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初闻武秀才

杨正心蹲下来察看老母鸡的粪便,发现跟往常的鸡粪没有多大区别,味道闻上去也是一般的鸡屎味,并没有异常。

杨正心这才放心,看来这苞米芯颗粒喂鸡确实可行。而后又想到,鸡似乎有吞吃小石子或沙子辅助消化的习性,因为鸡的嘴里没有牙齿,便又忙忙地找来些沙子堆放到鸡窝附近,让老母鸡有需要的时候自取。

要问这沙子从何而来?别人他不知道,反正杨正心是从附近溪水河流里捞的沙子。这些沙子细腻柔软,也不用担心吞吃后会伤着鸡的肠胃。沙子蓄水的能力也差,直接把它撒到地面上,被太阳随便一晒,不一会儿也就干了。

各种大小事儿轮番上阵,当杨正心再抬头查看天色的时候,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家里也该开始准备晚食了。

杨正心忙忙地跑回打谷场,发现打谷场内此时只有杨老太太一人在看场子。只见她偶尔挥动手中长长的细竹竿作驱赶状,那些飞过来寻食的鸟类便会着急忙慌地扑腾着翅膀飞走。

聪明的鸟雀总能找到机会再次飞下来觅食,旁边立着的稻草人只能用于阻吓那些胆子小的鸟雀,但对那些胆子贼大的鸟雀作用却并不明显。

杨正心率先开口问道:“娘,二哥他们呢?”

“他们有事情做,哪里像你,做着事儿就能突然跑没影了。”杨老太太随口调侃道。

杨正心:“……”

杨正心搔了搔头,讪讪一笑,没有接话。

经过了解,原来杨二郎被打发去割猪草去了;林氏则在家里开始准备晚食;小狗蛋犯困,已经被林氏带回东厢房歇息了,小孩子总是比较嗜睡。

杨正心扫了一眼摊开在地面上晾晒的苞米粒,顺带瞥了一眼他砸碎的那些宝贝苞米芯颗粒,发现经过一定时间的晾晒它们比之前已经干身了很多,但距离干透或许还需要多晾晒一两天的样子。

“娘,这苞米粒还需要晾晒多少天啊?”杨正心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有不懂得的事儿当场就问了。

杨老太太看了看挂在天空中的大太阳,随口道:“看这大太阳晒的,娘估摸着再晾晒一天就差不多足够了。不过新剥下来的那些还不行,那些还需要再多晒一天。”

“来,这长竹竿给你拿着。看你一副很闲的样子,那你就帮忙驱赶那些讨厌的鸟雀吧。”说罢,杨老太太便把手中长长的细竹竿递了过来。

杨正心很想说自己现在并不是很闲,但长竹竿都递到面前了,他也只能吞下那些还未脱口而出的借口,老老实实接过长竹竿接替下杨老太太驱赶鸟雀的工作。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杨老太太也算是看出来了,这三儿子的身体的确就如他自己所言已经没什么大碍,就是还留着一个失忆的小毛病。

对,原本之前还觉得小儿子失忆是件仿佛天塌下来的大事,但就过去了那么点儿时间,现在在杨老太太眼里失忆那点事儿却已经直接降格成“小毛病”了。或许再过一段时间,小儿子那“小毛病”在杨老太太口中都会变成小儿子从来没有生过病受过伤!

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对于身体的健康程度还是非常重视的,特别是谈婚论嫁的当口,一个人总是三天两头地生病,而另一个人身体壮如牛一年到头从来不生病,只要女方家里人心疼自家闺女,那都会选择身体好的那一个。

至于身体是否健康的消息从哪里来?那只能从邻里之间打听得来了。

人都比较健忘,不是自家人的情况即便是邻里人通常都不会记得十分真切清楚,而是通过悠悠众口加深彼此的记忆。别人口中的信息听多了,就如同三人成虎,真的能成假的,假的也能被当作真,也就那么回事罢了。

所以,像杨老太太那种有心的“口误”,在这世间其实十分普遍。

杨正心自然不知道自家娘亲心中的那些弯弯扭扭,此时他正拿着根又细又长的竹竿不时扫过打谷场中的空地,借此驱赶飞来飞去的鸟雀们。

那些鸟雀也的确贼心不死,无论杨正心持着竹竿驱赶多少次,只要一有机会,它们都会锲而不舍地飞扑过来偷食地上晒着的苞米粒。如果这些讨厌的家伙不是来偷吃他家的苞米粒,可能他还会给它们点个赞,赞赏它们的勇气可嘉。

不过现在嘛,赞赏是不可能赞赏的,虽然他也挺同情这些饿肚子的鸟雀,但这不能成为他放任它们过来自家谷场偷食的理由。他还暗戳戳地想着,找个时间给这些鸟雀下个乡土气息浓重的小陷阱,好把这些讨厌的家伙一网打尽呢!

