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回公子误被当贼拿李家施恩救白虎

三十一回公子误被当贼拿

李家施恩救白虎

上回书说到小公子沈英杰,话到嘴边则留下半句,他吭哧了半天也没有回答上来,那小丫环荷花就紧追不放地问:“什么这个、哪个的?你想欺骗俺们没有门!因为这大清早起来前边的府门,是关上的到现在都没有开,你快跟我说清楚是从哪里进不来的,你到底又是什么人?”

小公子说:“我!”……

“你什么?快说!”小荷花大声地吼道。

小公子说:“我是从墙外面跳进来的!”

小荷花又道:“噢!所以么!你擅自闯入府中不是匪就是盗,决不是好人我们要拿你见官!”你还别说,此时小丫环荷花的嘴还真像刀子一样利害,一说话就像是老母猪嗑碗碴——句句有词(瓷),只搞得小英雄脸红脖子粗的无言答对,心里忐忑不安地只发毛。

说来也巧就在此时,从花园外面又进来了两位老人,他们说说笑笑并肩而行。然而,走在左边的是一位老头,约在五旬以上,其仪表端正,虎目有神,鼻正口方,花白的胡须飘洒胸前。但见他头戴锦缎绒帽,身穿素罗袍,是正气凛然,一看便知身份不俗,可能是位官员。走在他右边的是位老夫人,上身穿青衣衫沿花边带大襟,下面是兰绸缎裤子用黑丝带扎腿,千层底布鞋裹小脚,看上去已是位半老徐娘,而实际也五十出头了。但是不抹油搽粉脸都很腻白嫩,不涂朱也照样是红润,若再仔细看才发现,额上已经有了鱼尾细纹,原来她不是别人,且正是这府里主人,李国忠老爷的老伴叶氏夫人。就听老两口,一边走着还一边埋怨着说:“你看这闺女清晨一大早,就与丫环荷花抢先来看景逛花园,也不叫上我们。”

一般来讲,人要是上了岁数夜里瞌睡就少,实际上,天一亮老俩口就起床了,先洗漱完毕又闲聊了一会儿天,才来漫步逛花园。而早晨花园里空气又新鲜,每天清晨游览赏花已成了老人的习惯,方才老俩口进来时一看花园门开着,就知道已经有人捷足先登,走在了他们的前面。两位老人一进来刚转过假山,就听到小丫环荷花在发脾气训斥人。他们便紧走了几步还没有到跟前,李老爷就先咳嗽一声则问道:“小荷花你在跟谁说话?怎么像审贼一样的教训人”。

凤英姑娘和小丫环荷花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老爷和夫人来了,于此同时,她们的胆子也大起来了,这时候小姐便喊道:“父亲!母亲!你们快来看看这里有个人”。

老两口闻听赶紧走了过来,他们一看都大吃了一惊!像这样的事别说是他们,的了谁都觉得意外和心里害怕。因为,小公子沈英杰是全副武装,不但身穿盔甲还带有兵器,并且,身上还沾染了尘土和血迹,就好像刚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李国忠大老爷虽然见多识广,可他是个文官这样的事很少见;而夫人和小姐都是女流之辈,平常不出三门四户,别说看到杀人了,就是见了旁人杀鸡她们都害怕。于是,那李老爷就问道:“大胆的狂徒!你想要干什么?怎么到我们花园里来了?”……

小英雄一看老主人问他,就慌忙拱手施礼道:“请您老人家千万别误解,小生本是落难之人,只因路过这里,怕遇上了生人才藏到花丛中,恰好被丫环姐发现她就喊叫起来!却惊动了你们全家人真是对不起”。

李老爷又问:“你是什么人?姓甚名谁?为何到此?要说实话不许隐瞒!若用谎言戏弄,我就让人把你送进衙门里,让官家去查办”。

小丫环荷花也在一旁两手挊腰,哪个神乎其神劲,就好似大堂上站班的衙役,让人觉得有趣!她还接过话茬说:“快讲!若不说实话马上就把你送到官府里,让大老爷用刑具好好地侍候你!看你是说还是不说!”这正是:

英雄因落难,被人要送官;

怀疑是盗贼,实际却很冤。

此刻,小英雄眼里噙住泪花心中非常难过,他心想,人该三枪死怎么也脱不过一铁叉,既然到了这个地步我就合出来了!干脆就给他们说实话,大不了到最后一死了之,看他们能对我怎么样。于是心一横就把家乡居住,爹爹是如何遇害的,全家又被抄斩,自己还是朝廷的要犯,正被官军四处捉拿,从河间府追到此地,因误入了死胡同走投无路,才弃马越墙跳进花园。却好就碰上小姐与丫环来园中赏花,怕惊动了她们,自已才隐身到花丛中,结果最终还是被小丫环发现,才有了这一幕!小英雄就如竹筒子倒豆子_直来直去!而且是一粒不剩的,从头至尾详详细细说了一遍。

