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十面埋伏

如此轻易的出了东都这个龙潭虎穴,韩成等人心中都是一阵轻松。只要出了洛阳城,那么回辽东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离午后杨广派人去宣他进宫,起码还有五个时辰,这么长的时间,他们都已经出了虎牢关天险,如鹰入长空了。

“什么?韩成叛逃出京了?”杨广一惊之下,长身而起,一双眼睛也如铜铃一般的瞪着李渊。这个消息着实惊到了杨产,韩成的厉害杨广是清楚的。所以他才计划将韩成引入宫中之后再拿他,为的就是确保万无一失。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就这样隐秘的计划,韩成居然能先一步知道,而且就这样在他的眼皮底下逃出了京师。

这韩成一出京师,不亚于龙归大海、虎入山林。如果再让他回了辽东,那么辽东的几十兵倾刻就会起兵作乱。前前后后花了无数心血的辽东即将再度不保,而且辽东一乱,**厥的所有谋划也必然将前功尽弃。

愤怒的杨广将桌前的所有杯盏一扫而空,那些金银器皿乒乒乓乓摔落在了宫殿的地板之上。呼哧呼哧的急促呼吸起响起,杨广的手都有些颤抖的指着大殿:“来人,马上召集所有京中众三品以上职事官员入殿议事。另马上召禁卫军所有郎将以上统领立即入宫见朕。另,马上令金吾卫出动兵马,封锁京都、全城戒严。着令,立即锁拿所有叛党族人打入刑部大牢。”

殿中的诸内侍们已经许久不曾见到皇帝如此震怒,惊慌之下忙弯腰应答,匆忙传令而去。两仪殿中,黑衣铁卫的几个统领都已经赶到。黑衣铁卫属于杨广新建的一支秘密武装,不但负责保卫皇帝的职责,也担任着秘密调查、逮捕等任务。只要有杨广的手令,他们就是一支拥有极大权利的武装。

黑衣铁卫的对外名称是禁卫骁果军铁卫营,但黑衣铁卫三千人只由杨广调动,其余十二卫四府、兵部等都无权调动。在杨广的手中,这支最初只有几十人的小队伍,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膨胀到了三千人,甚至还在快速增加。他们的权利大的惊人,可以绕过任何官府和官员,已经隐隐和后世明朝的东厂及锦衣卫相似。

统领司马德堪、副统领杨武德、达奚明、独孤恪、鱼朝青五人一身黑衣黑甲单膝跪在殿中,大气也不敢出一口。他们已经刚刚得知,皇帝让他们监视的韩成居然已经消失不见,一两百人就这么不见了,无影无踪。而他们负责监视的黑衣铁卫居然还傻傻的守在辽国公府外,到现在也还不知道真相。

“臣等失职,臣请马上调派兵马追击韩成!”司马德堪低头头,沉声道。在心中,他已经对那些负责监视的铁卫骂了几十遍了,甚至已经在想,一会要怎么处罚这些人。

自得杨广看重,组建了黑衣铁卫以后,司马德堪明面上还是骁果军郎将,正四品职。但是如今他却已经随时伴驾,而且几日前还被晋升为宜阳侯、加封金紫光禄大夫散官,终于身着紫袍。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时,却没有想到,属于居然会出这样的错。

身为杨广的心腹,他自然知道韩成有多少的重要。可这样重要的人物居然弄丢了,这可是能引起一起大战的疏忽。

杨广丢过去一张手卷:“这是朕的敕书,朕命令你们立即出动所有黑衣卫士。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我找出韩成的踪影,朕给你们全权,允许你们征调一切需要的力量。朕只关心韩成一个人,必须将韩成活着带回来,至于其它人,生死不论。如果韩成回了辽东,你们知道后果!”

司马德堪捡起敕书“臣等遵旨!”五人弯腰退出大殿。一名内侍上前禀报:“陛下,京中从三品以上职事官,已经在外面候见!”“宣!”京都之中从三品以上的官员很多,但如果只算职事官的话,却很少。

三师三公、三省六部的三省长官、六部尚书,御史台等三台长官,十二卫大将军、将军,九寺五监长官,东宫的三师三公等。整个朝中,除去那些三品以上的散官、爵位,真正从三品以上品级的职事京官数量很少,人数不满百。此时赶到宫中的人数不过是七十余人,文武各半。

众人来时都已经听到了些风声,知道事关韩成,具体的事情却又不知。不过一入殿中,所有人都发现,往日最得皇帝恩宠的韩成却没有出现,众人也都明白了,看来韩成果然是出事了。

“诸位爱卿,之前御史台一直弹劾韩成在辽东招兵买马、囤积粮草,意图谋反。但是朕一直不相信,可是就在刚刚,裴蕴亲自向朕禀报,朕才得知。朕倚之为国之干城的韩成,居然已经叛逃出京了。”

杨广的话一落,众臣都哗然出声。不少大臣都想不明白,以韩成如今的地位,为何居然还会谋反。宇文述等人对视一眼,眼中却满是克制不住的激动。韩成一反,他们也就安全了。只是让他们有些意外的是,韩成居然还能从京城之中悄然逃脱,真是让他们有些惊讶。

宇文述迈步出列,高声道:“如此乱臣贼子,不过是另一个杨玄感罢了。请陛下下旨,让兵部立即向中原各地调发兵令,勿必擒拿韩成,绝不让他有机会回到辽东。”

杨广点头道:“刑部马上向天下各郡下发命令,只要发现韩成的踪迹,须立即上报。各地官解有责任立即抓捕韩成,记住,必须活捉韩成。而且须秘密抓捕,不能让普通百姓知道此事。”

不到万不得已,杨广不想将辽东军逼反。如果能安抚辽东,杨广愿意付出这个代价。“兵部和十二卫府也须马上向中原各地的卫府和军镇下发军令,配合搜捕韩成!勿必活捉韩成押解进京!”

