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尹吉甫二

尹吉甫见方兴欲言又止,便知其定有难言之隐,料想必有儿女私情于期间,便也不必多问。

转念又想,回忆起月余前在蜀地时见到的那位蜀王之女,心道,莫非,方兴与这位神秘而美艳的少女有何情愫不成?二人年纪人品倒是相匹,大周大夫与蜀王之女联姻,倒也不是甚么坏事。

方兴发了一会儿呆,显然也觉察到尹吉甫眼神中的异样,很快转移话题,把焦点转移到了今日朝会之上。

“今日朝堂之上,太傅虢公似乎有些反常,不知为何?”

“反常?”尹吉甫微微颔首,故作不知,“何以见得?”

仲山甫今日显然谈兴甚浓,马上接过话茬道:“反常才不足为奇,当初他不怀好意地带着方贤弟南征,差点把他害死在汉水之中,今日见其如还魂一般,自然心中又惊又怖,如撞鬼一般,魂不守舍也。”

尹吉甫摇了摇头:“仲山兄,你可低估了老太傅的脸皮,他办过之坏事,可远比你我所知者多出许多,方贤弟之死活,想必虢公丝毫不放在心上。”

仲山甫望了眼同样不明就里的方兴,问太宰道:“那又是为何?”

尹吉甫道:“方贤弟述职之时,太傅始终不苟言笑,亦无任何异常。可唯独在言及巫教灭教之事后,虢公这才面露不安神色,依我愚见,其心之不宁、神之恍惚,必与此事有关!”aosu.org 流星小说网

方兴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仲山甫迟迟回不过味来:“难道……太傅虢公真的与巫教有勾结?”

尹吉甫冷笑道:“准确地说,不是巫教,是商盟。只不过,虢公似乎也是今日才知道,他一直被蒙在鼓里,不知巫教其实早已成为商盟的幌子。”

仲山甫道:“我早听传闻,当初卫巫祸国、国人暴动之事,都是巫教渗透入大周朝堂之内所致。看来,这一切都和虢公、虞公有千丝万缕的干系!”

尹吉甫道:“仲山兄、方贤弟,实不相瞒,我三人皆非第一个发现此端倪之人。”

方兴沉吟片刻,道:“莫非,老太保也如此怀疑?”

见尹吉甫微笑默认,仲山甫有些沉不住气,拍案道:“岂有此理,虢长与巫教互通款曲,乃大周心腹大患、祸国殃民之大贼。我等这就去禀明天子,诉诸太傅之罪状,为老太保平反,如何?”

方兴愣在原地,尹吉甫则是摇头不语。

仲山甫也非莽撞之人,很快冷静下来:“怎么?有何不妥?”

尹吉甫低声道:“证据,空口无凭,可否有虢公勾结巫教、商盟之实证?”

仲山甫眉头紧锁,望向方兴,对方同样一筹莫展。

“此乃要害其一,”尹吉甫道,“太傅虢公这么多年虽恶名昭昭,却有恃无恐,想必历来行事谨慎,不会轻易被人抓住把柄。再加上近年他与天子姑母僖夫人多有苟且之欢,更是狼狈为奸,其势甚大。”

仲山甫被说中心事,恨恨道:“只可悲那些墙头草般的卿大夫,太保失势之后,便全部倒戈入了虢、虞阵营,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哪还有半点中兴兆象?就连你我这等老太保一手提拔的布衣大夫,也变得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尹吉甫没有正面回答,又道:“这正是要害其二——虢公在暗,我等在明,老太傅虽然欲借太保失势之机除我等而后快,只是苦于没有口实,不敢贸然而动。倘若我等无确凿凭据而弹劾太傅,岂不是授之以柄?”

仲山甫闻言,一时泄气,瘫坐在地。

尹吉甫深知这位老友与同僚的脾气,此人正直不阿,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虽然在财政之上是一把好手,但对于权谋之事却不甚通晓。这些年来,大周朝廷上波谲云诡,卿大夫间暗流涌动,若非尹吉甫数次或明或暗保护于他,恐怕早就被虢公长父排挤出朝。

方兴沉默了好一段,此时方才发言:“尹兄,愚弟沦落南国之事,倒也没少听闻朝中对你的风言风语……”

尹吉甫倒是毫不意外,笑道:“哦?愿闻其详?”

“皆流言蜚语罢了,”方兴尴尬一笑,“有人传老太保之失势,乃是尹兄你反水所致,言你与太傅虢公沆瀣一气,故而陷召公于不义……虽有此等闲言碎语,但愚弟却深知太宰之意坚行正,绝非世人所能揣度,尹兄切莫放在心上。”

尹吉甫连连摇手:“此等言论早已有之,为兄身正不怕影斜,倒是能容得如此恶言。”

仲山甫也是愤愤:“太宰锐意改革,只得忍辱负重,使得大周国力、军力、财力日渐恢复,劳苦功高,岂是宵小平庸之辈所能评头论足?”

尹吉甫长叹一口气:“天子心智尚未成熟,又被佞臣蒙在鼓里。当今大周之时政,恶犬拦路,众卿大夫竞相摆烂,我与仲山兄、方贤弟木秀于林,自然成为众矢之的。为了厉天子、周召二公未竟之中兴大业,受点委屈,自不在话下。”

方兴疑道:“难道说,愚弟流落南国的这几年,朝中众臣们已丧失进取之心?”

尹吉甫痛苦地点了点头:“上梁不正下梁歪,自从继位以来平定了五路犯周之乱,周王师又先后收服东夷、西戎,天子自信大周乃天命所眷,自然听不进逆耳忠言。而朝中谄媚之士为了讨好天子、虢公,便不吝厚颜阿谀之辞,对其歌功颂德,恬不知耻。”

方兴忧心忡忡道:“然则,天下远非太平——徐、楚蠢蠢欲动,早有不臣之心;北面诸狄,西南蜀地,亦非太平净土。卿大夫们如此好高骛远、轻敌安逸,早晚必酿大祸!”

尹吉甫心中一阵惶惑:“四方之患,或许还在腠理;商盟之祸,怕是已在肺腑之中!商朝余孽亡大周之心不死,倘若其与四夷共同发难、卷土重来,大周又当如何是好?”

此言掷地有声,方兴和仲山甫闻言不由颤抖,各有惧意,只是低头不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