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永除后患

一般来讲,守城军队若想在城外接战,至少要有对等力量才行,杜起很清楚,两千士兵出城列阵无非就两个目的:一是引诱对方进攻;一是战前辩论。

联军在出发之初,已经发出檄文,声讨摄政王卢禹谋害太后、控制君王。

杜起看到插在地上的羽箭之后,明白这些羽箭后面,就是城内箭雨的覆盖范围,这是在提醒他们,城内早有准备,不要轻举妄动。

既然不是引诱,那就是要在战前辩论。

檄文的目的,一来能让联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显得师出有名;二来可以告诉沿途的郡城,他们是为了保护君王而来,愿意的可以加入,不愿意的也不要成为奸贼的帮凶。

联军相信,卢禹一定会封锁消息,不让雒京城里的人知道檄文的内容,所以事先物色了两位能言善辩之士,跟随在前锋杜起左右,一旦用得上,多少都能起到瓦解守军军心的作用。

杜起正准备带着两位辩士催马上前,与郎中令高才辩论之时,只见高才伸出双臂向左右展开,站在身后侧的一队士兵随即闪出一条通道,只听“驾”的一声吆喝,一驾马车徐徐向前开来。

车前六马齐驱,车厢雕龙刻凤,华盖镶金嵌玉。杜起作为郡尉,哪有不识之理,他等马车停下,立刻收好兵器跳下战马,快步走到车前侧,然后双手抱拳,躬身说道:“臣,东源郡尉杜起,参见陛下。”

卢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让羽林卫持盾在前,一是以防万一,二是挡住御辇。

万一联军前锋营突然放箭,羽林卫的盾牌可以挡住箭雨,为冯晓宇争取时间;御辇的突然出现,让对方将领没有思考时间,做出的反应完全是潜意识的状态。如果没有反心,自然会立刻下马,否则,必然会犹豫片刻。

只听车厢里一个稚嫩的声音说道:“杜郡尉免礼……杜郡尉忠心可嘉……朕很好,你们都回去吧。”

“陛下,臣愿意在此护驾!”

杜起得到的消息是,方启荣被卢禹囚禁在宫中,已经失去了自由。既然方启荣能来到城外,说明传说并不准确,弄不好是以讹传讹,或者说,他被人利用了。

之所以要来勤王,就是因为觉得帝王遇到了危险。

若不是因为此事,杜起估计一辈子都见不到自己的帝王,既然自己的名字已经在帝王的脑子里挂上了号,弄不好会成为一个契机。

苗依就坐在车厢里,一来方启荣时刻都离不开她,二来她还得教方启荣如何应对。

杜起的举动超出了卢禹的授意范畴,苗依一时不知该怎样说才好。

方启荣本来对这些事情毫无兴趣,好不容易答应出来逛逛,却被关在这个密闭的车厢里什么都看不着,他现在就被苗依搂在怀里,苗依让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苗依不说话,他绝对不会主动开口。

现在杜起要主动护驾,必须给予答复才行。苗依情急之下,只好让方启荣重复说道:“朕很好,你们都回去吧。”

“臣,遵旨。”

杜起感觉方启荣重复这句话的意思,是坚决让他们退兵。

但他退可以,就怕其他人不退,所以翻身上马后,在返回的路上做出一个决定。

方启荣就在城外,而联军还有将近九万人马。

如果这九万人马全部压上,方启荣一旦来不及撤回城内,后果将不堪设想。

既然已表忠心,那就得有忠臣的样子。

一万五千人马虽然不多,但与城内禁军联合起来,就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杜起决定,把自己的一万五千人马横在雒京与联军之间。如果联军发动进攻,他可以迟滞联军的进攻脚步,为方启荣赢得时间,同时等待禁军的接应。

所谓此消彼长,守军多了一万五千人马,更容易守住雒京,到时候论功行赏,相信朝廷不会忘了他做过的事情。

站在城楼上的万盛一直捏着一把汗,见杜起带兵退走,紧张的心情才有所放松,他扬起微笑,对站在身旁的卢禹说道:“王爷神机妙算,他们果真退兵了。”

“将军谬赞。这只是他们的前锋营。”

卢禹自谦一句,然后指着远处说道:“将军你看……”

城门楼上站得高看的远。只见黑压压的一队人马,退兵二里之后,又重新开始列阵,而方向,却是背靠雒京,面对联军。

杜起站在队伍最前面,对身旁的一位辩士说道:“段长史,烦劳去向童太守禀报一声,就说陛下口谕,让大家前去见驾。”

河内郡守童懿,接到方保山的密信后,主动与方保山取得联系,成为了这次勤王之举的联络人。

既然是联军,就应该有个统一领导,既然方保山隐居幕后,而童懿又主动联络、愿意出头,大家就把童懿推举成了盟主。

童懿最初的打算是,不管各郡守、郡尉的真实想法如何,只要攻打肖山关,最后必然会统一思想。

打仗是要死人的,越难打的仗,死的人就越多,到时候大家忙着报仇雪恨,谁还再有心去关注是不是在勤王?

再说只要战乱一起,朝廷必然会把联军定义为叛军,就算攻不下肖山关,那也不能再回原地,依然还得聚集在一起。

这样一来,就有了攻城略地的资本。

当年方保国以一郡之力起兵,最后建立了成国。童懿认为自己已经抢得先机,以一郡之力撬动七郡来应,起点比方保国高了许多。

现在方保国已死,放眼整个成国,比他厉害的没有几个。

让童懿没想到的是,苦心积虑的办法竟然被卢禹给轻松的化解掉了。

虽说出乎意料,但也不能算出师不利。

童懿改变初衷,带领大军直逼雒京,希望在大军的压迫之下,让雒京城内生变。

如果城内不满卢禹的势力借机行事,把卢禹赶下台,那童懿就是“勤王”的大“功臣”,只要带兵进入雒京,那就还有机会实现梦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