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想通

只不过对于顾千秋的问题。

大和尚却没有正面回答。

只是问了一句。

“秋道人没有上过学吧?”

这句话一出来,哪怕是以顾千秋多年的历练,都有点老脸一红。

这不就是变相说他是文盲吗?

但是对于老和尚的这话语,顾千秋却是实在生不起欺骗的想法。

“说来惭愧,幼时家中就剧变,只是读了族里的蒙学,就不得不辍学了。”

顾千秋回首过来,也不禁唏嘘起来。

除了小时候读了族中的蒙学后,之后自己的修行路能算得上曲折二字。

在御剑山庄,成为了别人眼中艳羡的大人物座下的剑童。

虽说一身根基是被打得坚实无比,古今罕见。

但是说实话,顾千秋对于修行的道理更多的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毕竟对那等大人物来说,他们关心的只是再往前一步,究竟是何,并不会关心顾千秋的求知欲。

甚至就连顾千秋的发问,也常常以等你上学了就会慢慢学会了来搪塞。

当然,这样的态度并不是说对顾千秋不喜爱,而是实在是大学教授与三岁小儿对话,解释多了怕他不懂,解释太简单又怕有问题。

因此对于这样的问题最好的答案就是,等你上了学就明白了。

大明帝国的学堂,那可是立足培养修行者基础的好地方,哪怕是宗门弟子,也都会在一定年龄入学。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学还没有上,这硕大的门派就没了。

之后一路辗转反侧,好不容易洗了个干干净净的身份投了那玄月门里去,但是这宗门更多的研究方向是术法侧的。

顾千秋还没有学多少,就被推出去做了个传销头子。

刚刚踏上人生赢家的第一步,就被老大等人抛弃了。

作为外人眼里的高层获利人员,顾千秋是隐姓埋名,再也没有混过那些检查严格的白道势力了。

之后的岁月,那就是一路流亡,别说上学了。

连那些大学府的门槛都没有见过。

所以对于不嗔和尚的问题。

顾千秋只能苦笑的摇了摇头。

然而大和尚却并没有露出一丝的嘲笑。

只是带着一丝的怜悯,口念了一句佛号。

他从顾千秋的摇头中也明白了过来,顾千秋这一路走来的不容易。

在大明帝国。

哪怕是中等人家的孩子。

就算是孩子天赋一般,都会将孩子努力往那些大学府里送。

更别提像顾千秋这般天赋的人了。

这个年纪达到真魂境,还没有什么靠山,一定是吃够了苦头了。

所以不嗔倒是很大方的解释起来,其实这样的东西,如果顾千秋是上过那些明国顶级大学堂的,必定会知道。

“秋道人,你知道真神境之上差的有多远吗?”

顾千秋摇了摇头。

别说真神境差的有多远。

哪怕是现在。

在众人眼中,他已经拥有了真神境之下顶尖的战力,但是他都不知道自己离真神境有多远呢。

不嗔和尚对于顾千秋的答案倒是也没有奇怪,继续自顾自的说了起来。

“老和尚幼时天赋不错,被寺里称之为天生佛子,十三岁的时候就结了舍利,十六岁就成了罗汉,但是到了六十岁那年,才懵懵懂懂,进了法身境。”

佛门的舍利境对应的是道门金丹境,武夫的真丹境;罗汉境应该对应的是道门元婴境,武夫的真魂境,而那法身境,应该就是道门的元神境,武夫的真神境了。顾千秋在内心,给他划了个等号。

只不过他也是对真神境的难度,在心里有了个预估。

他一直知道真神境的突破非常的难。

难道哪怕是在大明帝国,这等修行文明高度发达的地方,只要你进入真神境,就是人上人。

但是他也没有想到,有这么难。

以面前这位不嗔和尚为例,要知道,佛子这样的称呼,那不是一般人能够得到的,每一位冠以佛子称呼的年轻佛修,那真的是无愧于天之骄子这样的名头。

每一位佛子的莅临凡俗,那都是佛门幸事。在光网上,每一个叫的出名字的佛子,都拥有无数达官贵人,作为他们的粉丝。

每年的节日,光网上都会出现各种粉丝,为其斗富的场景。

而佛子也有三六九等。

像白马寺这种排名前三的佛道大宗,出来的佛子,可以说是最最顶尖的存在了。

而这样的天赋,品行都数一数二的存在。

竟然在六十岁才能进入真神境,真的是让顾千秋对真神境又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而不嗔和尚却问了顾千秋一个问题。

“秋道人,老和尚现在已经有五百余岁,你猜今日的老和尚和那六十岁时候的比,能几招获胜。”

顾千秋微微一笑。

这还用问吗?

在大明帝国。

五百余岁可算不上什么大年纪。

不说其他。

老李头那等洪武大帝时期的人还活到现在呢。

对于修行者来说。

影响实力的永远都不是年龄的大小,而是你对世界的认知。

因为在到达真神境这等境界后。

物质器官早就已经完成了极度的飞跃。

那种衰老的事件也早已经离这等存在远去。

正如前朝一位智者曾经说过。

“活到,学到老。”

只有紧紧跟随时代的脉络,对着修行界的日新月异更新的知识充满憧憬与向往。

那么无论你年纪多大,都会站在时代的最前沿。

所以顾千秋的答案是。

“五招之内。”

老和尚哈哈大笑。

“狡猾。”

但是他摇了摇手。

“事实上,一招都不需要。”

在顾千秋惊讶的眼神中,不嗔和尚补充了一下。

“过去的我,站在今日的我面前,我只需要一瞪眼,过去的我就得圆寂。”

差距如此之大吗?顾千秋简直是有点不敢相信。

不嗔和尚继续问道:

“你知道老和尚为什么要问你这个问题吗?”

顾千秋摇了摇头,直截了当的表示出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不解。

“答案很简单,真神境之上的修士之间的差距,比你想象的还远的多。”

或是感叹,或是感慨。

不嗔大师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惆怅。

“早在中古时期,神州大陆上处于百家齐放,诸子争鸣的时期。在那个时代,每一位被冠以子的修士,都是那个时期最强大的修士,他们以现代的目光来说,都是堪比真神境的强大存在。”

“只不过若是到了现在,哪怕是瀛洲随便派一个真神境的修士回到那个时期,都能出现以一敌十的壮举,秋道人,你明白是何道理吗?”

顾千秋点了点头。

这个答案其实也就是大明帝国修行文明的核心。

“今必胜古罢了,中古至今,百万年的岁月,哪怕是真神境的门槛都比往昔强盛了无数倍。”

此话一出。

顾千秋突然脑海中如暮鼓晨钟一般,敲醒了他一直觉得不对的地方。

只不过还不等他细想,不嗔和尚就点了点头问道。

“那你知道南胜天有多强吗?”

顾千秋突然愣住了。

他想了很多,这大和尚究竟说这些话是为何,但是他没有想到,他的问题竟然是这个。

南胜天究竟有多强。

这句话如果之前问顾千秋,他只会回答,他就是站在大明帝国最前沿的修士。

但是顾千秋明白,老和尚问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他之前的话语告诉了顾千秋。

其实一直以来,顾千秋以为,整个修行界如果以分数来打的话。

顾千秋分数是60分的话,一般真神境是70分,南胜天可能是99分。

但是现在老和尚的意思很明确了。

其实到了真神境。

他们之间的差距,比天和地还宽广。

百万年前,世间就已经有了真神境。

百万年时间过后。

这世间难道还只有真神境吗?

而站在世间绝顶的南胜天,又是何等的风采和强横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