至于这样做是否会导致现代那种麻雀快要灭绝的情况,他下意识地忽略了,因为在当今这个时代,除非某个沙雕穿越者把相关的一整套设施都给完美地复制出来,还把整个生态系统都祸祸了一番,否则那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

舞着手中的竹竿,杨正心思维发散,又开始想些有的没的了。

按照一般情况,各朝各代似乎都有考取功名后家里能够免缴一定赋税的相关规定,也不知道他所在的大楚朝是否有差不多的规定。如果有,那么他接下来的生活重点可能要稍微拨一部分在读书上面了。

正好他娘出身秀才家,这些事儿想必她会比较了解。秀才,这功名想来也不算小了,如果真有税赋减免,那么外祖父家肯定也能享受到相关的优惠。

当然,杨正心也没有傻到现在问杨老太太这个问题。毕竟他现在在家里人眼中还“失忆”呢,口中若突然飙出“赋税减免”“考取功名”等字眼,那也是相当扎眼的,肯定会因此惹得家里人各种怀疑,这对于想低调过渡的他而言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要么不苟着,一苟就苟到地老天荒吧!反正他杨正心这个实际的穿越者自个儿都没有意见,谁还敢有意见?

想到这里,杨正心仿佛放下了一桩心事,舞起手中长竹竿的时候便更来劲了。

杨老太太见状抿嘴失笑,忍不住随口吐槽了一句:“你这皮小子,耍个竹竿玩儿都这么来劲,莫不是将来想要考个武秀才给家里争争光?”

“武秀才?”一个奇怪的名词从杨老太太口中蹦出来,让杨正心陡然一呆。

武秀才是什么玩意儿?请恕他孤陋寡闻,他长这么大都从来没有听说过啊!要问他武状元或许他还稍微知道一点儿,电影《武状元苏乞丐》了解一下?

还好杨老太太记得自个儿三儿子失忆,故她慢条斯理地解释道:“这武秀才嘛,也就是武生员。大楚朝周遭战事不断,因而每三年就会举行一次武科举选能,与文科举并行。”

“凡通过基层考试即获得武童生资格;武童生资格,可以参加武乡试,通过即为武秀才;武秀才资格,可以参加武省试,通过省试的即为武举人;武举人便可谋求武官实职了,如果先不谋求实职,再参加中央举办的会试和殿试,最终选出三甲,分别为武状元、武榜眼以及武探花,则可被朝廷授予更高一级的武官实职。”

“嗯,你外祖父就是通过文科举考中的文秀才。若说文秀才考的是文章,那么武秀才考的就是武功,也就是打斗的能力。”

“据说考中武秀才,如果想要进入军中,就能够从小队长做起,而不需要从一个小卒做起。即使不进入军中,凭借武秀才的功名也能够减免一定的赋税。”杨老太太露出回忆的神色,嘴角带笑,最后补充道,“不过这些都是以前娘听你外祖父说的,现在具体还是不是这样,那就不清楚了。”

如果杨正心是真正的失忆,那么刚刚杨老太太说的东西他应该大半都听不懂,因为里面有太多专有的名词,那是一个正常人都不一定能听明白的内容。

但杨正心偏偏是个穿越者,在他原来世界的历史上也有着名为科举的选官考核,所以某人愣是部分听懂了。特别是“凭借武秀才的功名也能够减免一定的赋税”几个字,更像是刻在他脑海中一样,根本挥之不去。

若说让他去考个文秀才的功名,除非系统愿意帮他作弊,否则他得认真读书好几年,还不一定能够考上;但若说让他尝试去考一个武秀才的功名,他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去争取一下的。

杨老太太见小儿子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忍不住笑道:“怎么,娘的好三儿真想去考一个武秀才啊?”

杨正心脸色一正,道:“想。有个武秀才的功名,按照娘你说的,能够为家里减免一定的赋税呢,怎么可能没想法?我觉得吧,不只是我,大哥、二哥也得往这个方向努力一下才行。一旦成了,那可真能省下好多粮食呢!”

之前没有提及过纳税的问题杨正心不好提及,但现在杨老太太自己话赶着话提到这个了,杨正心也正好顺着话儿把这话题给抛出来,也省得往后突然提到这个被家里人怀疑。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