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回信,准备中……

周淑杰把封好的信封,妥善的存放在了柜子里。

想着,明后天就赶集了,到时直接送到邮局去。

周淑杰转头又一想,人柱子给邮回来这么多东西,她给柱子只回一封信,是不是有点儿太少了。

反正还有两天时间呢!

趁着这段时间准备点什么吧?

这么想着,周淑杰就和婆婆商量着,说道:“娘,要不,咱们再给柱子准备点什么东西邮去吧?”

婆婆一听,原本不见什么笑模样的脸,立马笑开了花,一个劲儿的点头,说:“好!好!给我儿弄点东西邮给他。”

撂下话,老太太就赶紧转身翻箱倒柜的往出找东西。

嘴里还一个劲儿的跟周淑杰说着:“我给我儿做两双鞋,其他的你看着准备吧!自从我病了以后,我儿,在没穿过我做的鞋,这回时间紧,先给他做两双,下一回多给他做几双邮过去,部队发的哪有我给他做穿着舒服呀!”

周淑杰一听,婆婆要给丈夫做鞋子。

就赶紧接话道:“娘,我这有衲好的鞋底儿。”

说着,走到她平日放针线的柜子,也就是柱子的那个柜子,从里面拿出一包钠好的鞋底儿。

有她的,有婆婆的,还有柱子的。

每人两双,这都是冬天闲着没事儿,一边儿和郭婶儿们唠嗑儿一边儿弄出来的。

把鞋底儿递给了婆婆,周淑杰说道:“娘,你用这个做吧,还能省一点儿时间,要不两天时间做两双这么大的鞋子得熬夜了。”

婆婆接到手里,仔细的用手摸了摸,看着这比她的手掌还要大很多的鞋底子,又忍不住的红了眼眶。

哑着嗓子说道:“淑杰呀!你不把这鞋底拿出来,我都不知道我儿到底该穿多大号的鞋子了!”

周淑杰一听这话,安慰着婆婆说道:“这不就知道了吗。娘,你看看给柱子选个什么颜色的鞋面。”

她岔开了话题,拿出一些做鞋的布料让婆婆选。

婆婆挑了一块儿深蓝色足够做两双鞋面儿布,说道:“就用这个吧,我觉着这蓝色挺好看,在滚上白边儿看着多精神!”

说完话,老太太也不等着周淑杰发表她的意见和评价了。

直接拿着布,坐在炕上照着鞋样子,开始缝缝剪剪的给儿子做起了鞋子。

周淑杰在一边哄孩子,有时偶尔也会帮点儿小忙。

一直到两个孩子都睡着了。

周淑杰才起身,穿鞋下炕,推开屋门走到了外面。

她站在院子里四处看了看。

最后决定去仓房看看,能不能找着点儿东西好给柱子邮过去。

周淑杰也觉着挺苦恼的,平时过日子也不觉得家里缺啥呀!

这一想给柱子邮点儿东西了,怎么就觉着什么都没有了呢?

真是让人有点犯难了!

如果是冬天还好办,给他邮点肉干儿野鸡,狍子肉,之类的肉类。

冬天的温度低,应该不能坏。但这大夏天的,就麻烦了。

能给他邮什么东西,哪怕肉干儿,可能都得放不住。

现在这邮东西走的都是邮局,可不是咱后来的那个快递。

邮远一点儿的距离,就得个十天半个月的能到。

这大夏天!

放那儿捂着,什么东西不都得给你捂长毛了啊!

周淑杰无限懊恼地打开了仓房门。

往里一站,看着眼前挂着的蘑菇,猴头。

这两样能给他邮,邮去估计他也是拿到食堂去做成大窝饭,和战友一起吧。

周淑杰一边想着,一边找出来柱子给他们邮东西,邮回来装东西的那个丝袋子。

脚下踩着凳子,把挂在仓房的房梁上面的蘑菇,摘下来两大串,又拿下来一串猴头。她去年一共也没采多少猴头菇,这一串也有十多个了。

周淑杰,把这两样东西都装进了袋子里。

在站在仓房地下,又来回的用眼睛找着。

眼睛,从仓房里每样东西上一一列过,最后定在了那半面袋子的榛子上。

她不是想给柱子邮这东西,她是想用这榛子仁做东西。

什么东西呢?

就是炒面!

这里说的炒面,不是现在吃到的那种,用蔬菜肉类炒好的面条。

而是干面粉炒熟的那种,类似芝麻糊的东西。

就是可以用开水冲服用,来垫饥的一种东北常见吃食。

在东北一到冬天,因为天短,就爱吃两顿饭,大人能忍得了,小孩儿就忍不了,有的大人就会用面粉放一点点油用锅炒熟,每天晚上睡觉前用开水冲一碗,喝进肚子里也能顶半个饱呐!

周淑杰就是要做这个,这种简单的炒面肯定是用不上榛子仁的。

但她记着,喝过一种里面放芝麻,核桃,花生碎的炒面,喝到嘴里有嚼劲。嚼碎了里面的果仁儿就会有特别的香味儿,喝着比平时单单炒白面粉要好喝很多。

周淑杰决定好要做什么了,就把那半面袋榛子拿进了屋里。

接着又出门,抱了一大抱麦杆儿。

她得先把榛子炒熟了,再砸开取出里面的榛子仁儿弄碎了,混合炒好的炒面粉里。

这样弄有点费事儿,但喝起来一定会好喝。

再说了,想给人邮东西,能嫌弃费事儿吗?

