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高情商

第1章高情商

公司派的是一辆双排座的皮卡车,司机是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叫陈晓明。

李强坐在副驾驶座,林正阳坐在后排,旁边放着工具包和维修用的仪表。

陈晓明也是一个健谈的人,很快就开车出来公司大门,上了大路,车速就平稳了下来。

他一边开车一边问李强:“强子,今天维修要花多长时间?”

“今天的设备就在屋顶上,应该挺快的,时间多久就看你开车要多久咯。你想做什么?”

“好嘞,我知道了。要是回来早的话,我去修一下车。”

“诶,你车什么零件坏了?坏了怎么不先去修啊?”

“这几天不是一直在出车,一直没空出时间。想着今天能空出时间,就去修修。”

“修什么东西?别坏在半路,又叫我们下去推车啊。”

“油表坏了,放心,前几天我刚加过油,跑个来回足够了。”

三个年轻人一路聊天,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渔溪镇。

直放站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将手机基站信号放大,再转发到信号不好的地方,相当于把手机基站信号放大以及拐弯的作用,相当于有线网络中的中继放大器。

说到直放站,未来的互联网大佬中,还有一位从直放站起家的,那就是下周回国的贾布斯。

早期在大哥大的模拟手机时代,基站设备昂贵到令人咂舌,一套基站安装下来通常要100来万,还没包括配套设备,那可是90年代的100万。

高昂的建站成本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直放站。

直放站就便宜多了,配套也简单的多,一般是两根电线杆搭个平台就行,十分之一的价格,给了直放站厂家的生存空间。

基站设备极为昂贵的年代,运营商在农村、郊区、城中村等信号弱、不需要增加用户容量的区域,大量采用直放站。

那些两根电线杆加一个平台的通信基站,其实大多数用的就是直放站设备。

毕竟现在还不是连小学生都有手机的年代,一个村里面的手机都才几十上百部,有个直放站覆盖就能满足要求了。

2008年后,发放了3g牌照,中兴、华为等国内通信设备厂家崛起,通信设备价格大幅度下降,室外基本就见不到直放站设备了。

也就是到了这个时候,手机资费才有了下调的基础。

后期直放站厂家,全部转型做商超写字楼内部的室内覆盖去了。

这是后话。

这次去的地方渔溪镇,是一个经济相当发达的乡镇,镇区里面房屋密集,经常是几十栋五六层的自建民房聚集在一起,中间只留了一两米宽的小巷。

这种房屋密集的场景,主要是在各大城市的城中村区域,运营商就把这类覆盖场景类型统称为城中村。

城中村场景,房屋极为密集,手机信号从基站到用户手机过程中,通常需要穿透3、4道的墙壁,这些墙体大大衰减了手机信号,用户手机实际信号都很差。

特别是在一、二层等低楼层,手机通常只有1、2格信号,甚至收不到信号脱网,容易造成用户投诉。

这次维修的是移动公司的无线直放站,安装在一家私人宾馆的屋顶上,只负责这家宾馆的信号,以及旁边一小片区域的覆盖。

据说这个设备就是宾馆老板自费出钱购买安装的。

宾馆没手机信号,客人大量投诉,严重影响宾馆生意,老板就找移动公司自费安装,增强自家宾馆的手机信号。

这里普及一个常识:

个人私装的直放站或者说手机信号放大器,是违法的。主要原因是私自安装的设备会干扰大网,一旦发现会被强子拆除,而且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还会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通信设备的安装、调测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是说买回来,插上电就能用。

私人安装的直放站,没有经过工程师的调测,很容易对周边基站和用户干扰,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周边多个基站都无法通话。

这个道理有点像十多年后的公寓楼各家wifi之间的干扰,只要离自己家的无线路由器远一点,明明看着信号满格但上网速度就是上不去。

找运营商购买设备安装,有专业人员负责调测开通,而且运营商可以要求厂家连安装带后续的保修服务。

这不,今天李强就出来维修了。

李强带着林正阳到了目的地酒店,刚好酒店老板和几个朋友正在酒店大堂喝茶。

对于李强的到来,老板一边表示非常欢迎,还一边吐槽道:“你们可算来了,这两天客人天天投诉,客人都少了很多。”

老板让一个前台的小姑娘帮忙开门、带路。

直放站设备安装在宾馆的天台上,设备是安放在天台上有屋顶的位置,避免了风吹雨打。

1.2米的圆形接收天线则安装在楼梯间的顶上,通过馈线将接收信号连接到主机。

发射天线是一个板状天线,尺寸约高一米五、宽三十厘米,安装在下一层的屋顶上,对着附近最为密集的房屋区域。

从天台上看,一眼望去,全部都是五六层楼,密密麻麻、楼挨着楼的自建房。

林正阳这个初学者也可以看出,如果没有这个直放站,这些区域一楼、二楼这种低楼层的手机信号肯定不怎么样。

李强打开无线直放站主机,里面的器件布局和在车间里面见到的一模一样,只是主机下方的两个馈线口,接了长长的馈线,连接外面的收发天线。

林正阳在一旁帮忙接上仪表检测,李强很快就找到了原因,原来是下行功放坏掉了,换上带来的备用件,故障就顺利排除了。

然后,李强站起来,跟林正阳讲起了整个设备的工作原理:

“直放站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将接收天线的对准我们要接收基站的方向,然后经过主机,通过发射天线,将信号发射到我们需要覆盖的地方。”

林正阳虚心求教:“嗯嗯,明白。对了,强哥那两个天线的放置是不是有什么讲究?”

