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大唐血性男儿

铁门关之险,写在了六十年前经过铁门关的诗人岑参的《题铁门关楼》诗里。

“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深处谷底的铁门关两侧都是千仞的峭壁,抬头不见天日,关前的峡谷宽度不足十丈,是史上记载二十六险关之一。

看着眼前的险关,李宁终于体会了岑参嘴里的“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是一副什么场景了。

尽管还是炎热的八月,但是在这铁门关却感受不到一丝热气。

峡谷中的疾风让李宁不由自主的裹紧了披风,担忧地看着眼前连续两天都没有攻城的吐蕃大军。

虽然守关将士不多,但是地势险要,却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所以来再多的吐蕃大军在这二十里长的峡谷中,也铺展不开。

连日鏖战下来,吐蕃前军未进寸步。

反而为了防止守军再次冲出关隘,吐蕃人在距离关隘两百步的距离竖起了一道栅栏围墙。

为了不露出破绽,让吐蕃人相信守军是倾尽全力抵抗,牛豪横在铁门关做足了功夫,李宁听牛豪横介绍时,甚至一度怀疑吐蕃人能否叩开这道险关。

再说这里身后不到二十里就是于术守捉城了,到时候援兵物资源源不断。

如果不考虑预设战场在于术的话,吐蕃人怕是很难正面突破这道关隘。

要不要让牛豪横在守城时放放水?

李宁咽了咽口水,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演戏也要演的真实。

李宁看着眼前在峡谷中列阵的吐蕃前军,砸吧着嘴道:“要是黑炸药充足的话,峡谷中的这些吐蕃大军早就成死人了。”

……

就在第六日,李宁实在忍不住要求牛豪横放水时,连续数日没有动静的关前吐蕃军营突然躁动起来。

栅栏被打开,一队长盾手进入到关隘弓箭射程范围内,他们在关隘前一字排开,然后是长枪手和弓弩手在盾牌墙后面列阵。

最后数十名五花大绑的焉耆甲士出现在守军眼前,他们被手持大刀的吐蕃侩子手押送着,在防守严密的盾牌墙后一字排开。

其中最醒目的是一位没有披甲的白衣少年。

确切地说是白衣儿童,谷中的凉风吹过瑟瑟发抖,在一众甲士之中。

站在他旁边的赫然有焉耆镇守使杨日佑,那头白发凌乱不堪,他的身上血迹斑斑,一只胳膊无力地下垂。

此刻在关隘前面,他闭目傲然站立着,不愿低下头颅。

那儿童身高才刚刚到杨日佑的腰间,紧靠着杨日佑,幼稚的脸上视死如归。

得到消息的李宁看着眼前的一幕,眸子猛地一缩。

“城关上的守军听着!”

一位吐蕃偏将纵马前出,对着城墙上大喊道:“焉耆城已破,希望你们也能认清形势,开关投降!

我们大相给你们一柱香的考虑时间,若开关投降,他们这些人可活!

否则一柱香之后,他们必斩,关破之日,也是你们的死期!”

原来在吐蕃大军连番进攻下,焉耆城在第五日城破。

但是并不是吐蕃人攻破的,而是守城士卒中的焉耆胡人临阵叛逃,趁着休息间隙打开了城门。

三千守军还有数百不愿迁徙走的焉耆百姓大部战死。

焉耆镇守使杨日佑站在城头最高处,忍痛将自家女眷手刃之后,带着家中男丁向爬上城头的吐蕃大军发动了最后一次冲锋,最终力竭被俘。

他拒绝了尚塔藏的劝降,一心求死。

吐蕃人严刑拷打之后,没能从杨日佑父子俩的嘴里套出半点情报。

恼羞成怒的尚塔藏当即下令将被俘的杨日佑父子以及被俘军队中的唐人面庞的士卒带到铁门关口要挟守军开门,不然就当人质掩护吐蕃前军攻城。

因为在征战中,尚塔藏发现在西域抵抗意志最坚定的都是唐人。

所以他要当着铁门关守军杀掉这些顽固分子,将他们的抵抗意志在杀戮中击破。

“殿下,请受大唐安西都护府焉耆镇镇守使杨日佑一拜!”

