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大义灭亲

李云兴眼中寒芒一闪,冷酷的表情让众人心中发寒。

“臣谨记陛下教诲!”大臣们齐声说道。

李云兴微笑着点头:“朕相信你们会作出明智选择。”

接着,李云兴又道:“其三,就是关于此次科举取士的。”

“以往都是由宰辅甄选百官,但本宫今年科举要求三堂会试。本宫、廉大将军和柳宰辅三人共同主持,决定三个月后,在都城举行科考。”

“无论出身,只论武艺才学。文官经过书、诗、论、赋一共四科,武将为举重、骑射、步射、马枪,还有额外一科军略。”

“通过殿试者前三甲,即可入仕,成为我朝栋梁。”

大臣们听到这里,脸色各异。

武将倒还好,毕竟这些年来,武朝实行兵役,他们可以从民间招募勇力之士,充当先锋军队。

至于文官?

很多文官家中子嗣根基浅薄,没什么真材实料,所以对这种公开竞争,十分抵触。

此前武皇多次想彻行科考,屡次被大臣们用各种理由阻挠。

但这一回,李云兴竟然再提科考。

寒门弟子一旦通过殿试,便立刻鲤鱼跳龙门,前途远大。但也意味着这些名门之后,就少了入朝为官的机会。

“殿下,此事万万不可。”一个大臣站出来道。

李云兴看向他,道:“哦?哪里不妥?”

“这几乎已经涉及到了文官体系内部的派别问题。如此公开比拼科举,难免会影响到文官与武官的平衡。”这大臣沉声道,“而且,武官向来桀骜不驯,若是闹出乱子怎么办?”

李云兴要撼动柳仲卿的根基,就不能只是杀了他的手足。

若这朝廷官员的命脉始终掌握在柳仲卿手中,那他不管杀多少,都会像百足之蚣,死而不僵。

因此,李云兴要彻底改变武将和文官的格局,就必须将科举推上台,光明正大地斗一番。

“文臣与武将是分开比试,诸位不必操心。”

“本宫相信,既是武朝的大臣,必然是不怕比试的。文韬武略,相信在座的各位一定都是各界翘楚。”

“除非,诸位认为贵族子弟的才华不值一比。”

李云兴话音落下,满殿皆寂。

虽然他没指名道姓,但谁都知道这句话是对谁说的。

文官的脸颊微微抽搐,目光闪烁不定,显得有些犹豫。

“臣等绝无这个意思。”有人低声应和道。

这时,不少武将也站了出来,“臣也赞成殿下所言,既是科举,当比个高下,不论出身。”

“陛下英明!”

“武将和文官,本就该是一条直线,何分彼此?”

见众臣都表态支持,李云兴露出满意神色。

正在此时,柳仲卿突然上前。

“老臣有一事请奏。”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忍不住惊骇。

难道柳宰辅还想保下苏天洋吗?这不符合常理啊!

李云兴却没有很惊讶,微微一笑:“何事?”

“启禀殿下,如今廉将军已胜任大司马一职,若是再去荆州治理水患一事,那朝中岂不是无人统管?”

柳仲卿这话说得极为巧妙,看似是担忧武朝朝纲,其实却是暗示太子应该把治理水患权利移交到他手里!

李云兴也不是不懂得以退为进这个道理。

今日他连颁两道圣旨,又斩了苏天洋,已是狠狠驳了柳仲卿的面子。

“兔子急了会咬人”的道理,李云兴也并非不懂。

“那,依宰辅所见,应该派谁前去呢?”

李云兴问完,目光就落在众多文官之中。

这个人必须要有一定威望,能够在地方官员面前说得上话。

同时要易于掌控,能够被柳仲卿所支配。

最重要的是,派他去的收益一定要比让廉湛去的收益更大。

李云兴看了一圈,脑海中只有一个人。

“老臣举荐昭阳王前往荆州。”柳仲卿说道。

果然如此!

李云兴心中冷笑一声。

这柳仲卿是千年的狐狸,竟然在这等着他。

荆州一事,的确是个麻烦事,不仅要体恤民情,还要帮助重建。

但若是昭阳王前去,那和廉湛去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廉湛是大将军,隶属于天子,只能听令行事。

可是昭阳王却是皇族,是宗室,是皇位的继承人之一。

他若是做出了什么功绩,百姓不会称赞皇上恩德,只会铭记昭阳王的丰功伟业,甚至会认为昭阳王才是最适合当储君的那一个。

这样一来,对于他李云兴来说可就大为不利了。

但两方博弈便是如此,有得必有失。想要赢,自然需要冒些风险。

可若是不赢,就会输掉更多的东西。

李云兴很快便作出决定,他微微一笑,看向柳仲卿:“柳大人的推荐本宫自然是相信的。”

这苏昭阳与苏妙雪都是苏天洋的儿女,一个安插在自己身边,一个要深入荆州腹地。

李云兴怎么可能让他轻易如愿。

“昭阳王自小锦衣玉食,哪里懂得赈灾救民之策,不如让他先写一份奏折,将灾民安置之法,以及各种事项详细列出,等到本宫阅览过后,再决定下一步如何做。”

“臣遵旨。”

两边互相博得了利益,自然没什么好纠缠的。

柳仲卿之所以要苏昭阳亲自下荆州,还有个原因就是可以通过苏昭阳笼络苏天洋的旧部。

到时候整合起来,便是柳家的一张王牌。

所以荆州之行,柳仲卿势在必得。

而李云兴正是看中柳仲卿,舍不得放下荆州这块肥肉。

“那柳宰辅,这苏天洋是你的嫡亲,不如就由你来决定该如何处置?”

柳仲卿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奸臣苏天洋,欺上瞒下,贪墨粮饷无数,理应问斩!”

李云兴在御台上拍手称快,丝毫不在意柳仲卿如锅底般乌黑的脸色。

“好!不愧是武朝的宰辅,大义灭亲。”

苏天洋之事,已经闹到沸沸扬扬。

柳仲卿不仅丢尽颜面,还失了臣心,李云兴故意让他大义灭亲。

看似是体恤,实际则是在给柳仲卿敲响警钟。

“诸位爱卿觉得呢?”李云兴环视众人。

众人面面相觑,半响后终于有一人站出来道:“柳宰辅深明大义,实乃我辈之典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