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兵进草原

天刚蒙蒙亮,军营里三通战鼓响过。

点过卯之后,薛飞终于见到了千军万马出动的那种壮观场面,不禁血脉偾张起来。虽然他已经是在竭力强忍着激动了,去还是忍不住想要吼叫上一番,如果不是李监军过来找他说话的话。

“薛将军,我已奏明皇上和韩相,不日将有圣旨下来,由薛飞将军接替侯老将军,成为一方统帅,驻扎盐城。”

薛飞急忙拜谢:“末将感激皇恩浩荡,感激大人和韩相的提携之恩。待训练结束之后,末将定会前去拜见韩相,以谢提携之恩。现在末将也只能先请监军大人喝杯水酒了,小小心意,略表感激。”

这家伙大胆之极,偷偷将一个小包裹递了过去。

李监军下意识地就想向外推让,但看了看点将台下的千军万马,不好动作太大,又趁势将那个小包裹藏进了怀里,满脸不悦地说道:“薛将军这是干嘛?大家以后是要同殿称臣的。韩相跟皇上都很看好你,不日定能高升。也罢,这里说话不方便,日后再将这东西还给你。你要是有心,那就请我喝杯水酒好了。一家人,不必如此的,见外了!”

薛飞只是点点头,眼睛在盯着侯老将军看。

没有圣旨的任命,他现在还不能发号施令。

······

······

侯老将军一身的银盔银甲,端坐在点将台的正中,左边坐的是赵知州,右边坐的是李监军。

旁边的薛飞,就只能傻站着了。现在这里还没有他的座位。

虽然南宋的制度是文官在制约着武官,但这是在军营里,连赵知州也要靠边站的。

点将台下的骑兵分成了六个方队,各有一名中郎将骑马横枪,立在队列的前面。

侯老将军洪亮的声音一声令下:“此番进入草原训练,为期三个月。诸位将士定要用心操练,日后才能奋勇杀敌。由薛飞将军统帅全军,李监军捧天子剑,奉旨监军。违令者,斩!”

“一队中郎将王维出列,令你率领本部两千兵马,出城八十里外扎营,防备敌军突袭!”

“二队中郎将吴刚,令你统领本部两千兵马,押运粮草徐缓进入草原,沿路不可逗留!”

“三队中郎将钱大为,令你统率本部兵马,出城五十里扎营,恭候大军通过。”

“中郎将李富贵、李忠、孔新军率领本部兵马,护送中军,安全进入草原。”

“本将亲率三千精兵,镇守盐城关。”

······

······

这种派兵布阵可是很有讲究的。

先锋出兵一百里,那样前队就变成了后队。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马匹和人也都已经休整过来了。

不然敌军趁势攻击刚刚到来的中军,那可就大大地不妙了。

草原上打仗,靠的就是。

马都累得已经跑不动了,那你还能玩个屁啊?

步兵对上了骑兵,那肯定是定输无疑的。

不过这片草原很大,足够大,一眼就能看得很远了,并不会出现那种被突然袭击的情况。

侯老将军这也是在稳打稳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他这眼看着都要快退休养老了,可千万别再出现什么变故才好,坏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侯老将军号令完毕,先问赵知州:“知州大人可有话要讲?”

赵知州摇了摇头。

侯老将军又问李监军:“监军大人,此行安排可有不妥?”

李监军一心想要给薛飞脸上增光添彩,板着脸说道:“诸位将士,要严守军令军规,否则薛将军饶你们不死,这尚方宝剑却是不能容情的!”

下面的将士们齐声吼道:“遵令!”声势震天响。

······

······

去草原的路上,薛飞跟李监军尽量分开来走。

用薛飞的话来说,那就是:“末将乃是一介武夫,必须得跟将士们走在一起才行。”

实则,他是怕将士们会对他有意见的。

因为将士们对李监军有意见,跟李监军走得太近了,不利于他控制军队。

这还没怎么样呢,大家就先意见上了,那样可不行!

赵知州没有跟着出城,他是文官,练兵这事跟他无关。

赵青跟六名小兵,骑马陪伴在薛飞的左右,这就算是他的亲兵了。虽然这些小兵个个长得眉清目秀,看样子很机灵,也挺好看,但却是保护不了谁的。

上战场这事,长得好看并不管用,但胜在忠心了。可以去跑跑腿,办办事的,方便。

······

······

一名中郎将官属从五品,被称为“归德郎将”。下面配备了四名昭武校尉,俗称“游击将领”,正六品上。也就是薛飞本家、薛雷那样的将军了,手下各有五百兵马。

再往下就是六品下,昭武副尉等等等等。

至于薛飞是什么官职,可能是从五品上,也可能是正五品,因为侯老将军就是正五品。这些东西他没兴趣,总之他也不是靠着俸禄去吃饭的。

他只想要军队,千军万马的军队,仅此而已。

就像金忠所说的那样,再多的人他也养不起了,没那么多的钱。一万五千兵马正好,不多也不少。能够怼死几个高手,别让人家来怼死他就行了。

单挑谁怕谁啊?

