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资源充足,佩服万分

解缙额头冷汗直流,明明是大冬天,却在此时觉得炎热无比。

站在这里,浑身都在颤抖,仿佛他是站在一堆钉子之上。

不少大臣都开始悄悄议论了。

“看来解大人被关进大牢之后,连脑子都不太好使了。”

“是啊,我看解大人现在有点像是得了失心疯似的。”

“就是,完全都不像是正常人,看解大人那个样子。”

声音虽然小,但是全部都被解缙听到了耳中。

“根据朕的观察,北京城外的那几座高山,很有可能全是煤矿。”

没有理会解缙,朱棣接着说道。

关于解缙的事情,他是打算以后再说。

现在大明有些政务,需要这个家伙处理,暂时找不到更好替代他的人。

百官们现在更加佩服朱瞻离这位小殿下了。

如此聪慧,若是等十年之后,这位小殿下长大了那该是什么样的风景?

“王彦,你听到了吧?让内务府的人准备一个这样的炉子,皇宫当中不允许有碳的烟雾存在!”

“是,皇上,老奴这就去办。”

得到朱棣的命令,王彦马上急匆匆的离去。

底下的大臣们目送着王彦的离去。

“尔等好好等着,关于这煤使用的炉子,朕让内务府的人做出成品来看看,至于如今受冻受苦的百姓应该如何使用,这由你们拿出办法来!”

朱棣不等底下百官们的推辞,挥了挥手,然后开始闭目养神了。

现在的大殿,因为火炉里的木柴还在燃烧,也没有显得比较寒冷。

内务府的工匠们得到命令后,开始马不停蹄的研究如何排掉烟雾的煤炉。

朱棣旁边的朱瞻离因为太无聊,也跟着王彦跑到了内务府。

毕竟是他想出来的方案,由自己来指点,这帮工匠肯定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造出最好的煤炉。

由于皇爷爷还在宫内等着,现在朱瞻离只能让这帮能工巧匠弄出一个临时的煤炉,来证明他的办法是对的。

三炷香后。

一个用铁板制成的煤炉,展现在了大殿之内。

按照理论来说,应该使用那些隔热比较好的材料制作,比如青砖,可以达到一点烟雾都不会留在大殿之内。

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是由于内务府工匠们强大的动手能力,做出来的样子也挺精致。

百官们此时冻的直哆嗦,由于木柴刚刚燃尽,虽然他们穿着挺厚,在家中是衣食无忧,可是这样寒冷的天气,他们也扛不住。

“天哪,杨大人,这么冷的天,您难道不冷吗?”

一名大臣看向杨士奇,发现这位大学士身子一点都不抖。

“老朽以前过得困苦日子,几乎是从小就经常受冻,这样的天气,还可以忍受。”闻言,杨士奇不以为然的一笑。

“真是奇了怪,杨大人,您这样的忍耐力,真是令人太佩服了。”

“对了,你们家中的木材可有用完?”

“别提了,估计还能坚持三天吧,如今这样的气候,只怕一个星期天气难以恢复。”

有大臣都快哭了。

他们这辈子哪里有遇到过这样的天气。

如果在南京,只怕不会遇到这种天气。

谁让当今圣上因为某些原因,害怕死后埋在他老爹朱元璋旁边,最后搬到了北京城,定都北京。

其实定都北京也是为了达成战略目标,以北而治南。

“来,点燃煤炭!”

朱棣也是略微感到有些意思,开始命王彦点燃那煤炉中的煤石。

王彦在朱瞻离的指点下,开始用火折子,轻轻使用一些柔软的干草,放在上面一点,大火顿时燃起,里面被制成蜂窝煤的煤石,一下子就被点燃。

这场景,算是看呆了底下所有大臣。

煤石什么时候可以燃烧的这么快?

难不成他们是看错了东西!

在常人眼里煤石这种东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点燃。

一般都需要十多分钟。

众所周知,这种东西太难燃烧。

有大臣不信邪,凑到跟前一看,这才发现了其中奥秘,那些黑黑的是煤石头上,有着无数密密麻麻的洞。

这应该就是煤石可以快速点燃的原因吧。

另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龙椅上的朱棣居然换上了夏天才能穿的龙袍。

“皇上,您不冷吗?”

很是困惑的解缙惊讶无比。

朱棣并未理会。

不出十分钟。

“妈呀……”

“怎么大殿里突然这么热了?”

“不行不行,我要脱掉里面的内衣,现在实在是太热了。”

底下的那些个武官纷纷开始不讲形象,直接就开始脱掉身上的内衣,然后重新将朝服穿好。

文官们个个爱脸面,自然不想做出这么没脸的事情。

这刚刚制成的煤炉居然这么厉害?

大殿里摆上了十数个煤炉,居然就有这么厉害的功效,如果是家中,那恐怕就需要一个就够。

“诸位爱卿现在可服气了?”

朱棣嘴角上扬。

“臣等佩服!”

“不过陛下,这些火炉,若是全由朝廷工部建造的话,然后交给百姓,只怕人手根本不够。”

杨士奇说出了心中担忧的情况。

看到这些火炉,他就明白了朱棣的意思。

这位永乐皇帝想让朝廷的工部,全力打造这些火炉,然后送往民间,帮助老百姓度过难关。

“皇爷爷,我觉得,关于这些煤炉的事情,我们可以往那些受雪灾严重的地方多分一些,其余不严重的地方,就少给一些,其余让他们自行建造。”

朱瞻离思索了一会儿,开口道:“毕竟没有人想要被冻死,只要勤快,那就不会有事。”

“就按照小瞻离的意思去做吧。”

朱棣眼前一亮。

自家这孙儿总能给自己想出好的办法,从而解决问题。

另一边的纪纲和朱能得到朱棣的命令之后,带着手下的锦衣卫和士兵开始了挖掘起了煤矿。

如今时间紧迫,他们需要加快动作。

这次参与挖掘煤矿的人,全是上次开垦灵田的人。

他们的身体素质,普片都比那些普通百姓要强的多。

从煤矿山挖出来的煤矿,大多数都非常的不错。

煤的使用之广泛。

之前由于大明缺乏,也没有敢怎么多去使用。

毕竟谁都不想大明唯一的煤矿山,全被开采的采无可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