李强赞许的看了林正阳一眼,点点头说:“脑袋瓜不错,最关键的就是这两面天线的放置,接收天线要接收基站方面的信号,而发射天线要发出放大以后的信号。

所以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让发射出来的信号,再倒回来被接收天线接收,这样会干扰基站方面的接收信号。

这个在模拟电路里面,叫‘自激励’,你们应该有学过,简称为‘自激’。”

林正阳又问:“那我们要怎么避免‘自激’呢?”

李强继续解释,说:“避免通常是通过增加隔离度,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拉远收发天线的距离,以离及调整接收、发射方向的角度,进行背靠背,最好达到一百八十度。

像这个屋顶站,受到天台空间的限制,要拉远收、发天线的实际距离很难。

所以,除了空间隔离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墙体阻挡提升隔离度,像这个把接收天线放在六楼,发射天线发在五楼,中间墙体阻挡一下,两个天线相互之间看不见,隔离度就足够了。”

林正阳明显感受到李强的悉心教导,能够感觉出他尽力的解释整个设备原理。职场中能够诚心教你知识的人,都值得尊重。

虽然有些说法,李强表达的不是很清晰,但可以听出他在尽力解释。

林正阳理解上完全没有问题,不要说林正阳现在具有强大的理解力,就是一般人都可以听得懂。

他在和其他实习生聊天的时候,曾听到其他实习生在抱怨,跟去现场的时候,很多老师傅技术指导经常说的很含糊或者干脆不愿意回答实习生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还要从公司历史原因说起,公司里许多早期进来的老员工,学历不高,许多才高中毕业就进公司工作的,本身的理论水平比较一般。

很多事情老师傅知道怎么做,但不懂怎么表达。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师傅觉得自己表达未必就是对的,更不愿意不愿多说了。

当然也不排除师傅觉得跟你关系一般,留一手不愿意说。

--------

姜元山在宗门修炼的时候,也有和这个类似的情况,很多的师兄师姐不愿意给别人答疑解惑。

原因有很多,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领悟是很私密的,即便是好友也未必可以告知。

甚至包括姜元山自己,也不会把自己的所有领悟都毫无保留的都交给师弟师妹。

更多的学习途径,是通过传功长老讲法授课,或者凭借和某些师兄师姐的私人关系,私下询问。

这就是常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

现场教学完毕,两人走到一楼,李强礼节性地跟老板打了个招呼说已经修好了。

林正阳作为实习生,静静的站在旁边,听他们聊天。

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和老板一起在喝茶几个人中,有一人突然说道:

“师傅啊,我是用联通的号码,以前在这里都有两格信号,今天你修了一下,怎么联通的信号只有一格了?”

说着还拿出一部手机-诺基亚3310给李强看上面的信号。

林正阳心中暗暗嘲笑对方不懂技术,暗暗心想:我们这个直放站是放大移动公司的手机信号,跟联通公司的信号不在一个频段上,两个频段互不干扰,能有什么关系?

正想着要不要出言解释一下。

只见李强微微一笑,说:“这样啊,行,那我再上去调调。”

李强转身又慢悠悠的上楼了,林正阳也只好一头雾水的跟着一起上楼,不明白李强要怎么调好联通的手机信号强度。

只见李强上到楼顶以后,站在直放站主机旁边,示意林正阳放下工具包和仪表,也不去打开设备。

随手拿出一包蓝狮香烟,分给林正阳一支,林正阳不抽烟,就婉拒了。

李强笑笑也不勉强,自己点了一只烟,望着天台外的那蓝蓝的天空、贴满红瓷砖的屋顶,慢慢的抽了起来。

几分钟的功夫,一支烟很快抽完了,李强淡定熄灭了香烟,跟林正阳说了一声:“走吧。”

然后踱着步,就悠哉悠哉的走下楼去。

刚刚走到了大堂里面,刚才说影响联通信号的那个男子主动地说:“师傅,现在信号又好了,又有两格了。”

“那就好,解决了就好。那我们走了,老板。”

李强微微一笑,跟老板以及在座的几位打了个招呼,走出了宾馆。

林正阳走在后面,拎着背包和仪表,赞叹的想:

【这处理方法情商真是高,实在是高。想不到凡人智慧也有灵光的时候。】

如果按照林大少的脾气,只会甩一句,你那是联通公司的信号问题,和我们这个移动公司的设备无关。

对方只会觉得你们这些技术员在偷懒,或者就是你把信号搞差了在推卸责任。

只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只会落得两方都不开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