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9 章 我不是世外仙姝4

荣禧堂中,贾母端坐在上首的花梨木靠椅上,去扬州的仆妇们忐忑不安地立在下面,向她禀报扬州之行的情况。等到她们战战兢兢地说完,贾母心中大失所望,脸色阴沉下来,让那些本就心虚的仆妇们心中发颤。这次差事她们办砸了,没能顺利地把表小姐接回来,老太太会重罚她们么?

好在老太太还是仁慈的,她看完了她们呈上去的林姑爷书信,又细细问了一遍当时的情形,并没有追究她们的责任,只冷着脸挥手命她们退下。仆妇们顿时如蒙大赦,连忙磕头谢恩离去,哪里还敢指望赏钱。

贾母独自坐在大堂上,闷闷地叹了口气。林如海信中给出的理由确实让人无话可说。若要说那僧道之话是无稽之谈吧,林黛玉忽然病得厉害,有名的大夫还诊断不出是什么原因来,林如海紧张自己唯一的骨血,也是合情合理的。若是她不依不饶的,强逼着林黛玉前来,说出去反而是她的不是了。只怕那林如海一怒之下,会和贾家乘机疏远,甚至是断绝关系,那实在是得不偿失了!

她对林黛玉倒是没有生出什么怀疑的心思,看那情形,也不像是林如海让她装病的,只怕是那孩子真地是身体太弱了。其实,她的母亲贾敏身体就不算好。旁人都以为贾家是武勋出身,以她和贾代善的好体格,生下的儿女定然身体健康的。贾赦、贾政也确实是如此,林家老妇人当初许亲事也是看中了这一点,但其实贾敏却是很娇弱。据太医道,这是因为她生下贾敏的时候,年龄已经很大了,高龄生育,不但对母体不利,生下的孩子也不如年轻时生下的健康。敏儿年轻时还不显,大家小姐娇贵些不是正常的么?但年岁增长之后,那影响就会慢慢显露出来了。

而且林如海也不是个很健朗的,这样身体都文弱的父母生下的孩子,又能好到哪里去?何况,敏儿为了求子,那些年来吃了多少药,岂能不受影响?是药三分毒啊,唉!

那些奴才们的心思她是明白的。林黛玉没跟着上京,她们只怕是松了一口气,不然路上要是出事,谁也担待不起。贾母这样想着,忽然也心有戚戚起来。若林黛玉真是病得那般吓人,这时不来荣国府也好,她也担不起那天大的责任。林如海在信中说他再没有续弦的心思了,那有林黛玉在,林家和贾家的联系就断不了,尽可以缓缓图之,也无须太急切了。

还是再过几年,等林黛玉大一些,身体也好转了后,再接她上京吧。虽说错过了把她和宝玉自小养在一起的时机,但那时她也该通些人事了些,看到那样光彩焕发的宝玉,定然会动心的。贾母眯着眼睛,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

至于林黛玉会不会看不上贾宝玉?这个问题,贾母根本不会去想!这样的宝玉,哪里会有人不爱的呢?就是林黛玉自己不动心,贾母也有的是法子把两人凑成一对。

......

第一个坑初步成功地避开了,林黛玉心中也暗暗松了一口气。下面就要想着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了。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林如海对她来说,不过是一个有厉害关系的陌生人而已,心中是不亲近的。但这些日子以来,林如海对自己的疼爱细致她也是看在眼中的,虽然这份感情给予的是真正的林黛玉,而不是她,但是,也难免会被一个父亲的爱女之心感动,而且,切切实实享受了好处的人,也是自己,这份善意应该回报,林如海在她心里的地位也渐渐重要起来。

林黛玉现在在考虑日后的规划时,也会为了林如海着想,而不是把他单纯地视为一个工具人。

按照书中所写,在林黛玉到了荣国府几年之后,林如海撒手人寰,而且他故去之后,朝廷对他并无表示,对他唯一的遗孤也没有什么关照。在林黛玉看来,这种反常的现象,其中必定是有隐情的!

她猜测,多半是涉及到了皇帝和太上皇父子之间的斗争,林如海被动卷入,成了那倒霉的池鱼。而因为林贾两家的姻亲关系,特别是林黛玉被荣国府收养后,林如海难免会顾忌着而与荣国府在政治立场上保持一致。那皇帝能看着他顺眼么?站在自己的对立阵营,身后还想要被赐予恩典,想什么好事呢?

而且,从人的心理上来看,林如海也是因为相信了贾家,自觉林黛玉终身依靠,自此再无牵挂,心头这口气一松,人也就失去了求生意志。

于是,林黛玉在日常和林如海说话闲谈时,常常会冒出一些稚言稚语,童言无忌嘛!

