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发展

大明崇祯七年正月初五日,崇祯派来的使者赶到了大同,这位传旨的太监是李信的老熟人张彝宪,他赶到大同先安慰了一番受到惊吓的代王。

随后便带出了崇祯的旨意,具体内容是宣大总督张宗衡、宣府巡抚胡沾恩、总兵曹文诏作战不利一律免官充军。而李信因为所立战功被晋升为龙虎将军另外赐印平贼。

也就是说李信不但官品与当年的努尔哈赤等同,另外还比左良玉等人提前数年得到了平贼将军印,这代表着他如今的总兵之位比普通总兵要高一档,他的官位也超过了伯父李卑。

崇祯之所以对李信如此重用除了他在宣大的这一战给明军挽回了面子之外,更重要的是农民起义军在河南的发展已经让崇祯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由于河南从崇祯二年开始连续四年大旱,朝廷又没有减免钱粮加上各地藩王权贵的盘剥,使得当地百姓纷纷造反。本来这些被称为“土寇”的当地义军打不过当地的官军,但是等高迎祥、李自成等人赶到后一切都变了。

这些赶来的义军与当地义军合流,当地义军为他们充当向导而高、李二人的精兵负责作战,这就让当地的官军再也无法抵挡。

高迎祥与李自成渡河之后的短短时间内便纵横河南西部山区牵扯了众多明军的精力,而山西的其他义军则在李信调走之后重新活跃起来。

山西当地的官军屡次被义军击败,张献忠与罗汝才以及马守应等人更是夺取了战船在高迎祥等人的配合下渡过了黄河,等到张彝宪赶到大同的时候,整个河南已经被义军闹了一个天翻地覆。

更有为数不少的义军进入了湖广、四川甚至于重返陕西,山西巡抚吴牲、河南巡抚玄默多次向崇祯皇帝求援。于是崇祯便给李信挂平贼将军印命其南下平定山西的流寇然后再入河南。

原本的历史上曹文诏被判充军因为山西巡抚吴牲的求情而改为戴罪立功,现在因为李信的存在导致吴牲没有替他求情,但是他却得到了洪承畴的求情。

在李信动身没多久之后崇祯又下令命曹文诏领兵前往陕西归洪承畴指挥,以应对林丹汗越来越猛烈的攻击。同时崇祯接受新任首辅温体仁的建议设立五省总督指挥平贼。

五省总督的人选正是原延绥巡抚陈奇瑜,这位新总督也是一位明末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是山西保德州军籍出身,万历四十四年中进士,随后一路升迁。

在崇祯元年的时候担任南阳分守道,老唐王杀害世子还想废除世孙朱聿键。陈奇瑜赶到王府吊唁的时候暗中警告老唐王要将此事上报朝廷,老唐王被迫取消了想法,最终朱聿键成功即唐王位。

崇祯二年后他调到陕西担任布政使,最终在崇祯五年的时候担任了延绥巡抚,在巡抚任上他开煤矿、兴水利,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税,让当地人十分感激他的德政。

随后他又在洪承畴的指挥下将境内的农民义军一举扫平,还领兵击退了趁乱进攻陕北的蒙古人,他的功绩引起了崇祯的注意。

于是这一次设立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广五省总督的时候崇祯拒绝了大臣们由洪承畴担任的建议,而是任命陈奇瑜来担任。

崇祯之所以这么做说到底就是不想过于依赖于一个人,洪承畴之前扫平陕西已经立下大功,崇祯需要有一个人来制衡于他。

同时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察哈尔大汗林丹汗因为西迁部众损失惨重,他为了弥补损失对明朝陕西边境发动了猛烈进攻,就连宁夏总兵贺虎臣都战死了。

崇祯便让洪承畴以三边总督的身份专心对付林丹汗,为了安慰他失落的心情便同意了他替曹文诏求情的要求。同时崇祯又任命大名兵备道卢象升为郧阳巡抚负责堵截义军南下。

而随着李信率部从大同南下赶到太原,原本活动在附近的义军纷纷跑进了山中,于是李信便以兵马劳顿为借口要求山西巡抚吴牲提供粮饷。

在吴牲从晋商以及晋王等人手里抠出一部分银两之后李信这才出兵将周围的义军扫荡一空,随后便继续南下准备进入河南平贼。

在此期间李信不停地派人招降义军同时将一些青壮以及家属等输送往登州,他的行动得到了首辅温体仁的支持。对于李信这个手下爱将温体仁自然是有求必应,相应的作为回报李信也为温体仁提供了不少银两帮助他扩大势力。

受到李信的打击在山西活动的义军从平阳渡河进入河南陕州(陕州区),随后进入卢氏、永宁地区;而在陕西受挫的义军则由武关商洛一带进入南阳;在湖广郧阳受到阻击的义军掉头北上也进入了南阳。

因为豫西以及南阳盆地一带过于不能养活大军,于是这些义军继续向东进攻一路攻城拔寨进入了河南中部的平原地带。最终他们决定在中部的荥阳召开大会决定下一步的进攻方略。

也许是因为李信引起的蝴蝶效应,此次义军突入河南并不是一起而是先后分批,结果就是原本发生的义军被困车厢峡的事没有发生。

现在却都聚集在荥阳召开了大会,由于河南本地义军的加入导致义军的数量重新扩充到了二十多万,这一次大会众人推举高迎祥为新的盟主。

除了高迎祥之外还有革里眼、老回回、左金王、改世王、乱世王、闯将、八大王、曹操、混十万、郭天星等等原时空之中最强悍的义军势力参与。

在大会之上李自成的发言得到了众人的一致支持,他向众人说道返回陕西、山西不是最佳选择,最佳选择是向东进攻富庶的南直隶(江苏、安徽两省)。

为了鼓舞士气李自成还特意向众人说明,现在大家拥众数十万就算是李信这个强敌到来也不必害怕,随后高迎祥定下了进攻的方略。

该方略便是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南直隶的颍州、寿州威胁明朝的中都凤阳,而不愿前往南直隶的则留在河南或向西,或向南进攻湖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