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律法

刑狱司里的韩王已经被皇上传唤了出去,审讯的地点不是什么大狱,而是皇上的书房——勤政殿。

勤政殿门口公公们都低着脑袋,实在是皇上这“恶龙”咆哮太过令人心惊胆战。

“竖子,还不赶紧招来!”

君参低头:“儿臣言尽,不知父皇还想儿臣说什么?”

“那个杯里到底是什么毒?”

“儿臣不知。”

“竖子敢尔?”皇上一脚把君参踢翻在地。

君参爬起来理好囚衣上的褶皱,再次端跪:“儿臣说了,着实有想让贵妃娘娘病上两日的念头,但绝无害她之心。双雀衔巢盏做好之后,儿臣悔悟,便将茶盏置放高台,许久未见,不翼而飞。

儿臣当时没有在意,谁知在皇祖母宫中得见,儿臣当时以为母后见此盏精巧便拿去献给了太后,顿时才失措承认了这个杯盏是府上弄丢的,谁知后来太医告知这是淬有奇毒的铃兰盏,一盏毙命,儿臣这才发觉,认错了罪。”

皇上威严道:“你既说自己无罪,总要拿出自己无罪的证据。”

君参刚见过了穆王,自己也在狱中思量许久,到底是谁设这么大的局引君入瓮?他不得不怀疑恰巧此事献盏的赵王,可是既然能全然脱身地陷害旁人谁又会给自己找上把柄?连君参都疑惑了。

再说,赵王殿下审时度势有君王之才,父皇也是将这位大长兄当作储君来培养的,宫廷上的大臣莫不臣服于他的才华和手段,这岂是他敢随意攀扯的?

“父皇,儿臣今日局面实在怪儿臣心思太过单纯,自己走进旁人设的局里实在愚蠢至极。父皇无论如何打我罚我,甚至处决我,我都认了。只是儿臣死前也要说一句,这宫里有只你我看不见的毒蛇,他处在暗地里,随时都要将人反咬一口,一击毙命,遁走的悄无声息。”

“够了,你不要危言耸听。”

“父皇,但凡你信此事不是儿臣做的,便知这件事的可怕之处。有人设局百日,一朝开盘,将这皇宫中的每个人都当作棋子,用的游刃有余,甚至数月之前我母妃和容贵妃在宣光殿所闹的矛盾都是他设好的。能将毒盏安排在太后宫中,永寿宫必然有人接应,要不是三皇兄在眉山对铃兰多有了解,谁会想到是那个茶盏的问题,要谁生要谁死,还不是暗地里的一句话?”

皇上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若真不是君参,那这背后牵扯的问题可就大了去了,他是不愿相信在他眼皮子底下竟会有人如此高手段的搅弄风云。

会是谁呢?

这个事情像个无头疑案,唯一的头是君参,而他又好像是暗地里那人做出的一个假头。

朝堂上皇上迟迟不出席,急得诸位大臣连连跺脚,派去传唤的太监走了一波又一波就是不见皇上的影子。

见不到皇上,赵王也没出面,待大臣们知道赵王此刻正在宣光殿悔过时心下对这位未来储君多了些好感。

只是犯罪的是否忏悔还未可知,这无罪的先去跪祖宗,这不免让一些大臣义愤填膺,待皇上“姗姗来迟”后纷纷上疏重惩韩王之过。

大殿百官各执一词,唾沫横飞,吵得不可开交,把皇上从原本的心乱吵到身心俱乱,不得不大吼一声“闭嘴!”才镇住了场面。

皇上扶着“突突”直跳的额头,缓缓开口:“周爱卿,你既然来了,便先说说你的看法吧。”

周易和两朝元老,深受器重,如今闻变进宫,想必是有所谏言。刚才大殿上乱作一团只有这个周太师纹丝不动,丝毫不参与这场唇枪舌剑,宛如鹤立鸡群,这也是皇上刚才一眼就看到他的原因。

周太师眉发皆白,身子略显佝偻但是极力挺直,绛紫色的官服好似卷着一袖清风。怪不得世人都道,文人若有风骨,当如周先辅。

他执笏上前,撩袍跪言:“吾皇在上,臣禀直言,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王齐律法有曰,凡大案者,要按察司史反复审理,以免造成冤假。即使是州县长官对于杖刑一百的案件也要反复侦察、解审申祥、拟律堪语。臣以为,韩王此案不宜过早下论,皇上应选合适人选认真审理。”

有臣下有言:“周太师未免太过迂腐,旁的案子那是不知情况,韩王这已经认罪伏诛,何必多此一举?”

其实别的臣子也是看皇上眼色,毕竟是皇子,不经律例宣判对于皇上来说他能手下留个情,防水也是可以的。

皇上沉声道:“韩王又说他不认此罪。”

臣下又怒了:“谋逆之罪他当儿戏?一会儿认,一会儿不认,我王齐大律威严何在!”

有人附和道:“就是,但是藐视律法这一条,又是一个不小的罪,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皇上切不可太过宽宥!”

“给韩王定罪时都想起了王齐律法,给韩王审讯时都不按律法流程,敢情这王齐律法是诸位大人想起便用,想不起便弃之如敝履的吗?”周太师此言一出,堂上悄然一片,一些大臣也开始附和道:“按律审讯,按律定罪,绝无差错,当务之急还是请皇上定夺审讯此案的官员。”

这个案子按照律法审下来没几个月是完不成了,这其实也是给韩王争取个时间,皇上自然乐见,但是把案子交给谁这又是个问题。

这个案子牵扯皇嗣,弄不好还会惹怒皇上,实在不是个好差事,诸位大臣此时都恨不得生个龟壳然后把头缩进去。

大殿之上,唯一人上前,周太师言道:“老臣不才,愿理此案。”

文人风骨,不外如是,百官闻之侧目。御史中丞宋泽引一些耿直之臣,也上前自荐。

当然,周太师的能力皇上是信得过的,但是周太师毕竟年纪大了,皇上有些不大忍心,便道:“周爱卿此心朕嘉之,但尔年事已高,朕不忍卿操劳。将此案移交大理寺审判,着御史台监督,刑部复核,任御史中丞宋泽为主审,周太师为协审。”

这等阵容令旁人不敢在言语,百官都在私下揣测圣意,皇上对一个明摆着的案子动用国朝最高审讯规格,这明显是不给韩王留一丝情面,难道这事皇上是真生气了,要用律法正罚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