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布局大枣

贡品?许老四和许父听到这个词都傻眼了,贡品是啥,贡品那可是皇帝老儿吃的东西,家里的大枣能被皇帝吃了,这不是做梦吧。

“儿啊,你...你说的是真的。”

许父惊吓的都有点磕巴,不相信的又问了一遍,看到许恒点头,许老四不愧外面跑商的,还能稳住,具体的问道。

“许恒,这贡品是咋回事,你再说说。”

许恒详细解释了一下,刘知县打算把家里的大枣作为贡品进贡给皇上的事说了一遍。

“若是这样,那咱们这的大枣就发了,可是你家那荒山上的枣树最快也得明年结果,就家里这十几棵枣树,也没多少大枣啊。”

许老四听了许恒的解释,能预感到许家庄这的大枣以后肯定能卖好价钱,可是就家里这点存货,也多挣不了太多,总不能这大枣卖到一两银子一颗吧。

“四叔,我家大枣虽然少,可是许家庄这附近的大枣却不少啊,我们可以提前收购这的大枣,统一打造一个贡品大枣的品牌。”

“提前收购?贡品品牌,这是啥?”

许恒这些名词听的许老四和许父有点迷糊,许恒就详细讲解了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许恒打算提前收购大枣,去京城售卖,趁着当今圣上的寿宁,配合刘知县把许家庄的大枣打出名声,趁机高价卖出。

而且许家庄的大枣,许恒也计划统一销售,弄一个合作社模式,提前签订合约,垄断收购村里五年内大枣的产出。

听了许恒这个计划,许老四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自己这个侄子年龄越大,这做法越来越狂放了,若是按照他的这次计划,自己身价得翻好几倍,可是若失败,自己有可能倾家荡产。

许父跟许老四看了看,再一琢磨这事,都难得的没有立马点头同意,因为这个风险太大,毕竟这大枣成为贡品之事也不是板上钉钉的事。

万一皇帝老儿吃的好东西太多,注意不到这大枣呢,可万一按照许恒这计划成功了,这自己这千亩良田的愿望不就能实现了。

许老四纠结到极致,许父倒还好,反正许恒每个月还有一两银子的收入,哪怕钱赔没了,家里也饿不死。

“好了,接下来,四叔,爹,咱们估计一下到底需要多少银子,咱们来细聊一下。”

许恒没理会许老四的纠结,直接拿出笔墨纸砚,开始详细列自己的计划。

“哎,我还没同意呢”

许老四看许恒没管自己,赶紧出言说道

“怎么,你要让到手的金子跑了。”

许恒不可思议的看着许老四,那表情就像看一个傻子不认识金子一样。

许老四看许恒这么有信心的样子,内心也安定下来了,这次就再赌一把,就像当年卖那蚊香配方一样。

许恒详细罗列了自己售后大枣的计划,然后找里正去村里通知扩散家里收购大枣的信息。

许老二要收购村里的大枣,不过现在大枣还没成熟,所以是预购,每家先给一两银子的定金,大枣价钱是行价的三成,不过若想卖枣,首先得签订契约,这个许家可以直接签订五年大枣的收购契约。

有理智的人纳闷,许家这是做啥打算,竟然要做这大枣生意,而且这村里遍地都是的大枣,出的价钱还不低,许家是要做善事嘛。

也有疑心重的人怀疑,这许家是不是有啥阴谋啊,怎么想着买这么多大枣,是不是计划啥事。

当然也有心大的人,哎,你管他呢,有人出钱买,你不打算卖啊。

卖,当然卖,能卖钱谁不卖,于是不光许家庄,附近有买过许恒家枣苗,纷纷找到许家来签订卖枣的契约。

短短七天内,附近所有种枣的人家都跟许恒家签订了契约,不说多少,至少五年内这附近的大枣得卖给许家。

不过就今年这大枣的产量,也让许老二兄弟俩把多年的积蓄投了进去。

剩下的就是等着枣成熟后,挑选贡品,然后上京卖枣。

为这个许恒特意给许父和许老四,制定了一个果品分级的标准,分出了极品大枣,上品大枣,中品大枣,普通大枣。

这极品大枣是作为贡品,运送京城的,其他大枣则是等着售卖。

收购大枣,挑选贡品的工作只能靠许父和许老四两人负责,因为按照时间许恒已经去并州,顺利的话已经进入府学了。

安排好这些后,许恒就启程并州,本来许恒打算自己独自来的,但是家人不放心,毕竟许恒才13岁,若被抢了,欺负了,许恒都不一定能还手,许父照例陪着许恒来并州。

再次来并州,对于并州的新鲜感就降低很多,就像前世路过村口的房子一样。

距离府学的考试还有三四天时间,这次住宿就安排住客栈。

一来乡试已经过了,客栈价格回落很多,二就是两个人,租院子也住不了那么大的地方,客栈一间房就可以了。

不过来了并州,许恒还是得知自己之前的院子现在的租金已经是五百文一天。

怎么乡试过了,这个价钱这么贵,原来许恒因为在那个院子里考中案首,牙人柱子一顿操作,宣传那破院子风水好,有文气存在,对于读书人考试有庇佑,所以乡试之前的价格是500文一天。

谁知乡试时,住那院子的冤大头秀才,真的运气好考中举人,这下更让人信了那院子风水确实好。

这不府学考试,就有冤大头以500文的价钱租住进去。

住处安排好,许恒去了府学报名考试,把自己的推荐信和廪生的文书交上去,并且留了亲爱作为印证,三日后未时来参加考试。

府学的考试只单纯的考策论一篇,因为考试的人都是廪生,属于秀才试中的佼佼者,四书五经都已经是滚瓜烂熟,考这个属于多此一举。

策论则属于笔下见真知,府学只以一场策论为考试依据。

考试时,场地就在府学的院内,依次摆放桌椅,笔墨纸砚,依据题目答题即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