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5章 张昭南下

不过张昭选的第一站并非扬州,而是荆州,毕竟荆州在吴名的铁血手段下,已经成了铁桶,士族没落,军政大权都紧握在吴名的手心,成了真正的军政统一。

这样的政权,放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人敢轻易撼动,而且吴名需要名望,就算是大批流民涌入,他也不会不接受。

张昭一路南下,闻听他的消息,很多流民都靠向了他,途经豫州的时候,已经达到了五万人,这样的阵容,其实曹操轻易是不会放行的。

但是这时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毕竟他已经在筹谋夺取司隶,麾下兵马调动频繁,除了郡县常备兵力,其余人马都安排在黄河沿岸还有虎牢关。

黑山军答应了联盟,所以曹操必须做到万事俱备,就等黑山军进攻,曹操就能顺理成章的入主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乃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他不能放弃。

所以张昭也就安然无恙的离开了豫州,不过他避开了袁术的势力,绕道走扬州进入荆州。

可他刚刚进入扬州,才发现原来吴名已经对扬州下手了,派遣周瑜孤身前往敌营,凭借其自身士族的身份,还有巧舌如簧,他游走在各大诸侯间。

直到说服了陆绩,才将扬州原本相对平衡的局面打破,任何牢固的防御,其崩塌的前兆,都是第一条裂痕,而陆绩便是扬州的裂痕。

拥有了陆绩的势力,也就意味着庐江郡成了吴名的统治,毕竟庐江郡与荆州仅有一个薪舂郡相隔,作为扬州最北面的州郡,陆绩的投效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这意味着整个扬州被吴名的势力三面包围了,除了出海这条路,他们就是困兽。

其次,荆州边境可是有关羽和韩幸两位少将镇守,他们在益州平定之后,吴名就亲自为他们授衔。

作为为数不多的几个将军之一,这个名头就是其他势力,也莫名觉得心悸,所以就算这些诸侯都知道周瑜的意图,可哪里敢出兵征讨。

得罪了周瑜事小,要是引得韩幸加关羽共计100万大军前来征讨,那就真是下了地府不知道和谁诉苦。

张昭的智力可不低,属于5星范畴,比起张纮还要高一截。

所以他听闻这个消息,顿时就是大喜,带着流民直接改路,放弃继续朝荆州去,而是朝着丹阳郡去。

其实张昭的想法也不复杂,毕竟走到豫州的时候流民人数就有5万人了,人数只会越走越多,更何况还绕路了,到时候抵达了襄阳,估计人数会在十五万之间徘徊。

而且他带领的是流民,而不是前去投效的将士。

说白了,流民就是放弃了一切,没有生活本事的人,如果进入荆州,势必会给好不容易平衡下来的荆州带来麻烦。

别看人数不多,实际上这些流民每日的粮食消耗,都等同一支五万精锐的全身消耗了,吴名要养着你们这些人,也挺麻烦的。

毕竟说到底,吴名要安排他们吃还不够,还得为他们的生计作想,如果是一个两个人还好,这可是十五万人啊。

转走扬州是有好处的,毕竟前些年扬州的战火不比中原弱。

中原还有顾虑,诸侯势力纷杂,往往一个诸侯毗邻的势力在四个以上,牵一发而动全身,真正的大战都会在谋划好之后才行动。

而扬州不同,动不动就征兵,然后大战,然后再征兵,再继续战,战火就没有熄灭过,所以扬州毁坏的设施必然不少。

周瑜可没有时间在扬州耽误,所以他的要务便是第一时间修葺或者重建毁坏的民房、府邸等等。

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乱世中什么最不值钱,当然是人命了。

所以张昭打算见到周瑜后,就建议他征用流民,无论是从军还是成为民工,只要能让无家可归的流民吃上一口饭,他们就会对你感恩戴德。

那一日在宛陵县,作为丹阳郡的郡治,这座城池可不小,达到了荆州武陵县的规模。

听闻有十余万(到的时候聚集更多)流民一起来投,周瑜简直不敢相信,一般流民投效,顶天了就几千人,就连上万规模的都很少,而且一般是某乡或者某亭的长带领。

这样十余万流民一起到达,简直匪夷所思。

他亲自登上城头,恁是呆住了,这些流民虽然人数众多,可是却一点都不吵闹,一个个站得整整齐齐,就像是等待某个人审阅一般。

周瑜苦笑道:“遇到高人了,李将军,我亲自去清点粮草,你就在此处守着,安抚流民的情绪。”

李孝古怪的说道:“公瑾,你确定他们的情绪需要我安慰?”

周瑜扫了一样城下,说道:“估计是不用了,罢了,你就说明日傍晚开城放他们入城,到东校场暂居,我会安排放粮。”

李孝犹豫了一下说道:“公瑾就不怀疑……他们是敌军伪装?”

周瑜说道:“人数虽多,却面黄肌瘦,井井有条,却毫无气势,放心吧,这些人都是普通老百姓,只不过……有个不寻常的人带领而已,我倒是有些期待了,希望明天傍晚能有个惊喜吧。”

周瑜清点了一下粮仓,果真不愧是扬州,郡治粮仓中竟然有两百万石粮草,一人一周只需要消耗一石粮草,这样算下来,这批粮草足足能养活这十五万人三个月。

不过周瑜也知道,这是因为秋天刚到,粮食秋收的正是时候,而且还要供给丹阳郡的兵马用度,实际能分配给流民的,就只剩下六十万石了。

这时候李孝回来了:“公瑾,怎么样了,粮草够吗?”

周瑜说道:“非常够,这次把粮账记一下,扬州的粮草就不要优先提供给交州了,叫荆州方面自己想办法。”

李孝一愣:“这……是荀先生还有军师亲自下的令……”

周瑜咧嘴笑道:“将宛陵县的情况如实汇报,军师和别驾从事会明白我的考虑的。”

李孝点了点头,反正吴名说了这次以周瑜的意见为主,何况他也猜到了,周瑜恐怕是有利可图,又在心头起了主意。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