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元宵 三

赵晗月率领的神策军停在了一个小山村外。

村子里只有寥寥七户人家。

大雪。

入夜。

这七户人家的门都紧紧的闭着,原本还亮着灯,可当大军抵达之后,当村子里的狗一阵狂吠之后,所有的灯都熄灭了。

这些庄户们在漆黑中忐忑。

生怕那些不知道从何而来的兵闯入了他们的那破烂的小屋,抢走了他们所剩无几的吊命的那点粮。

赵晗月站在村口看着那些灯火熄灭,眼里的那点光仿佛也随之熄灭。

她原本打算进村去看看那些庄户们,去问问他们过得怎样,可她没有再向前迈出一步。

站在她身后的除了阿木和追命之外,还有这十万神策军的统帅韩冬凛。

五短身材看上去孔武有力的韩冬凛此刻看了看赵晗月,眼里闪过了一抹同情。

“殿下,回营帐吧。”

赵晗月深吸了一口气,转身,垂头,向营帐走去。

“明天就是元宵了,曾经在宫里的时候听说每每元宵佳节,赵国千家万户都会张灯结彩热闹欢庆……”

“我知道四风城是很热闹的。”

“有花车,有灯谜,也有文人们举办的文会,书山上更是热闹非凡。”

“曾经我问过父皇,是不是咱们赵国每个地方都是这样?”

“父皇笑着对我说……赵国从京都到乡野,从高官到百姓,他们的日子都过得非常好。”

“就算是最偏僻的村落,在这样的年节时候也会很热闹。”

“我深以为然,并以越国为荣。”

“尤其是三年前随恩师去了宁国……一路看见宁国百姓们那凄惨的生活,便愈发觉得赵国之伟大,”

“觉得赵国的百姓是幸运的。”

“而今虽然咱们赵国的朝局出现了大的动荡,我也以为受到影响的不过是四风城的人。”

“毕竟尚未生起战火,那么百姓们的日子当依旧是很不错的。”

“可从四风城到黑水城,再从黑水城到这里……”

赵晗月抬头望天。

天漆黑。

有雪落在了她的那张疲惫的脸上。

“我错了!”

“要么是父皇骗了我,要么就是那些大臣骗了父皇。”

“赵国的百姓,哪里有他们所说的那样幸福的生活,赵国的百姓……亦和牛马差不多!”

“这一路而来,我亲眼看见了在大雪中倒塌的房舍,在饥寒中无声无泪哭泣的孩子。”

“还有那些抱着孩子早已冰冷的尸体,双眼无助、无神、亦无生念的那些父母们。”

“我想要帮帮他们,可他们看着我的眼神却并不是求助或者感激,而是……恐惧和怨恨!”

走入了中军帅帐,赵晗月坐在了一张小几前,伸手一引,又道:

“这或许就是如他所说的国不知有民,故民亦不知有国吧。”

“站在高处的人,他们的目光在天上,他们从来不会向下看一眼,却不知道他们所站的高台便是这亿万百姓用他们的肩膀支撑起来的。”

“高台太重,百姓们的身子越来越弱,迟早有那么一天他们坚持不住或者不愿再去坚持了,这高台定会轰然倒塌……”

“到那时,上面的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官老爷们、包括皇帝……都会从那高台上掉落下来。”

“要么摔个粉身碎骨,要么……被愤怒的百姓用脚狠狠的踩死!”

阿木坐在赵晗月的一旁,他这时抬头看了看赵晗月,眼里颇为惊诧。

他没有料到这位公主殿下历经了这么多的坎坷走了这么多的路,竟然能够悟出这么高深的道理来——

这和李辰安曾经说过的某些话颇为类似。

比如李辰安曾经就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才是一个国家之根本。

他说百姓才是一棵参天大树!

至于皇族也好官员也罢,不过都是寄生在这棵大树上的虫子罢了!

对百姓盘剥得越狠,这棵大树枯萎的就越快。

当这棵大树轰然倒塌的时候,上面的所有寄生虫都无一能够幸免。

所以,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并不在于这个国家的国库有多少多少银子,也不在于这个国家的军队有多么多么强大。

而在于……这个国家的百姓兜里有多少银子,他们的生活是否真正幸福!

在于这个国家的百姓们的腰杆是否挺直!

皇帝也好,官员也罢,寄生在百姓这棵大树上,吸收着大树的营养,所要做的就是让这棵大树更健康更蓬勃的生长。

而不是一味的贪得无厌的索取!

那是自取灭亡!

历史一直在这样轮回上演,并将一直轮回上演。

记得秋八楼问过李辰安如何能解这死循环,李辰安沉吟数息摇头说无解。

因为掌握权柄者,终将贪得无厌!

韩冬凛也颇为惊讶的看着赵晗月,作为这十万神策军的统帅,他所思考的是如何让这支军队战无不胜,对于民生他并不了解。

此刻听赵晗月这么一说却颠覆了他的认知。

百姓怎么是那棵大树呢?

皇帝才是啊!

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整个国家都是皇上的,那些百姓那些文武大臣当是依附于皇上而存在才对!

只是细细一想,殿下这番话似乎也有点道理。

“殿下,臣想……当不至于如此严重。”

“咱们赵国只是当下走入了下跌之势,当殿下力挽狂澜……待太子登基之后,再哺之于民,想来渐渐也就会好起来的。”

“臣听兄长多次说起过宁国,姬泰掌权二十年,宁国一路向下走了二十年。”

“您瞧,宁国的百姓依旧熬了过来,国内虽然出现了不少匪患,终究未能酿出大的内乱。”

“不管怎样,咱赵国的底子比宁国还是要厚实许多的,只是……”

“臣寻思,朝廷现在顾不上这些百姓,一来是朝廷的官员们这时候并不安心,二来……粮草要供给军队以备战,那就只好让百姓们将裤腰带勒紧一些了。”

赵晗月看了看韩冬凛,“宁国的百姓确实熬了过来,这是因为姬泰倒台之后宁国出了个李辰安!”

“你是不了解他的,其实我对他的了解也不多。”

“但我知道他从两年前当上了摄政王,就给了宁国百姓一线希望。”

“他登基为帝之后做了些什么我也不太了解,但他这个人与各个国家历朝历代的皇帝最大的不同就在于……”

“他没有身为皇帝的高高在上的骄傲!”

“他亲民,比史册上任何皇帝都亲民,便比任何皇帝都明白民之疾苦民之所需!”

“所以……他颁发的政策为的是宁国百姓的利益!”

“他登基的时日尚短,可我却坚信要不了三五年,宁国定会成为中原最强大的国家!”

韩冬凛不太相信。

“殿下,臣以为……当平定了内乱消灭了禅宗,当太子成为皇帝之后……咱赵国应不会弱于宁国!”

太子……

赵晗月想到了太子赵伦。

这时候赵伦该抵达黑石堡了吧?

至于将来这个弟弟真成了赵国皇帝,他能与李辰安相比么?

赵晗月并没有抱太多期望。

只是希望将来的赵国能与宁国和睦相处,这或许就是最好的了。

可这个弟弟似乎有些心高气傲。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