杨日佑撞开身后挟持他的吐蕃士卒,往前一跪,大声道:“臣未能守得十日,无颜面对殿下……并非我等怕死,而是我们精疲力竭才被吐蕃贼子拿住。

还望殿下不要有妇人之仁,不用管我们,守护好焉耆通往都护府的最后一道关隘。”

这些焉耆守军连日鏖战,早就精疲力竭,才被吐蕃所俘。

被俘后,反而才有空好好的休息。

“孤知道,你们都是我们大唐的好儿郎!”

李宁含着热泪看着眼前的一切,他是知道杨日佑的家属都在焉耆镇,誓言与成共存亡。

不出意外的话,眼前少年应该杨日佑最后的家人。

卢十四看到眼前一幕,怒目圆睁,请战道:“殿下,让我出城杀一趟吧!”

李宁含着热泪,咬牙下令道:“不许!”

因为李宁看见了隐藏在栅栏后面的钩镰枪,那是专门针对骑兵的武器。

这次显然吐蕃人是有备而来。

只要卢十四冲出城就中了吐蕃人的下怀。

落马之后,身着着重甲的卢十四再勇猛,也不可能杀穿数百名枪盾手的合围。

更何况那钩镰枪也可以勾人腿。

卢十四不甘心道:“难道就这么看着他们等死么?”

李宁擦了一把眼睛,恶狠狠道:“那也没有铁门关被突破的影响大!”

李宁在此时展现出与他年龄不符的镇定与果敢。

杨日佑看到李宁的选择后,露出欣慰的笑容。

然后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他环顾左右,对身边的将士们喊道:“兄弟们应该都歇得差不多了吧,咱们焉耆军不是孬种,不能让关上的兄弟们为难……尕郎随阿爷……”

这时吐蕃偏将顿感不妙,连忙指着杨日佑道:“快堵住他的嘴!”

杨日佑轻蔑地一笑,一脚踹飞上前的吐蕃士卒,仰天长啸:“我辈中人,岂是贪生怕死之人,兄弟们和他们拼了!”

说罢杨日佑甩着满头白发,猛地撞向了身边白衣少年身后吐蕃士卒。

“殿下,保重!”

一名被绑的将士后脑勺猛地往后一撞,正好磕到了吐蕃刀手的鼻子,他乘机摆脱了吐蕃人的控制。

恢复精力的大唐甲士开始了激烈的反抗,为了不让铁门关的兄弟们为难。

他们一心求死。

吐蕃人没料到眼前这些伤兵各个都这般刚烈。

一时间铁门关外乱成一团。

幸存的大唐焉耆守军在双手被缚的情况下,用脚踹,用头顶,用肩膀撞,用牙齿咬……只要能伤到敌人的手段都用上。

但是更多的人没来得及反应就被身后的吐蕃刀斧手杀死。

那身体稍显瘦弱的白衣儿童,被吐蕃士卒撞到在地,爬到对方脚面上张开嘴狠狠地咬下去。

那名吐蕃士卒吃痛之后,举起弯刀就要刺下去。

“嗖!”

一支从城头上激射而来的箭矢将那名吐蕃士卒手中弯刀射飞。

“放箭!”

李宁将所有怒意化成那道龙吟。

顿时关隘上的箭矢如雨,带着守军满腔怒火射向了城关下的吐蕃人。

包括三弓床弩,瞄着哪里人多就射向哪里去。

射程达千步的三弓床弩射出的婴耳手臂粗的弩箭射击百步以内的吐蕃人,简直不要太犀利。

一支纯铁的弩箭射穿挡在在前面的盾牌后还能将五六个吐蕃人轻易地洞穿,穿成一串糖葫芦。

面对如此骇人的武器,吐蕃人的阵型大乱,不得不后撤。

在远处看到这一幕的吐蕃元帅尚塔藏皱眉看着铁门关发生的一切,眉头紧皱。

当即下令道:“留下一直千人,其余人马撤出峡谷!”

这时前军将军阙达德凑上前来问道:“大人,那这铁门关?”

尚塔藏眸子微眯,冷哼一声道:“就让他们先多活两天吧!”

尚塔藏不急不躁的原因有两条。

一是焉耆城内的粮食够大军吃半个月了。

二是他在等,等那支沙州来的奇兵。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