比如她听贾家下人说了,荣国府中有位赖嬷嬷,伺候了外祖母多年,备受信赖尊敬。尽管如此,赖嬷嬷仍然对家中的大小士子恭恭敬敬的,从不敢仗着老太太的势,就不把她们放在眼里。所以,舅舅舅母都觉着她好,给了她许多恩典。赖嬷嬷如今在府中极有脸面,儿子都做了府中大总管,自己家里也很富足,不比贾家差多少了。宁国府也有个老仆焦大,是老宁国公当年的亲兵,曾经拼死救过士子的命,极是忠诚的,也被士子厚待过。可老宁国公死后,他依仗着自己的功劳倚老卖老的,动辄就说要去祠堂哭太爷去,当众和士子论功叫嚷,不服管束。她们都说宁国府的尤大奶奶好性子,若是换了琏二奶奶,怕早就狠狠发落他了,至少也要被赶到庄子上去,不管他的死活!

林如海听了感叹,身为贾家的奴仆,岂能认不清自己的身份?纵然在上辈士子处效力立功,他也还是奴仆的身份,并没有能以此桀骜违逆士子的资格。那焦大何其不智啊,须知一朝天子一朝臣!只是,林如海也觉着有些心凉,那焦大毕竟是个有大功的忠仆,实在不喜,养着他,眼不见心不烦就是,若做得那样狠辣,实在有失公侯人家的体面和厚道!荣国府如今的风气也变了。

“那些人说,那焦大一辈子未娶亲,没有孩子,所以才敢那么放肆的。一个人做了父母,胆子就会小起来了。”林黛玉侧着头,像在回忆着当时仆妇们的话语。

一朝天子一朝臣?孩子?林如海忽然心中一凛,身上出了一层冷汗来。之后几日,他仔细地在心中反思回顾了几回后,忽然惊惧起来。他是太上皇的旧臣,这本是无所谓的,当今皇上登上帝位才几年,大多数臣子都在太上皇手下为臣过。但是,他的情形和旁人尚有些不同,因着岳父的关系,太上皇对他更加看重。巡盐御史虽不如督抚大员那么显赫,却是天下一等一的肥缺和要紧的所在,非心腹之人不能担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上位者补充内库不足的钱袋子。

当今皇上在登上皇位前,在诸皇子中并不显眼,林如海并未对他多加关注,当然,也并未结仇。当今即位后,江南一带,也是更倾向于在文士中声名颇好的废太子,对当今并不钦服,尤以奉圣夫人的甄家为典型。他是随大流的,想着能两不得罪,左右逢源最好。殊不知,这样首尾两端,看在两朝皇帝眼中,那是两边都不会满意的。

既然这样,那他必须得选边站了!林如海苦苦思索了多日,脑海中交战,在接到京中朋友的回信,又细细询问了去京城的心腹后,他终于认清了现实。

如今的荣国府,再也不是他记忆中那显赫威严的国公府了。二十几年前,贾代善还在世,荣国府很受太上皇重视,兴盛一时,贾敏是带着十里红妆出嫁的。那种荣华光耀,让他也为之惊叹仰望。初入仕途时,荣国公女婿这个身份,也让他处处被人高看了一等。所以,一直以来,他心理上总觉得荣国府很是尊荣,再不会往不好处想。可如今的荣国府却是金玉其外,后代没有人才能撑起门面,内囊已经尽不上来。且府中门风不正,风评并不好。荣国府,已经不可避免往衰败的路上走了。再过个十年,若是没有大的改变,怕就再撑不起勋贵的门面,成了破落户了!

所以,贾家垂涎林家财产,妄图控制林黛玉,算计自己的意图,是真的!

既然贾家如此无情无义,那就不要指望他林如海再与贾家站在一边共度风雨了。林如海在心里暗自下了决心,他要向当今投诚!

经过了十来日反复地修改,林如海终于拟就了一份密奏,秘密地送去了京城。

还有一件大事,也是当务之急。看穿了贾家的真面目后,林如海自然要为林黛玉和林家做好万全的安排。他已年近半百,而黛玉还很幼小,老父亲怎么能放心这个娇弱的女儿呢?

林如海一面调养身体,努力地求子;一面又很无奈地做好无子过继的打算,他开始与林氏宗族的族长联络起来,准备在宗族中仔细搜寻合适的孩童。为此,他给族长送去了一千两银子,请他费心,暗中先寻找。如果真地决定过继,他愿意再拿出三千两来给族中添祭田,办族学,以示感念。族长对此自然是很欢迎的,欣然接受了林如海的银子后,就很尽责地在族中寻摸起来。按照林如海的要求,一个字儿都没往外露。

不久之后,族长果然寻到了两个人选,把他们的情况细细地记了下来,写了信寄给林如海定夺。

作者有话要说:林如海向皇帝投诚,再有了子嗣,林黛玉的基础就打牢了,不然真地难翻盘。林家的财产,不是便宜了贾家,就是便宜了宗族,而拿走了林家的财产后,都会想着打发了林黛玉。感谢在2021111423:20:522021111600:05:5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瑭瑭、oo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