也不对,好像他还单挑不过乌龟山上的那些王八蛋。

没关系,那就用装备精良的千军万马去怼死他们好了,要消除已有或将要成为的隐患才行。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的!

······

······

一万两千兵马的营盘很大,一眼看去,无边无沿。密密麻麻的帐篷延伸出去了很远,骑马也得跑半天。

训练的方案是早就定好了的。

先练体力,后练搏杀,然后就是排兵布阵,大家在一起打打群架。

别误会,这可不是逮谁打谁,那样乱打一气的,

先从十人一队开始对战,然后就是二十人队,三十人队·······一直增加到两千人、三千人、四千人,五千人的对战。

所以大家会很辛苦,时间也会很长的。

“监军大人,你看这样的安排可好?兄弟们这可是在很辛苦地训练啊。饭菜得好些,要有牛肉,羊肉才行,不然可是没力气的。兄弟们从明天开始,就要展开十人对练了。这就跟打擂台一样,最终胜出的十人,各率五十人,成为斥候,四方打探军情。二十人胜出者,成为后补校尉。三十人胜出者,用为先锋。”

“以此类推下去,两千人胜出者,编号为一队、二队、三队,就这样一直排下去。兄弟们有了荣誉感,才能奋勇杀敌的。”薛飞的这个提议很好,哪位中郎将也不想自己的手下全是一帮孬种啊。

李监军自然是没意见的:“薛将军所言极是,但盐城可并没有那么多的牛羊啊。”

“这事好说,只要皇上和韩相得知将士们训练如此辛苦,一心只为杀敌报国,想必皇恩浩荡,必会福泽于民的。我这就将训练计划写下,请监军大人派人速速奏明皇上和韩相。”

“另外监军大人可以私下对韩相禀报,只说钱在民间,也在海外就行。加大瓷器制作,扩大桑蚕养殖,增加丝绸产出。增加税收,充盈国库。选拔武者,强壮军队。招募兵勇,提高俸禄······”薛飞一口气说完,就去喝茶了,等待李监军去慢慢消化这些话。

李监军也并不是白给的,自然也听懂了,在那里咝咝啦啦地倒吸着冷气,老半天也不说话。

······

······

朝廷现在是什么情况,他很清楚。

皇上的心意他揣摩的也很清楚,不然也就轮不到他来当监军了。

别看皇上对金国卑躬屈膝,可是从来没有放弃过收复疆土的心思啊,奈何没有可战的武将。即便是有,那他也不放心,怕人家会拥兵造反。

韩相一力主战,但赵汝愚这个小人弄臣,惯会见风使舵的,伙同杨皇后把皇上给哄得滴溜乱转。

如果韩相说什么,那他们立马就会搬弄是非。

人在做事的时候,那还能没有一点毛病的吗?有了一点小毛病,却硬是给说成了三四五六七,不离十就会给拿下的。

一帮子文武大臣,多数只为贪图享受,穷奢极欲。鼓吹民心厌战,不顾边疆之危急。

薛飞之才,足堪大用。虽然人很年轻,但武艺高强,想法很多,韩相定会重用的。

“薛将军,现在还没有开始练兵。你看,咱们兄弟能否在今晚好好谈谈?实话说,我对你的这些想法是很认同的,但对韩相,我却怕说不明白。兄弟最好写成了书信,由我亲自去向韩相禀报。”李监军面显焦虑,急急说道。

薛飞犹豫了一会:“大人、兄长,书信好写,都在脑袋里装着呢。虽然现在并无战事,但兄长身为监军,私自离开却是不妥的。”

“事情紧急,兄弟也说现在并无战事。如果有事,我有举荐兄弟之责,那也是逃不掉的。”

“好,既然兄长坚持,那我就给韩相修书一封,由兄长亲自送去。另外,兄长得专程去盐城走上一趟。向知州大人和侯老将军说明有紧急事务要向皇上禀报,这样也能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了。”

当夜,薛飞跟李监军敞开心扉细谈。

两人谈了一夜,也喝了一夜的酒。

薛飞了解到跟历史记载上不一样的南宋,为他以后掌控军队,提供了捷径。

而李监军也刷新了他的世界观,打开了新视野,可以纵观世事全局了。

两人惺惺相惜,为下面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