾父妥协道:“你说的也对,年轻就是资本,人家男方也能多给几个彩礼钱,到时候儿子养孙子也轻松些。”

顾琳琅不知道那晚是怎么睡着的,总之,枕头是湿了。

她没读书了,老师轮番上门劝了又劝,顾父顾母无动于衷。

那个便宜哥哥还在旁边起哄:“是金子在那都会发光的,你哥哥我小学都没读完,不是也过的挺好吗?”

呵呵,他是自己成绩不好,天天逃学,不愿意去念的。

每月挣两千块钱,吃住在家里,房子车子是家里早就准备好的,他当然过的好。

可顾琳琅呢?

她有什么?

她什么都没有呀。

若是再没有文化,将来恐怕就真的是个被父母拿去换彩礼的命。

到底胳膊拧不过大腿,她最终还是辍学了。

只不过顾琳琅偷偷从家里跑了出去,跑去了离家千里之外的大城市。

她一边工作挣钱,一边学习,没有全日制的学历不要紧,非全日制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好吧?

没有工作经验,进不去大公司,那就先进小公司,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职员开始。

事实证明,里那些逆天改命的女主角光环,并没有出现在顾琳琅身上。

她努力好多年,也只能当个小基层,好在因为努力,她工资还尚且可观,能把自己养活的同时,还能攒下不少。

这时候,她也遇见了初恋,那个让她彻底看破现实的男人。

他叫方浩,是公司的二把手,高大帅气,说话还让人如沐春风,顾琳琅喜欢这样的人。

他也喜欢自己,郎有情,妾有意,还都是单身,这凑一起还不是天雷勾地火么?

俩人很快就确定了关系,她还向他坦白了自己的家境。

并告诉他:“要是你在意,我们就不要在一起,免得几年后因为这个不能修成正果,会伤心的。”

他笑道:“我在意你的家境做什么,我只在意你。”

顾琳琅十七岁出社会,中间一直只想搞钱,这会儿不过才二十岁,正是憧憬爱情的时候。

她以为自己遇到了真爱,那对他是一个掏心掏肺啊。

两年后,这个男人带她回去见了家长。

很显然这是一场悲剧,女主角的光环她没有,女主角的悲剧倒是都在她身上应验了。

方浩更不是电视里的男主角,不顾一切要和女主在一起,他选择听家里人的话。

只留下一句:“对不起。”

还有一张十万块钱的卡,对的,你们没听错,不是一百万,是十万。

顾琳琅这时候脑子已经清醒,秉持着不拿白不拿的心态,她爽快地拿了钱,放进了自己包里转身离开。

她其实也不怪他,权衡利弊本来就是成年人的本性。

“我们还可以做朋友吗?”

她并没有回答,更没有回头,只当这男人是死了。

从那之后,她再也没相信过爱情,只拼命地搞钱。

当然,要是遇见不错的小哥哥,她也会在工作之余消遣一番,只不过再没动过心。

但这些男人大部分都挺自信的,他们总觉得她很爱他们,每次分开都觉得是自己不好,总喜欢在物质上面补偿她。

顾琳琅:……那我就不客气了。

当然,也有那么几个聪明的,看出了她的心。

“你这个女人,心太过冷清,没有真情实意的人生,会失去很多珍贵的东西。”

珍贵的东西?

什么?

真情吗?

顾琳琅觉得自己没那么好的福气,她只想过好当下的快乐,而不是去忧虑未来。

反正现在这个社会,女人也不是一定要结婚生子。

她还有好多路可以走的,不用非守着丈夫和孩子过一辈子。

至于她那对父母和哥哥,她早就没有联系了。

只每个月给她们卡里寄去五百块赡养费,免得她们将来让自己吃官司。

终于,她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买了房子、车子,正考虑要不要去福利院领养个孩子,将来自己的下半辈子也算是有望了。

谁知道这想法还没成型,就被撞到了清朝。

闭眼前,她还一阵庆幸,还好自己早立了遗嘱。

等自己没了,所有财产都捐给福利院那些可怜的孩子,不然可就便宜那一家三口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