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行拜师礼

众人激动的等待了一下午,天黑了,终于有两名药童来后院。带着大家去书房行拜师礼,一路边走便嘱咐。

“王大夫诊病忙碌了一天,不宜过度操劳,这拜师礼一切从简。拜师帖已经准备好了,你们递上拜师帖,行了拜师礼,就算正式入了王氏医馆。”

书房此刻显得庄严肃穆。

王大夫坐在正中间,周掌柜笔直的站在旁边。

其余数十人皆伫立两排。

醉翁大叔也在,大概是考虑他腿脚不便,给他安排了个椅子坐着。

一名药童端着铺着红布的盘子,喜庆的红盘里,放着一张纸拜师帖。

几人从盘子里依次拿过自己的拜师帖。

幸好自己不是第一个,不然还真不知道待会要做什么。

恭芷七仔细看着前面的人,熟记下每一个动作。

终于轮到她了,微微有些紧张的走上前,将拜师帖恭恭敬敬递上去,跪下行拜师礼。

“你叫三七?”王大夫对这个以中药为名的姓氏似乎有些诧异,“你父母给你取这个名字,莫非他们也是大夫?”

座位上的王大夫,浑身上下透着老者的儒雅和睿智,神情坦然,一身浩然之气,让人有种不容侵犯,也不可欺骗的庄严。

恭芷七实话实说,“弟子祖上五代行医。这三七的名字,并非父母所取,应该算是......弟子自己取的。”

身旁有人忍不住扑哧笑道。

“一个刚出生的小娃娃,怎么可能给自己取名字?”

恭芷七抬着头继续解释,“我爷爷定了个家规,别人家孩子抓阄,我家抓中药,孩子抓到什么药材,就取什么名字......”

“哈哈哈哈~”王大夫难得一见展开笑颜,点头笑道,“你爷爷倒会省心,有点意思。”

恭芷七不敢说谎,但实话也只说了一半。

她小时候抓药材,抓住了两味药。

白芷,三七。

所以她的名字就叫恭芷七。

这名字还算动听了。

爷爷说爹小时候,抓了甘草和大枣。

把爷爷给犯愁了好久,不知道该怎么取名,到底是叫恭草枣,恭甘枣还是恭甘大呢。

最后,决定自动忽略大枣的存在,给爹取名,恭甘草。

每次爹爹给人诊治,有人想把他介绍给亲戚朋友,询问爹爹姓名,爹爹都不好意思说全名,让人称呼他‘恭大夫’即可。

周掌柜招招手,“好,下一位。”

翩翩公子温和如风的走过来,众人的目光都不自觉的看向楚冬荏。

王大夫看着拜师帖,盯着他半响,眸光深邃。

悠悠问了一句。

“你叫楚冬荏,不知令尊尊姓大名?”

楚冬荏拱手行礼,“实不相瞒,家父楚雁楠。”

世人虽然知道当朝太医院使姓楚,但很少有人知道父亲全名,楚冬荏心想,实话实说应该也不会有人认识。

王大夫深邃的眸子里,似乎泛起一丝波澜,将拜师帖递回去。

“这拜师帖老夫还给你,你很出色,只是小庙容不下大佛,还请见谅。”

楚冬荏没想到自己被退帖了......

但从王大夫的话里,隐隐感觉他似乎知道父亲楚雁楠这个名字......

“老先生过谦了,是弟子福薄,无缘拜师。”

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第一次见王大夫如此彬彬有礼的拒收一名考试合格的学徒。

王大夫的语气,对此人颇多客气。周掌柜心中疑惑,但也明白,此刻人多,不便多问,便招招手。

“来人,送客。”

药童上前,“公子,这边请。”

楚冬荏不舍的望着恭芷七,跟着药童走出门。

恭芷七看楚冬荏有些失落的神情,心下盘算着,若是自己独自留在这里,似乎有些不够义气。

那晚在方孝同家秉烛夜谈的时候。

楚冬荏和她聊着一起去南云城的计划,她当时聊的正开心,便随口说道。

“等这趟去了南云城,有了收获,我再和你去太医院找书。”

楚冬荏当时有些震惊,难掩喜悦之色,“好,一言为定。”

众人拜完师,王大夫看了眼周掌柜。

周掌柜默契十足的点点头。

“每年拜师,王大夫都会给新入王氏医馆的弟子一份见面礼,来人。呈上见面礼。”

药工和药童有序的走出书房,很快又折返回来,端着提前准备好的礼物。

每人面前都有个圆盘,红布罩在圆盘上,看不出下面装的是什么。

周掌柜慢慢走过来,介绍起这份特殊的拜师礼。

“这盘子里的礼物,掀开红布之前,你们都有一次选择可以换。不想换的,现在可以直接打开拿走了。”

恭芷七看着遮盖的红布,下午的考试让她多了个心眼。

这不会又是什么考验吧?

