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接二连三的捷报

接下来的十天时间,杜壆大军一直都在雁门关之中休整。一是因为赵佶的圣旨还没有下来,杜壆也不好擅自回京。二是因为此次辽军遭到如此惨败,就连主帅都被生擒,以他们那种睚眦必报的性格怕是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以上两点,便是杜壆迟迟未动的原因。

而对于兀颜延寿这三个俘虏,杜壆也确实没有食言,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他们,住的也是客房,而不是阴冷潮湿的监牢。除了不许他们随意走动之外,小日子过得可谓是美滋滋,看的一众将领是十分生气。

而第一个忍不住前来找杜壆的就是虎头太保酆泰,此时的杜壆正与兀颜延寿下着围棋。看着满脸不善的酆泰,杜壆不由问道:“怎么了?老酆,这又是谁惹你生气了,火气这么大。”

酆泰一脸不爽的看着兀颜延寿,那模样恨不得直接把他当场干掉。然后质问道:“杜大哥,兄弟们就是不理解,这家伙不过就是一个俘虏,你不他关进大牢里就算便宜他了,还每日好吃好喝的招待他。这还不算,哥哥你还来找他下棋,这让兄弟们怎么看你。”

杜壆闻言先是呷了一口茶,然后不紧不慢的说道:“原来兄弟你是为了这件事来的。那我问你,他们难道就不是人嘛?将心比心一下,如果我们兄弟被俘虏了,你是想住大牢,还是住客房啊!”

听到杜壆的话,酆泰先是一愣,然后反驳道:“哥哥你说的是有些道理,可是像他们这种白眼狼会记得你的恩情吗?如果要是立场转换,我们说不定已经死了好多次了。”

杜壆闻言直接将他揽到了一旁,然后贴在他的耳边小声道:“你说的这些我自然是知道的,但他们现在毕竟还有用,用他们三个无关紧要之人可以为我们大宋换来多少好处你想过没有。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以为我闲的没事干来陪他下棋,早就送他们三个去陪他们的同僚去了。”

酆泰闻言恍然大悟道:“想不到哥哥你打的是这个算盘啊!那是兄弟我误会你了,那哥哥你先忙,兄弟我就不打扰了。”说着便离开了房间。

杜壆则重新坐会了兀颜延寿的对面,笑道:“不好意思,兀颜小将军,让你见笑了。”

兀颜延寿闻言恭敬的说道:“杜将军客气了,在下本就是败军之将,能得将军如此关照已是感激不尽,又哪里会生气呢?”

杜壆闻言也是问道:“我观小将军也是一表人才,年纪轻轻也称得上是少年英雄。为什么你们就非得南下侵略中原呢?两国就不能和睦共处吗?”

兀颜延寿却是笑道:“杜将军应该也是知道,我们这些游牧民族向来是居无定所,并没有肥沃的土地供我们耕种,就我们现在大辽的都城也是你们大宋的都城,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可以阻止的。”

杜壆闻言重重的叹了口气,他感觉有些压抑,于是起身离开了这里。就在他即将跨出大门的那一刻,兀颜延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将军,这份恩情小将记下了,如果你日后要是落在我的手里的话,我一定也会放你一马的。”

杜壆挥了挥手,头也不回的说道:“不会有那么一天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与此同时,当大辽得知自己十万大军全部阵亡,甚至就连主帅都被活捉之时,辽主耶律辉可谓是勃然大怒。

只见他不停的摔打着东西,口中更是不断骂道:“废物,真是一群废物,堂堂十万大军啊!竟然全军覆没了,甚至就连朕的准驸马都被人俘虏了。”

看着愤怒的耶律辉,底下一众大臣恨不能把头埋进土里,整个朝堂之上无一人敢发出半点声音。

终于,在将能砸的东西砸的一干二净后,耶律辉这才勉强消了气。他看着全部低着头的大臣,出声道:“都给朕把头抬起来,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办。”

