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感悟真意

一面玉镜,一枚铜印。

这便是玉虚一脉的真意传承之物,其内分别承载了可以一路修炼至传说的《道德天鉴》和修炼至造化的《广成图录》。

传说者,上触道与德,下织法与理;本体诸界唯一,投影存在万界,故无处不在,无微不至,并能勾连无穷宇宙的投影之力加身,投影不灭,己身不死;于体外开辟一方不完整的天地,道门称之为洞天,佛门称之为净土。

造化者,已能根据“道”的某些方面凝聚属于本身的虚幻大道,并替天地代行这部分规则,也能违背法则违背逻辑般虚空造物,于体外开辟一方本质略低于诸天的宇宙。

这两个境界的强者在过去有着诸多称谓,其中大能、仙尊、佛陀、小圣、金仙之流便是代指传说,而造化一般又被称作大神通者、大圣。

虽然听上去逼格满满,但只要还未渡尽苦海,登临彼岸,就随时会有被苦海倾覆的危险。

所谓苦海,即是夏启先前在道德天尊眼中见到的那条遍布天地间的时光与命运之河,它涵盖了诸天万界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五蕴八苦。

要想渡过它并抵达彼岸,光是吃斋念佛可没多大作用,顶多死后被接入西方极乐净土享受一段好日子;只有证得法身以后,方能具备渡过苦海的基础。

而传说则是因为本质层面的提高,将“本我”真灵托举至无穷高处后,方能将万界“他我”重归投影,故而苦海不沉,杀而不死。

造化就更进一步了,能以虚幻大道作舟,将自身置身于苦海之上,甚至直接驱使苦海攻击,让人沉沦,不得解脱。

但这只是以取巧的方式,本身并未能完全脱离苦海,所以一旦彼岸大人物出手修改了过去,这些大神通者的毕身修为就很可能因为自身过去经历的改变而烟消云散。

这也是为何,原著中的众多造化大神通者会这么惧怕彼岸者,同时也将“造化”这一境界称为“苦海”的根本原因。

当然,能够察觉到自身经历的变化那也是造化以后才能具备的能力,造化以下甚至连察觉到这点都做不到。

唯有将自身虚幻大道凝结成虚幻道果,藉此回溯统一部分过去,照见并收纳占有一定未来,让自身在时光长河里连成线,方能算是真正踏出了苦海,登临彼岸。

正因如此,彼岸者存在于时光的每一个刹那,过去现在未来无所不在,某种程度上讲已经违背正常逻辑了,所以对于身处苦海的人来说,祂们就是摆弄众生命运的天意,自然无法抗衡。

能制约彼岸者的只能是彼岸者!

-----------------

良久,夏启停下了不断发散的思维,盘膝入定收摄杂念。

待心神彻底澄净后,他的视线逐一扫过这两件物品,率先拿起那枚承载了“广成图录”的铜印,选择以这门功法作为当前的主修功法。

毕竟它乃是由元始天尊首徒,玉虚十二金仙之首,两代人皇之师,道门九尊之一的广成天尊所创,自然也是玉虚一脉仅次于“元始金章”和“八九玄功”的最强一门功法。

这位造化圆满的大神通者主修元始九印之中的翻天印和元心印,并以此为基,炼成了两件封神之战中威名赫赫的凶残法宝:

番天印,落魂钟。

夏启存思凝神,缓缓将这枚青绿古朴的铜印贴向额头。

铜印刚一接触眉心,夏启便感觉脑袋一晕,眼前突然漆黑无比。

紧接着,漆黑中央一团光明浮现,隐约能看到光明之中站着一尊面金须黑双目紧闭的仙人,左手持印,右手托钟,四周的虚空似乎都在向祂弯折。

这尊仙人甫一出现,夏启的脑海里自然浮现出了几篇内容繁复的文字和玄奥图案,他顿时沉住内心,仔细记忆。

没过多久,当夏启记忆完前两篇的内容,正打算记忆下一篇时,这尊仙人猛地睁开双目,打断了他的进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