礼物还能换?

换来换去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吗?

对了!恭芷七突然有个好主意。

“一袋银子!”旁边的人欣喜万分,心满意足的拿着沉甸甸的钱袋,笑得合不拢嘴。

其他人也纷纷忍不住掀开红布,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今日这份礼,我只想告诉大家,为医者,保持善心,不为利益熏心,踏踏实实在王氏医馆干活,救死扶伤,但行好事,前程自会无忧!”

“弟子想换份礼物。”恭芷七斩钉截铁的说道。

周掌柜似乎有些意外。走到恭芷七面前。

“知道里面是银子,你还想换?”

“换!”

“这些银子够你买很多你想要的了,又何必多此一举换其它物品呢?”

恭芷七笑了笑,直截了当说道,“我想换书柜上那本《万寿宝鉴卷二》,之前逛遍了南云城,也没买到。”

王大夫一直坐在那慢悠悠喝茶看戏,听见恭芷七这样说,嘴角一丝浅笑,放下茶杯。

“你为何独独喜欢那本书?”

藏在书里的线索,只有她自己能看懂。

恭芷七飞快答道,“写得好啊!那本书,我曾有幸看了卷一,看到第一个医案就很喜欢,特别喜欢这种起死回生的医案故事,可惜我的书掉池塘损坏了,如今有幸看见卷二,怎能错过。”

王大夫意味深长的笑着点了点头,“把书送给他吧。”

周掌柜有些诧异,“老先生,你可想好了啊,那本书,可是你最喜欢的。”

王大夫摆摆手,“无妨,好东西,原本就该传给这些年轻后辈,才能让他们有机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如此深明大义的老先生!

恭芷七实在不想再有任何隐瞒。

“嘭~”的一声,双膝跪在地上。

“三七有愧老先生厚爱,此次进城,并非专程来参加王氏医馆的考试。一则听闻老先生针灸技术精湛。二则听朋友说在云南城买的《万寿宝鉴卷一》,才想来这里碰碰运气,那日恰巧看见老先生书柜上有卷二,本想购买,但医馆里的人说不卖,只有学徒才能借阅,所以才临时决定去报名参加考试......我答应了朋友,如果有所收获,就陪他回家,所以......”

周掌柜接着道,“所以你想拿了书就走?”

恭芷七沉默不语。

药童拿来书,迟疑的站在王大夫身旁,不知道听此一言,老先生是否会改变主意。

王大夫挥挥手,“把书给他吧,答应了就要做到。”

恭芷七双手接过书本,顿了顿,磕头谢礼,“如果老先生不弃,能否让三七保留弟子名额。三七送朋友回家之后,再来王氏医馆,潜心学习。”

其实最初报名,也并不是无奈之举,她心里也有过一丝念头,跟着这位人称‘神一针’的大夫,学习针灸。

爷爷以前会针灸,但后来不知为何不让爹学习针灸医术,爹自己却对针灸深感兴趣。

一起行走江湖那两三年里,每当他们身处偏远山村,药材短缺,爹都会感叹,要是精通针灸,即便没有药材,一根银针也能治愈众多疾病。

所以恭芷七的心里,一直对针灸充满了好奇。

若是自己能精通针灸,多一技傍身,以后行走江湖,就更加方便了。

王大夫似乎想要去休息了,站起身,“既然通过了考试,也拜师了,只要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永远是我王氏医馆的弟子。”

“三七铭记,多谢老先生!”三七抬起头,那灿烂的笑容,笑起来弯弯如弦月的眼睛,王大夫看的有几分说不出的熟悉感......

“三七先告辞了,送完朋友回家,一定尽快回来,老先生保重!”

说完站起身,又朝众人点头道别,匆匆快跑出去。

刚跑出后院大门,就被人从后面牵住手腕,一把拉了回来。

“我在这。”

楚冬荏松开手腕,看着恭芷七手中的书。

“这书......”

恭芷七拍了拍楚冬荏肩旁,“走吧,边回客栈边说。”

半月后,南云城外,凌云山,永安寺。

王大夫上完香,拜了佛,便让弟子先行下山。

独自一人,背着采药的背篓,从永安寺旁的一条偏僻小路往后山走去。

小路鲜少人迹,泥巴路上都长满了青草。

穿过幽深的林子,在半山腰上,赫然坐落着一个别致的座八角凉亭。

王大夫进了凉亭,将背篓放下。

此处视野极佳,王大夫吹着山间徐徐清风,眺望连绵青峰,感受着天地间空灵的气息。

身后传来慈祥的笑声。

“呵呵~师弟,你又来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