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鲁莽的决定

第六十七章:鲁莽的决定

想必年轻的光绪皇帝心里也应该清楚,大清国八旗军早已从根儿烂到了稍儿,又从稍儿烂回了根儿。

很多官兵是除了大烟枪能拿得起来,剩下什么枪都拿不起来了。

陆战的胜负朝廷并没有多大把握,反而朝廷方面一直对海战颇为有信心。朝廷一直认为北洋海军实力是世界第八,亚洲第一。

军舰就有二十五艘之多,辅助军舰五十多艘,运输船就有三十多艘,官兵水手达四千余人。

不论是舰船的吨位还是排水量都已经超过了东瀛舰队的两倍,大炮的口径也远远大于东瀛舰炮的口径。

可谓是船坚炮利,对付一个小小的东洋舰队是绰绰有余。

可朝廷方面并不知道,虽然庞大的北洋舰队有船有炮但也只是个空架子。实际情况是船行无煤,炮无弹,兵无军饷。这又如何跟东瀛舰队对峙呢。

说到这儿李福全就不解地问道:“长东仁兄,据我所知,朝廷不是每年给北洋水师拨四百万两白银吗?你怎么能说买不起煤又没有炮弹呢?”。

魏长东听了李福全的话又无奈地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道:“嗨福全兄弟,你是有所不知啊,这四百两银子一文都没有拨下来,早就被挪用到了太后六十大寿,做了排场花哨了。现在整个北洋舰队连买煤的钱都没有,徐永昌将军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呀!”。

听完这话年轻的李福全不禁血往上涌,义愤填膺,当即他就做了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对是错的重大决定。

这个决定若是做对了,他有可能成为民族英雄。若做错了他就触犯了大清律例,严重的可能满门抄斩。

第一:所有开平矿物局的煤一斤都不卖,全部用于北洋舰队备战。第二:立即回唐山先控制了帮办于雪轩,逼迫他下令每日再加三趟列车,每列十一节车厢不装人只装精煤,统统运到塘沽码头,必须保证北洋舰队开船燃煤充足。

主意已经拿定李福全对魏长东抱了一个拳说道:“长东兄,你放心我心意已决,你现在就派人准备货船,塘沽港的煤随时都可以装船,只有北洋舰队的,东洋人一粒都不会卖给他。至于货款你用北洋舰队的名义打一个欠条即可,明日起一天再加三列火车。长东兄抓紧去安排北洋舰队运输船只,源源不断地把煤运到威海卫码头和抚顺码头。等我再给我兄长翰林书信一封,长东兄派人送到京城兵部,他就在兵部掌管枪弹,炮弹,兵械库,有我这封信翰林兄一定会帮大忙!”。

听完李福全这样说魏长生问了一句:“福全贤弟,你说的是不是王翰林王大人?”。李福全点点头“正是!”。

魏长东激动地抓住了李福全的肩膀,使劲摇晃着说道:“贤弟你可算是帮了我的大忙了,我代表徐永昌将军,感谢贤弟”。

说着他就要单膝下跪,李福全赶紧双手搀扶说道:“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你我兄弟二人现在就分头准备,待到倭寇来袭,定打他个头破血流,杀他个人仰马翻”。

李福全给王翰林写了一封书信,魏长东派人骑快马送去京城……

放下魏长东怎么去京城送信,怎么装煤,暂且不提。单说李福全宝儿二人连物资也没来得及采购,跟着回唐山的火车就来到了开平矿务局。

李福全带了四名兵士,风风火火找了到了于雪轩二话没说,李福全抽出宝刀就架在了于雪轩的脖子上。“来呀,把这个狗官给我绑了”。

四名兵士是冲上去拧胳膊就给于雪轩来了个五花大绑。这于雪轩一看李福全动了真格儿的,他知道事情已经败露,按李福全的脾气他的性命是难保啊。

李福全大喝一声“卖国贼,今天本官就是来取你狗命的”。一听这话,于雪轩早已经吓得尿了裤子双膝一软跪在了地上。

求饶地说道:“贤侄,念我和你二叔李震文是同年举人,念我与卢大人相交甚好。就请贤侄放过我这一回吧”。李福全大巴掌一拍桌子啪。

见李福全拍桌子把这于雪轩吓得一哆嗦,战战兢兢地说道:“贤侄你说怎么样我就怎么样,只要你今天不杀我”。

听完此话,宝儿不失时机地递上文书说道:“那就劳烦于大人签署命令,加盖公章。所有煤炭全部赊给北洋舰队,一天再加三列火车,日夜不停地往塘沽码头运送煤炭”。

有兵士上前给于雪轩松了绑。四杆快枪对着于雪轩的脑袋,于雪轩颤颤悠悠地签上了名字,又拿出了大印盖上了章。

李福全眼珠一转又说道:“这几年你贪腐了多少银子?通通给我拿出来随火车拉到天津卫码头,充当北洋舰队的军饷,如此我算你立功赎罪”。

于雪轩一听要把他贪腐的银两都拿出来,这就像是在用刀子剜他的心一样,他是实在舍不得啊。

手里一直拿着一把短刀把玩的宝儿突然冲了上去,短刀抵在了于雪轩的胸口上,宝儿恨恨地说道:”让姑奶奶挖出你的心肝,看看你的心是黑的还是红的”。

这于雪轩万万没有想到,就连李福全身边看似柔弱的女子都是如此的强悍,他赶紧求饶道:“姑奶奶,饶命别动手,我掏,我掏”。

李福全在没有给朝廷写奏折的情况下私自派人抄了于雪轩的家,这可让李福全和宝儿大开眼界。抄一个小小五品煤矿帮办的家光是真金白银就拉了多半截火车皮……

处理完这一切,李福全的头脑也有些清醒。他在想他今天的莽撞行动未来可能会让他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会牵连他的家人。

他先给朝廷写了一本二十四折的折的奏折。说明了唐山开平矿务局发生的所有情况。

现在的李福泉只能心中默默祈祷,祈祷这奏折让光绪皇帝看到,而不是让慈禧太后先看到。

回到府邸的李福全还是觉得不稳妥,他赶紧又给大学士卢杰林卢大人写了一篇长信,如实地说明了唐山的情况,并告知了卢大人自己现在的处境。连夜派人骑快马送往京城南礼士胡同卢府……

遵化老李·作家说

!-- 本周热推 S --

!-- 本周热推 S --

本周热推:

!-- 本周热推 E --

!-- 本周热推 E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