裴矩也出列道:“陛下,还须双管其下,严防辽东生乱!”

杨广目光如炬,问道:“爱卿有何提议?”

“陛下,韩成叛逃,不管怎么逃,他最后的目的必然是辽东。朝廷一边派军追捕,一边严令各地方配合搜捕。且须早调兵在运河及各条大道之上拦截,特别是如河北北平的临榆关、山东的港口码头,这些地方都应派重兵拦截。另外,关健还在于辽东。只要我们能派兵接管辽东。那么韩成就算跑回辽东也不足为惧。”

裴矩停顿一下道“如今辽东各郡太守、通守等官员都还在京中,无法掌控辽东。唯有派兵马入辽,兵行神速,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辽东,不给韩成及辽东反应的时间。”

宇文述上前奏道:“陛下,如今辽东之地,有荣国公之长子来楷五千水师舰队在卑沙及卑沙城二港口,犬子化及的五千左屯卫兵马在国内郡。涿郡有虎贲郎将罗艺的五千幽州铁骑,河北之地还有右武卫大将军李景的两万人马。另外,在山东还有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统率的三万水师舰队,淮南还有江都郡丞王世充统领的三万江淮军。这些兵马都是距离辽东最近的兵马,只要抓住机会,定能一战而平。”

杨广沉吟好一会后才道:“据朕所知,韩成在辽东有精兵十三万,乡兵一万,民团四万,且还能在一个月内装备十万精壮战士。而且韩成早已经谋划了近两年时间,辽东之地皆是其心腹部将。甚至如今辽东兵将的家眷亲人,也尽皆移民辽东。如果战争一起,辽东二十七万大军都将是朝廷的敌人。虽然朝廷兵马众多,可一时间却无法齐聚辽东。朕思虑再三,发兵辽东,得分三步行动。”

“首先立即使用禁卫军新训练出来的飞鸽传令辽东,令国内郡五千左屯卫军及辽东水师来楷的五千水师立即发兵,一万兵马合兵拿下卑沙城港口,以此为据点,等待朝廷水师大军登陆卑沙城。另,立即令三万兵马坚守泸河、怀远、通定三镇,守住辽河西岸,严防辽东兵渡过辽河西进。”

杨广也明白辽东城坚墙厚,如果兵力没有集结,就贸然突入辽东,最后很可能不但会战败,而且还会失去先机。所以考虑许久之后,决定辽东的一万五兵马拿下临海港口城市卑沙城。如此一来不但能保住这一万多兵马,而且还能在辽东南部打下一个楔子,牵制辽东兵马无法全部聚集到辽河一线。

而且有了这个据点,隋军就能通过水师运兵,在辽东南部开辟出第二个战场。朝廷兵马众多,有实力两线开战,而辽东军却是实力有限,一东一西两边开战,就必然会使其战力下降。

杨广最希望的水师能夺下卑沙城,这里距离山东最近,一旦拿下这里,隋军就能源源不断的从山东快速运送兵马入辽。不过卑沙城的防御太强,且处于辽河防御线中,想轻松拿下基本没有可能。

十余名内侍抬过八张大屏风,八张屏风拼起来之后,就是一副巨大的辽西、辽东、室韦地图。杨广拿起一支长杆,指着涿郡道:“与此同时,朝廷在涿郡集结李景与罗艺的三万兵马,另抽调薛世雄的三万兵马合兵一处,并征调五万府军组建北路军,以左武卫大将军李景为行军总管,罗艺为北路军先锋,大将吐万绪为副总管、董纯为行军司马、鱼俱罗为行军长史、樊子盖为行军监军。十一万大军出临榆关,过辽河,围辽阳、新城两郡,并切断金山、盖牟、扶余等郡的兵马。”

“命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集结三万水师,并中原各地抽调七万府兵,共十万人马组建南路军,以来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为行军总管、杨义臣为行军副总管、宇文化及为行军司马,段达为行军长史,杨善会为行军监军。自山东浮海东进卑沙城,围平壤、伺机取乌骨、国内郡。”

众大臣听到杨广的布置都是有些心惊,兵分两路,所有兵马加起来二十万五千人。而且两路兵马的统兵将领,基本上不是公爵就是侯爵,全都是大隋朝武将之中的强者。特别是北路军,领军的全是威震天下的老将。

不过真正让满殿武将们松了一口气的是,这次出兵皇帝没有要御驾亲征。对于这些大将来说,再难的仗他们也打过,但最怕的却是皇帝亲征,而且战时还不肯放权。带着这么一个皇帝去打仗,什么仗都要难打上数分。

就在众臣以为杨广的战前安排已经结束时,却又看到杨广提起木杆往地图上一指,众武将都不由的有些头痛。众将都知道,皇帝并非什么兵法大家,不可能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本事。可他却偏喜欢这样的战前布置,这让众臣都头痛起来,不知道皇帝还要怎样的指手划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