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连累3世

“这样的话,就等于失去了先辈们的传承,这次的考核,我们就不用去了。”一个衣着华丽的年轻人说道。

“孔师弟应该是个武者。如果不能改变的话,孔兄应该能在朝堂上混个一官半职。”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都露出了钦佩的神色,要知道,贡生只要参加了科举,就可以为官,但是现在,朝堂上却是废除了。

“我们这些士子,不都是想着科举,想要出人头地么?现在好了,我们也不用再来了。”

旁边的文人墨客们也跟着起哄,这是要搞国试吗?不是要考试吗?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一传到各府县,就引来了全国士子们的一阵声讨。

毕竟在这个年代,虽然有为国效力,也有为国效力的理由,但也有人希望自己能够站在更高的位置上。

种种特权被剥夺,一旦触及到了自己的权益,必然会遭到激烈的抵抗。

但朱高炽对此毫不在意,他正与杨士奇等人一起出题,将那些诗文、帖经、经文、

墨义等删去,加入了明算,经义,策论等内容,并加入了一些实际的内容。

然而,当士子们对罢试的声势越来越盛时,朝堂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大臣都跑到了承天门上,向皇帝陛下请示。

但朱棣却将那些领头的大臣们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让他们知道了皇帝和太子殿下在科举考试中的坚定。

“王爷,王爷到了。”朴吉走了过来,朱高炽正在自己的房间里处理着考试的事情。

“好,那就麻烦你了。……

朱高炽疲惫地说道,这次的国考,牵扯到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包括试卷、程序、秘密运送、审核员等。

这也是为什么,朱高炽最近很忙的原因。

“恭迎世子殿下,世子爷千岁,万寿无疆。”蹇义一走了进去,恭恭敬敬地说道。

“免礼,不知你找我有什么事情?”王冲和王冲还是很了解的,王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如果没有什么事情,他是绝对不会来找他的。

更何况,吏部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他来这里,肯定是有事情要处理。

“殿下,属下这一次来,是来禀告殿下的,现在距离国试的报名时间还有一半,但是参加朝试的考生却连之前的三成都没有。”

“我听说,现在所有的学子都在参加朝试,想要阻止这一次的考试,不知道你会怎么做?”蹇义开门见山地说道。

最近一段日子,吏部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尤其是士子们被罢免的事情,更是让他束手无策。

反正他们也不可能强迫其他人去,那些士子也是因为官府奈何不了他们,才会去抗议。

穷人家的学生当然不会拒绝,但问题是现在大明的文人墨客实在是太少见了,而且大部分都是当地的世家子弟。

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并不排斥那些所谓的学者的特权,因为他们并不在意,真正关心的是,太子殿下的科举考试。

特别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得罪了当地的贵族,如果将来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学生,还用得着他们么?

如果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家人,那么他如何保证自己的家族的安全?

因此,他们反对的不是国试,而只是对国家的一种更深层的兴趣。

当然,也有一些贫苦的读书人,因为科举被废而感到不满,所以才会参加科举,但那只是少数。

朝中众人心知肚明,这便是皇帝和太子殿下以及当地士族之间的一场比试,如果此次停办得不好,参加此次国试的考生便会少很多,而那些出身贫寒的学生,在素质上也要逊色于世家子弟。

大家都在猜测,这次的事情,是要臣服于世家?

朱高炽并不惊讶,因为这次的考试影响很大,所以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大明士子,往往都有书院,这不但是科举考试的必要条件,更是朝廷的一种特殊待遇,故而地方官员都会有一份地方的士子名册。

“至于那些被罢官的,都是不忠于朝中的,朕就不得不质疑他们的动机了,我想再等两日,他们便会有一个最好的决定。”

朱高炽将蹇益的事情说了一遍,王易才满面春风的返回了户部,脸上的忧色一扫而空。

距离国试的报名还有十多日,一则令人震撼的公告传来。

一旦被开除,就再也没有被录取,三世之内都不能再为官,如果有,就会被革除,这一次,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将会比往年多出几个档次。

在废除了特权之后,士子们可以到政府开设的学校里去工作,并得到政府的赏赐。

我倒要看看,你能不能通过。

消息一出,所有的读书人都怒了。反倒是那些贫苦人家的学生,纷纷夸奖,增加了文官的职位,甚至还有机会去读大学。

这也是一个好的选择,以前的时候,许多秀才、贡生都是在学堂里当老师的。

“卑鄙,如此卑鄙的招数,我们不会退缩的,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

“没错,我绝对不会去!”

“罢考!”王冲淡淡道。

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

当所有人都离开后,所有参加考核的地方,都开始了。

“林兄,你怎么来了?不是停试吗?”刚才还在气势汹汹叫嚣着要退试的人,此时都在有序的排着队。

“黄兄,怎么会在这里?“……”

“来,来,来,来,来。”

“我为什么要取消考试?我向来敬重殿下,这次的事情,我一直都是全力拥护的,你不要血口喷人。”

一场场闹剧在各个地方发生。

一些坚持要去的人,回家后都会被家里的长老们狠狠的揍一顿,他们不但要去,而且要努力的去考。

可以说,这件事情已经被彻底的化解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政策的威力。

因为规模过大,被罢官的人不但没有被录取,而且还会被连累三世。

如果再停课,对整个世家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于是,罢试的风气消失了,没有人再提起那件事情,也没有人敢提起那件事情,因为那件事情的影响实在是大到任何人都无法承担。

他不是要当官,但他的家人怎么办?他的后人怎么办?

朱高炽并没有因为让吏部宣布这个结果而感到任何的压力,因为那些反对参加朝试的人,都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就是那些死脑筋,跟不上时代的人,终究会被时代所抛弃。

就算是三代皇帝,也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最关键的是,当年父亲杀了一个人,灭了一个十族,而他却是连累了三代。

现在,各大朝廷都在为这次的国考做着准备,所以,所有的官员都是轻车熟路。

永乐三年,9月28日,国试开始。

浙江的承宣使司杭州,杭州府地处江南,所以有不少的士大夫,再加上江南的国试,除了京城之外,其他地方都是数一数二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