那李老爷听了就不由得一阵心酸!让他马上就回想起了,当时在朝堂上,所发生的这件事情,由于他始终都在场,也从头到尾是最清楚不过了。然而李国忠老爷也明明知道,沈王爷因去西宫院探病,而死得不明不白!可是又没有证据能说明,老王爷死的很冤屈。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事情本是发生在皇宫内院里,其他外人是不容易知晓的,而又牵涉到西宫娘娘,并且,还是当今皇上亲自定的案,也可说成了一桩铁案,此事又非同小可,谁都难翻。再者说,谁又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老虎鼻梁上蹭痒痒,就是在当时,谁要敢说别的或给老王爷保本,都会立码引火烧身!所以就没有人敢插手。

后来,奸贼张番又在皇上面前,煽风点火趁水合泥,劝说皇上让其斩草除根,抄斩沈家满门以防后患,而这一切都让他,痛心疾首非常难过。在那节骨眼上,他也和其他的同僚大臣们一样,就是有想法和看不惯,大家也都只好忍住而敢怒不敢言!所以,全都抱住葫芦不开瓢,也干脆来个不吱声。特别是那些和沈家有点关联的大臣们,还生怕受到连累,就没有谁敢出来为他们说句公道话,才使老沈家一门直到最后,都冤死在了九泉之下,这也是一桩历史大冤案,真是可悲、可叹!……

过去,老王爷在世的时候,他和李老爷的关系也不错,自从沈家出了事以后,李老爷心中一直是耿耿于怀,但他也没有啥办法,为老沈家鸣冤叫屈和翻案,就只好把一切愤怒都隐藏在心里。他们对老沈家都是非常同情的,因为都知道沈王爷对大明朝忠心耿耿,一生都是为了国家的江山社稷,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到头来只落得那样的结果,又使全家人受到株连,所以,就常在被地里为他们鸣不平。

常言说怜悯之心人人有之,李老爷又仔细地看了看小公子,见沈英杰仪表人材,真可谓是国家栋梁,可是现在却到了这种地步,也就对他产生了怜悯之心。他心想,这孩子也太可怜了,一家人全死在了,西宫娘娘和奸臣们的屠刀之下,现在,老沈家也就剩下他一人了,还被官军到处追杀且又无家可归。如果今天我不保护他,及顺便拉他一把,他就很难逃出奸贼张番的魔掌。要是哪样的话我从良心上也过不去,也更对不起他死去的父母。他们老沈家也就只有这一根独苗了,他若要一死,他们家的案子也就甭想再翻,大仇也没有人给报了,沈家一门不光成为千古冤案!同时,也陷我于不仁、不义,我则成了历史罪人,今后要被世人指戳脊梁骨,不光毁坏吾的名节,还丢我祖宗的脸。罢!罢!罢!也讲说不起了!反正今天是豁出去了!哪怕冒着杀头之罪,就是在压上身家性命我也得保护他,要给他们沈家留一棵苗,就是这个主意。

然而,不光是李老爷在心里盘算着,如何搭救小公子的计策,就连他们家的其她人,也都在各有心事。就先说老夫人吧!她也是个菩萨心肠,一生都是念佛诵经,吃斋好善,施舍钱财,救助穷人,也最愤恨人间不平事。特别是,当她听了小英雄的诉说后,便可怜得伤心流泪,就不由自主地叹息道:“唉!看来这孩子是真正的可怜”。

再看那凤英小姐的表情更是捉摸不透了,她的脸上,就像是一张白纸,平时安静坦然,心中无忧无虑!可也不知道这会儿她是怎么了?只在旁边一声不吭地愁容满面。其实现在心里,就好像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一样--七上八下!就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楚,更不知是为什么!……