那肯定不能啊!是不是!

引火,烧干锅中的水分,把半面袋子的榛子,分两次倒进锅里。

哗哗,的翻炒,一直到炒熟了出锅,她大约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这炒榛子是个慢活,火不能断也不能急,断了不爱熟,急了就会有糊的了。

周淑杰把炒好的榛子,装进一个大簸箕里,直接端着到了院子里。

拿出一个木墩,又拿了一把平时钉子用的小锤子,她坐在小板凳上,邦邦邦的砸起来榛子,把壳扔在一边儿留着烧火,把完整的仁儿捡起来放在了单独的小盆儿里。

这一砸就一个多小时,她都没砸完一半,给她砸的都有点儿要没耐心了。

赶紧起来活动活动,进后园子里拔了几颗小白菜,留着晚上用它做汤喝。

把小白菜放进屋里,她又出来坐在院里,开始了邦邦邦的单纯活动。

反正这半下午,她除了去了一次园子,还上了一趟厕所,就一直坐在那儿没挪窝。

等五点钟了,该做晚饭了。

屋里孩子也睡醒了!

她才把这榛子都砸完了。

要是往天,孩子根本就不能睡到这时候。

今天因为柱子邮回来这一包东西。

她跟婆婆又是看东西,又是写信的,把孩子闹的都没睡意了,一直到后来安静了他们才睡觉。

周淑杰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坐的麻木了的双腿,想着今天儿天儿也晚了,炒面就等明天再做吧,反正还有时间也赶趟。

她手里端着那盆子砸好的榛子仁儿,一边往屋走,一边往嘴里扔着吃。

一大簸箕榛子都砸了,得了这这满满一盆子的仁儿。

做炒面肯定用不了这些,吃点儿也没什么关系。

周淑杰进了屋,把榛子仁儿放在了碗架子里。

她还抓了一大把出来,进了里屋放在了婆婆的手上。

让她吃着,自己则接过来睡醒的孩子,又是把尿又是喂奶的忙乎着。

婆婆的牙虽说都没掉,但也不太敢吃硬东西,那一大把榛子仁儿,她吃了老半天才吃了,就把一旁做出一多半儿的鞋面子和针线都收了起来。

屋子里已经有点儿昏暗了,她都有些看不清了,只能等到明天再做了。

老太太收拾完针线,从儿媳妇儿手里,接过孩子她来看,让儿媳妇儿去趁着天还亮着做晚饭。

晚饭也较为简单,园子里种的第二茬小白菜已经长大了,先头她还弄了几颗,今晚就用它炝锅做了半盆嘎哒汤。

在嘎哒汤里她还打散了两个鸡蛋,浇在了上面。

白白的面疙瘩,绿绿的小白菜,黄黄的鸡蛋花,装在一个盆儿里,让人看就特别有食欲。

吃的时候,周淑杰还特意把鸡蛋花挑出来几块,放在一个小碗儿里晾凉,这个两个孩子现在能少吃一两口了。

两个孩子下午醒的晚,晚上就不爱睡。

吃过饭后,点着蜡烛一直玩儿到了八点钟,才被他们娘喂饱了奶粉睡着了。

临训前,周淑杰还曾看见,婆婆,小心翼翼的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下午那封柱子给邮回来的信。

用一块儿花手绢儿,严严实实的包了,塞在了她的枕头底下。

夜幕降临,繁星满天。

蝉鸣蛙叫声又响起,伴随的是村中偶尔响起的狗叫声。

我怀疑,这些狗都是被他们的主人呼噜声吵醒了,才叫了两声,告诉主人一切都安全。

…………

军营还是那个军营,树还是那棵树,只是树上的人从一个变成了两个。

柱子,也不知道他们这是从什么时候养成的毛病。

平日在地下训练就不说什么,只要一闲着,就想爬上树坐在树杈上。

这一次很安静,两个人都没说话。

李大友一直在苦恼,他今天收到那封信里,他娘说要给他找个媳妇儿的事儿。

柱子也是在想,自己给邮回去的东西今天到没到家。

如果到家了,也不知道娘的身体怎么样?

两个孩子能不能吃惯这样的奶粉?

还有,听着大友给他给出主意买的那些衣服,布和皮鞋,媳妇儿她们会不会喜欢。

以前他给家里写信,只是简单的几句话。

这次从战场上回来,却觉着有很多话想和家人说,所以写的信就比往常要长了很多。

也不知道家里给他的回信,什么时候能到。

一想到这里,忍不住叹了。

“唉!”

“唉!”

两声叹气声同时响起!

柱子和李大友互相看了一眼。

也没说什么,李大有扔掉手中抽的只剩下一点儿,熄灭了的烟头儿。

柱子则是扔掉手中只剩一点点的树枝,两个人顺着树干,前后的下来,走回了各自的营房。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