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立新君重整金瓯09

9

也先在行辕中召开军事会议。所谓行辕,即瓦剌王公行军中的止宿处。行辕以车为藩,出入之处,仰起两车,车辕相向以表示门,称辕门。

也先怒气冲冲地说:“杨洪诡计多端,竟把太上皇的信送去了北jing!这个新皇帝朱祁钰也够狠,置他兄长的安危于不顾,居然说信是假的!气死我了!”

大同王道:“他们存心耍赖,真的也成了假的!”

昂克道:“据报,大同总兵官刘安因私自出城跪拜太上皇,已被召回京师。如今大同的总兵官是那个油盐不进的郭登。”

伯颜帖木儿道:“如此一来,宣府与大同看来都难赚开了。”

“莫非我们就这么回草原去了不成?”急性子的孛罗七个不平八个不忿。

也先噌地一下站起身。“回草原?休想!我们费了如此大的周折,虽说全歼了明朝的主力,可要紧的城池却没拿下一座,财宝也只送来这些。这就走人?没那么便宜!”

阿剌知院问:“那能怎样?”

“直接攻打北jing城!”也先决定。

“隔着长城呢,如何攻打?”伯颜帖木儿质疑。

“刚才我询问了喜宁,他说,紫荆关有很多能通往关内的小路,防守薄弱。”也先道,他转向侍立于一旁的喜宁。“对不对,喜宁?”

喜宁道:“回大王的话,确实如此。大明建国以来几十年,从未有草原部落能侵犯至如此深入之地,所以紫荆关武备松弛,军士战力不堪。若是奔袭,很容易攻破。”

在明朝的长城防御体系中,有内外之分。为了加强京师的安全,北jing的北边和西北方向修筑了两道长城防线,一内一外,内、外长城在怀柔境内分叉。易县紫荆岭上的紫荆关就是内长城中的一个,它与居庸、倒马二关并列为“内三关”。紫荆关是一座九门九关的石头城,由五座小城组成。城东为万仞山,城西有犀牛山,城北为拒马河,城南是黄土岭,被称为“畿南第一雄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但是正如喜宁所言,它离草原部落较远,驻军少,防卫跑风漏水。当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灭金,攻居庸关不克,就是分兵紫荆关击败金兵,又从内外夹攻居庸关得的手。

伯颜帖木儿不无讥讽地问喜宁:“你小子到底是哪头的?为什么总给我们瓦剌人出主意?”

“小的本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汉人,”喜宁恬着脸回答。“小的其实是女真族。没必要效忠大明。”

“怪不得呢。”伯颜帖木儿道。

“再者说了,小的是王总提督的干儿子,王总提督被杀,身边的人也皆被清算,小的回去肯定落不到好。小的唯有追随大王!”喜宁毫不掩饰自己的意图。

“有奶就是娘啊!”伯颜帖木儿低声嘟囔。“不会哪天碰上个势力更大的,又跳槽吧?”

“不会不会,小的这回跟定大王了!今后鞍前马后,以大王的马首是瞻!”喜宁表态唯恐不及。

也先道:“好好干,我也先不会亏待你!”

“谢大王!”喜宁愈发来劲。

也先转向众将:“好了,言归正传。本王决定,拿下紫荆关,直捣北jing城!”

大家纷纷摩拳擦掌:“拿下紫荆关!”“直捣北jing城!”“那颜下令吧!”

也先发令:“阿剌知院!”

阿剌知院:“太师有何吩咐?”

“你与昂克平章率所部佯攻居庸关,转移明军注意力!”

“喏!”

也先:“主力部队跟随我,喜宁带路,一路向南,目标:紫荆关!”

众将齐声:“得令!”

也先率领着瓦剌大军,翻山越岭,直扑紫荆关。

喜宁在前带路。瓦剌军武士一人两匹马,骑一匹,牵一匹。

“快!跟上!”也先不断催促着部队。

瓦剌军有序地快速行进。

北jing城内,备战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于谦在兵部衙署召开军事会议。

作为修筑城防工事的负责人,蒯祥也与众将一起,列席了会议。

“诸位,”于谦道。“也先挟持太上皇,试图骗开大同与宣府城门,均未得逞。他是不会轻易罢手的,他的目标是我北jing城!”

众将纷纷表态:“固守北jing城!”“绝不让瓦剌铁蹄践踏我中原!”

于谦道:“大家有如此决心,这很好!可当前的关键是要充分做好战备。本部堂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南京备操军、河南备操军、南京备倭军、山东备倭军、江北运粮军、宁阳侯陈懋的浙军,已经全部赶到了京师,加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京城原有的部队,以及新近从各地招募来的新兵、土木堡逃归的残部,我们的兵马已达二十二万!而且,前来勤王的部队,都途经通州,自取了粮食!”

众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情绪热烈。

“至于兵器,”于谦道。“工部赶造出来了一批,南京兵库中也火速调来了一百二十六万件。另外,本部堂已派人前往土木堡,协同怀来守军、居庸关守军,收集到我军溃败时一路丢弃的头盔九千余顶、甲胄五千余件、火枪一千一百杆、火铳两万多支、火箭四十四万枚、火炮八百余门。装备已经不缺了!”

众将纷纷道:“于大人指挥若定,面面俱到啊!”

于谦宣布:“从即日起,京城的所有部队,打破原有建制,分成十个团营。团营将领随后任命!”

众将精神抖擞,一个个摩拳擦掌。

“还有城防工事,本部堂委托蒯大人去办,这些天他带着他旧日的民工,一直没歇过。蒯大人,城防工事的情况,你来说说吧。”

蒯祥道:“遵照于大人的军令,民工们加固了北jing周边四十五里的城墙,增固了京城九门,特别是城北的德胜门、安定门,城西的西直门和阜成门,把城墙的土筑部分改为了砖砌,并深浚了城壕,巩固了城防。城墙堞口也设置了门扉,并在城东、城西、城南三面城墙绑上了沙栏木,共设置门扉一万一千余个、沙栏木五千一百余丈。北jing城的城池足以抵抗瓦剌军的强烈度攻击!”

于谦道:“干得好!得胜之日本部堂会论功行赏!”

“赏就免了,蒯祥只想请于大人答应修城工人们的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

“请于大人发给民工们武器!蒯某愿意亲自带领他们上阵御敌!我有精壮民工两万,虽未经历过战阵,可大都年轻力壮,到了关键时刻,这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于谦道:“忠心可嘉!打仗有士兵,你带着民工把城墙修牢固,就是保卫京师了。”

蒯祥坚持道:“我大明面临生死存亡,每一个大明的子民都有责任捍卫国土。想当年南宋崖山一败,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身怒海,十万军民悲壮赴死,华夏文明几近中断。这样的耻辱惨剧今日万不可在北jing城重演!”

“既然蒯大人如此深明大义,本部堂便依你,”于谦道。“你挑选出一万名强健民工,本部堂让有司分发给他们武器,从京营军中选派教官给他们突击训练!”

“蒯祥在此代表民工兄弟们,谢谢于大人!”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