要说李国忠老爷又是个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人,他把老伴叫到了一边,俩人拉了个背场小声商量了一下,可谁也没听到他们说了些啥。原来是李老爷把自己,要搭救公子的想法告诉了夫人,他得先让夫人同意了之后,才能去办这件事!谁知把话一说出来,夫人就欣然同意了。并且,还和他早想到一起去了,老俩口商量了以后,夫人又把女儿叫到一边做了工作!岂不知,他与丈夫李老爷是想把,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小公子为妻,招小英雄沈英杰为倒插门女婿。由于,不能一开始就把这事挑明了,还得再作进一步商量,需要慢慢来,所以,眼下先得应付搭救人的事,想让小英雄暂且到,女儿绣楼上躲避一时再说,她们考虑只有那里才比较安全。就有老夫人给女儿做工作,谁知此事一说出来,只羞得小姐颜面通红,她胸前如鹿撞,心里怦怦只跳!是羞答答不好意思。因为过去的封建礼教也多,而男女之间是有别的,要随便接触就为授受不亲,如果说让一个年轻小伙子,到她绣楼上去那又成何体统?不光会招非议,也使她以后不好做人。

老夫人正与女儿商量此事,那李老爷却在一旁对小公子言道:“孩子呀!这半年多来也让你受委屈了!实不相瞒,我和你父都是同朝奉君,同殿称臣,关于你们家的事,老夫也是了解的。可在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你们家会遭此劫难!说实话,我是非常同情和惋惜你的不幸。如今,你还仍然被张番带兵捉拿,到处都无有藏身之处,老夫我想保护你,不如这样吧!你就先在我家住下来,躲避一段时间,等过了风声之后,再去逃命你看如何?”

小英雄沈英杰听了此言语是感动得热泪盈眶,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他是泣不成声连连叩头道:“多谢老仁伯一家人的大恩大德,使我莫齿难忘,终生难报!我就是下辈子给你们当牛做马,也报答不完你们的恩情!”小公子说着则泪如雨下!有道是:

英雄遇难又获救,刻骨难忘记在心;

知恩图报不忘本,一生感激李家人。

李老爷道:“贤侄快请起!”随后,他又指着老夫人和自己的女儿,向小英雄介绍说:“这是我的老伴和小女!你们就认识一下吧!”

小英雄闻听就赶忙走上前去,给老夫人施礼道:“伯母在上,小侄给您叩头了!”

“贤侄免礼,不要客气!请快起来说话!”老人家说着,是只高兴得合不拢嘴。

接着,公子又向小姐拱手施礼道:“贤妹!我这厢有礼了!”

凤是姑娘也裣衽为礼,道了个万福!

夫人说:“女儿呀!如今这位沈仁侄正在难中,他被朝廷大军四处捉拿,弄不好一会儿军兵就要进府搜查,方才我和你爹商量了,我们家不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在这关键时刻,咱们家要帮他一把。我和你爹分析,也只有你的楼上较为安全些,所以想让你把他,带到你哪里去暂且躲避一时,等到风声过去,平安无事了再说你看如何?”

凤英姑娘本是个知书达理的人,方才又听完了小英雄的诉说,心里已经非常同情他,当闻听了母亲的话以后,是胸中突突直跳,脸上泛起了红润,则羞答答地不好意思了。书中说过,过去封建社会里,犹其是男女之间是不允许随便接触的,如果在一起为授受不清,会遭旁人非议的,所以,小姐没有马上表态,可是也没有表示反对。错不了今天情况特殊,且又是父母之命她还能说啥呢?再说小姐心底善良,又见公子是个眉清目秀的美男子,也和自己的年龄相当,就触动了她的一颗纯真地少女心。凤英姑娘不光对小公子很同情,而且也产生了爱恋心!要说世界上的女孩子,也许可能尽都是这样,如果到了一定的年龄,她们心里想的事情就比较复杂,而男女之间的根神经线,就繃得特别紧。如果要是一提到这个问题,双方年轻人都非常敏感!所以这会儿姑娘就像是,小偷睡觉做梦说实话,是不打自招心里嘘。再说,凤英小姐还没有表态说话,小丫环荷花就在旁边,耐不住性子替她着急了,便慌忙摇着小姐的胳膊说:“小姐呀!这太好了!你不是整天嫌没趣和孤单吗?这下咱们可有人陪伴着一起玩了,你就快答应吧!”

小丫环说话也直,结果也弄得小姐更不好意思了,遂说道:“这事全由父母安排,女儿遵照就是了。”

这一下可让小英雄受宠若惊!真没有想到李家会有如此举动,遂说道:“可就讨饶贤妹了!”

老夫人道:“贤侄不必客气,我们没有把你当外人,现在,保护你也是我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你和小女快上楼去!”

“多谢伯父、伯母的好意!”小英雄又向李老爷和夫人施了一礼!便告辞随小姐与丫环一起走了!

小丫环荷花又是巧舌如簧,便在旁边调皮的说:“你要谢应该谢我和小姐!”