一众大臣这才把头抬了起来,不过一个个皆是面面相觑,不知说些什么。就在耶律辉刚准备破口大骂之时,一个声音响起:“陛下,老臣愿意亲领十万大军,进军雁门关,救出吾儿,然后南下中原。”出声之人正是兀颜延寿的父亲,辽国第一上将,辽国都统军兀颜光。

看着出声的兀颜光,耶律辉可谓是喜笑颜开,他相信只要有这个大辽第一上将在,攻破雁门关完全不是问题,刚准备答应下来,便被一道脆丽的女声打断。

只见一个一身戎装的女将从人群之中走了出来,此人正是辽国公主耶律余里衍。由于这位公主喜爱中原文化,向往着美丽的中原,便给自己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耶律碟香。

耶律碟香出声道:“父皇,这一次便由我带兵前去吧。毕竟兀颜将军是我们辽国的柱石,怎么可以轻动呢?”

耶律辉见状笑道:“皇儿有心了,那这次就由你来为朕分忧吧。兀颜将军,你以为如何?”

兀颜光闻言回道:“臣没有任何意见。对了,公主殿下,可否将老夫的二十八星宿将军带上?”

耶律碟香笑道:“有劳兀颜将军了,不过不用这么麻烦,只要将天寿公主答里孛调给我就足以了。”

兀颜光见她只要一人自然是痛苦的答应了,就这样,又是十万大军即将南下。

这些暂且不提,几家欢喜几家愁。辽国这边是恼怒无比,但大宋这边却是欣喜若狂。

随着三封捷报的先后到来,举国上下皆是陷入了欢喜的海洋之中。一场大战下来,不仅将来犯的十万大军全部消灭,更是将他们的主帅与两个皇侄俘虏,而本身伤亡却是不足三万,这对于大宋来说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

皇帝赵佶大喜无比,连日来宴饮群臣,分享这份喜悦。群臣自然不会驳皇帝陛下的面子,更何况他们对于这场大胜也是由衷的高兴。

不过在大喜过后,对于杜壆的去留问题,宿元景瑜蔡京却是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进而吵得不可开交。

蔡京提议道:“陛下,老臣认为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将杜壆将军召回来,他作为我们战胜辽军的大将,不应该再待在危险的前线。”

宿元景闻言反驳道:“蔡大人,恕老夫不能苟同你的想法。现在杜将军连胜三场,更是俘虏了辽军主帅,可谓是士气正盛,应该再接再厉,毕竟辽军不会就这么轻易放弃的。”

蔡京也是不甘示弱道:“难道除了杜将军之外雁门关就无人可用了嘛?作为功臣我们难道不应该为其庆功嘛?还将他留在雁门关,一旦出事这种损失你承担的起吗?”

宿元景冷哼道:“妇人之见,老夫不屑与你争辩。”

蔡京闻言顿时破口大骂,两人吵得是不可开交,谁也不能说服谁。一众大臣也是分成了两派,就杜壆的去留问题大吵起来。

赵佶被他们吵得心烦意乱,大吼一声:“都给朕把嘴闭上,叫你们过来是为了商议的,不是听你们吵架的,真是不堪大用。”说着便挥袖离去,留下一众不知所措的大臣。

抛开这一众文武大臣不谈,家家户户的百姓尽皆是面露喜色,脸上挂着笑容。

济州太守张叔夜在得到这则消息之后直接宣布大摆宴席,与民同乐。

而先前离京归乡的呼延灼在得到这则消息后,既是高兴又是惋惜。高兴的是大宋取得了如此胜利,惋惜的是这场战争自己居然没有参与。早知道当初就留在京城了,可惜现在已经晚了。

而此时还没有被张大户嫁给武大郎的潘金莲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芳心暗许,心想:嫁人就该嫁这等英雄。

总之一句话,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全部都是沉浸在喜悦之中。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