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0章 大明祖制?文人祖制罢了

等到宪宗皇帝察觉到太子被教坏,想要更换太子……

然而,就是那一年……

——恰恰山东泰山地震了……

然而,就是那一年……

——朝野都说泰山是为东岳,正对应着东宫。

泰山地震,这是太子地位不稳的征兆。

这是天谴!

皇帝要换太子,国本动荡,所以泰山地震了,这是苍天在示警!

群臣四处宣扬,号召读书人以正国本。

天下震动……

不分朝野,都在说这是上干天谴,天子行事不端,引得上天降下惩罚了。

已经不相信朝臣,大肆培养传奉官,用皇帝直接任命官员,来取代大臣的成化皇爷,迫于舆论压力,只好离开皇宫,准备去郊外祭天。

时刻守卫在皇帝身边,哪怕是接见大臣,也要身穿铠甲,手持长剑护卫皇帝的万侍长……

——成化皇爷本来是要带着一起去的!

然而,群臣纷纷死谏,声言万皇贵妃乃是女人,不能郊祭。

成化皇爷只好妥协……

郊祭需要两天,第二天一早,皇爷就要回宫!

谁知,此时浓烟弥漫,伸手不能辨识五指。

近侍生怕有恙,皇帝被人刺杀,不敢安排车驾起行。

正巧,此时朝臣准备好了庆功宴,百官齐邀万岁庆功。(百官拖住朱见深的布置)

宪宗皇爷匆匆吃完——待他还宫。

就惊闻噩耗,万皇贵妃没了……

久久不能言语的成化皇帝,半晌之后,才泪流满面的说了一句话——

“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

朱麻子长叹:

没了万贞儿的保护,在这被腐蚀通透的皇宫内,成化皇帝还能活吗?

他只有死路一条啊!

果然——就在万皇贵妃丧期,群臣逼着成化皇帝给太子主婚。

所选的对象,再一次是文臣精挑细选的小门小户!

——就是那个史上独一份的“孝康敬皇后张氏”。

万皇贵妃虽然不是正牌皇后,却是主掌后宫之人,又是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尊位。

(万贞儿是明代第一个皇贵妃。

这是朱见深想要立万贞儿为皇后不可得,群臣只好妥协立为皇贵妃的结果。)

皇贵妃虽然不是嫡母……(古代正妻是子女的嫡母,亲生母亲叫生母)

但是,以万皇贵妃的地位——就算老百姓家里爹妈死了,都还要守孝呢!

更何况以孝治天下的天家?

(实际上,群臣逼着朱见深在这时候,册立张氏,是为了预防——朱佑樘采取朱见深直接废后的招式!)

——朱佑樘的太子妃张氏,就在皇贵妃新丧的现实下,被主持了大婚,成为太子妃。

明代后台最硬的女人,就这样上线了!

也是历史上的唯一一人!

——历史书上的美好,真实的现实,却全是血腥与肮脏!

太子刚刚大婚完毕,成化皇帝如约暴毙!

朱佑樘继位……

就是这个被文臣称为“弘治中兴”的时期,不但国家全面开始衰退,就连宗室,也迎来灾难。

弘治中兴……

从来都不是大明对手的蒙古,强大了!

被朱见深杀的屁都不敢放的女真,死灰复燃,又耀武扬威了!

朱祁镇还派人出使的南洋,没了!

三宣六慰,乱套了!

省级军管区奴儿干都司,成了县级单位了!

国家那本来足够全国吃三年之久的存粮,消失了!

虽然日益减少,却足够朝廷开支的赋税,不足了!

原本大明天子娶妻,都是勋贵人家女子的规矩,没有了!新笔趣阁

——甚至,变成了必须小门小户出身……

还成为了祖制!

真特马的祖制!

甚至,后世的皇帝,竟然真的以为这就是祖制!

不得不说,皇帝这个群体啊——人家想让他看到什么,他就必须看到什么!

古今亦然!

……

——大家可以搜搜看,弘治以前,明代皇帝的皇后,都是名门出身,勋贵出身的占了一多半。

皇后不是勋贵出身的,就我屡屡点名的那两个……

弘治以后,就变成了小民出身了……

(就很服!

万贞儿不能被立为皇后,就是因为出身低。

结果,转个身,换个人——

大明天子就必须娶出身低的女人了……)

……

朱麻子叹息……

到他太爷爷的那辈,正值弘治年间。

弘治皇帝啥事不管,全部交给大臣,国家就彻底没了模样。

他家因为没钱打点,宗人府的将军名头发不下来……

将军的名头都没有——更何况是发俸禄了。

这人穷了,结婚就晚。

这结婚晚了,辈分就越来越高……

就这样,弘治至今,不过短短一百五十年。

他就已经高了鲁王四辈……

晚婚晚育减少人口的道理,明代大臣是玩的贼溜呐!

按照族谱,正是现任皇帝疏堂高祖父的朱麻子——却只能靠着混吃混喝度日。

皇帝见了他,就要喊一声“高祖父”啊!

已经四十多岁了,却连姑娘的手都没摸过……

万幸的是,朱麻子好歹还是祖上阔过的,虽然读不起书,辈辈手传口教,倒是有些文化,更是写得一手好字。

就算没有俸禄,多少还不是能顶个将军的名头——虽然官府从不承认……

但是,老百姓认啊!

都是世代不挪窝的,谁不知道谁祖上是谁呢?

(莫名想起金星说的那句话——哎哟妈呀!这不是当年那翻墙大妞吗,咋就成了混血了呢?)

这左邻右舍,想要给子女取个名字的,谁不是要提着三两斤杂粮,上门求了人。

这可是皇亲给取的名啊!

沾一沾贵气……

说不定也能当个官,给祖坟冒股烟儿呢!

朱麻子平素省吃俭用一点,一个人也是饿不死的。

遇到了红白喜事,提着自制的毛笔,上门用自制的墨水,写几句吉利话,混口饭吃。

只要不是太小气的人家,也不会真的拿棍子撵人了。

——朱麻子吃饱了一顿,能给家里省好几天的口粮呢!

日子过的这么节俭,却还不能另谋了职业。

这倒不是什么祖宗规矩……

祖宗规矩——还让不能短了俸禄呢!

有人遵守吗?

当官的,谁特么在乎狗屁规矩啊!

大明祖制——还不准贪污,贪污六十两剥皮揎草呢!

谁在乎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