公子说:“对!对!对!也多谢贤妹和丫环姐姐了!”

小丫环调皮的说:“这还差不多!”

老夫人道:“荷花你不要光耍贫嘴,快领住沈家少爷走吧!”

“是!老夫人!”小丫环说着伸伸舌头变个鬼脸,然后就搀扶住小姐,领着公子回楼去了,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李老爷安排完了以后,就与夫人离开花园回到了上房,他们刚刚坐下,就见老家奴李春慌慌张张跑进来禀报:“启禀老爷和夫人得知,府门外来了不少官军将领,现正在府门口等候!说什么首先要求见和拜会老爷!同时还要捉拿一名姓沈的罪犯”。李老爷闻听心头一震,心里说张番那家伙可是个赖皮狗,我必须处处提防住他,他们还真像是馋猫一样,一嗅到腥味就会马上赶到,现在来得这么快,恐怕就是冲着沈公子而来。

要说元帅张番等人来得这样快也是自然的,咱们在前面已经说过,由于当时沈英杰被堵在了死胡同里,已经成了网中鱼、笼中鸟,眼看就要被生擒活捉。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英雄急中生智,要在危难中求生存,他却突然弃马蹿上高墙,跳了进了别人院内,随后就连他那匹马也在众人眼皮子底下,逃之夭夭给跑掉了。换而言之,就是官军大睁两眼,看着它逃跑的,结果,就让他们这群窝囊废,不光感到扫兴!却也成了狗咬膀胱,空欢喜了一阵子,而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如果要找原因的话也怪墙太高了大家都上不去,如果从一个角度讲,别人都能跳过去而他们跳不过,也只能说他们都是笨蛋!在当时元帅张番与众人,大家都着急可是却没有办法。所以,只好传令让陆续赶来的人马,先占领四门围住城池;随后张番就亲自带领众将,绕道来到前面大门准备进去搜查!反正找不到罪犯决不能罢休。那怕沈家小儿已经钻地下,这回也要挖地三尺把他从地缝里给扣出来,换而言之,就是非得把这家翻个底朝天,也决不能再让沈英杰给跑掉了。结果他部署完了以后,自己就带领着一帮人,绕大街穿小巷,转了一个大圈才来到府门前,所以就耽误了点时间。可是来到这里打一听,大家全都傻眼了!然而这家府第并非一般人家,却正是吏部尚书李国忠原籍老家来的宅院。而李老爷又是八府巡按,他是奉旨视察山东、山西、河南几省情况,以及黄河两岸灾情!眼下任务已经完成正要进京缴旨,路过此地就顺便回来看看,现正在家中。

元帅张番得知了消息后就倒吸了一口凉气,心说我真是该倒霉!这府里是谁家不好,怎么就会是他家?这叫用木刀割韭菜遇到了乱铁丝--碰上了硬茬!等于小鸡飞到热油锅里--麻爪了!说实话,像是在大冬天里往头上浇了一瓢冷水,也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这时候他手下的那些人,是你一言他一语说:“管他什么狗屁巡按尚书的,反正是罪犯跑到了他家里,我们是奉旨捉拿逃犯,属于执行公务,所以对谁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该搜搜、该查查,对任何人都不能,心慈手软和迁就客气!”又多数人都是这种意见;但也有少数人则认为不妥,他们的理由是:这样为莽撞乱来,说不定还会惹出大麻烦来。

又有人说:“麻烦就麻烦!难道说我们遇到的麻烦还少吗?再说谁还能怕他不成!”

还有人叫喊:“我们怕他个鸟!就是和他对着干又能怎么样?”

这时候,有个人却说:“官大压死人,鼻子大了能压嘴,不服教师挨瞎打,所以我等不要硬逞强!如若不信就必然吃亏”。

他的话音刚落,就听有人在旁边骂骂叽叽地道:“你是不是兔子胆,哪一辈子被人吓怕了,把你吓成这个样子!见了人就磕头,真是没出息。他是巡抚、尚书又能怎么样?不也是用两个肩膀扛住一个头,和咱们大伙有啥两样?再说他又不是老虎要吃人,我们也不必胆小如鼠,成为一个窝囊废。而且也更无须,拍他的马屁和遛他的沟子!大家说是不是?”他这一问大伙儿就更七嘴八舌,吵吵嚷嚷,成了一锅粥,是齐喊、乱叫、瞎扎呼!这正是:

十八口人乱当家,犹如蛤蟆打哇哇;

倘若想知后来事,且看下回再说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