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荣誉

“领导们到哪了?”

看着急急忙忙闯进来的杨三,杨建国急忙问道。

“已经到镇子上了,镇长他们正在迎接,村长让我带着你一起去村口等着。”

“唉,好好好。”

听着杨三的话,杨建国连忙放下手里的剃须刀和镜子。

草草的收拾了一下,略有些紧张的杨建国夫妇二人连忙跟着杨三一起向着村头的位置走去。

此时,杨刘村村头,同样也是进入村庄的唯一道路上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人群。

人群分列两旁,其中大多是杨刘村的乡邻,还有一部分则是听闻消息,赶着来看热闹的邻村与镇上的居民。

作为偏远的小镇,一直在市里处于透明状态的花桥镇的领导对于杨为国的事情可谓是重视到了极点。

狭窄的乡路两旁此刻已经铺上了长长的鞭炮,路边的树上也已经挂上了红彤彤的横幅。

[热烈祝贺杨建国之子杨为国荣立二等功。]

横幅上金色的大字极为的醒目。

横幅的前面则站着镇上请来的锣鼓队。

杨刘村村口的位置,此刻站满了花桥镇的领导以及市里派下来的宣传科的同志。

看着走出来的杨建国夫妇,人群列出一条道路,早早等候的各位花桥镇的领导热情的与杨建国打着招呼,而后将最中心的位置留给了杨建国夫妇。

被人群簇拥着站在中间位置的杨建国满面红光,从得知儿子立功的那一刻,杨建国激动的情绪就一直没有削减。

尤其是在感受到周围的村民对自己投来了艳羡眼神,杨建国内心的满足感更是到达了顶峰。

“建国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啊。”

“是啊,这镇上的领导啊都围着他。”

有人羡慕着说到。

“这算啥,我听说一会还有部队的大领导,还有咱们市里的领导也要过来那,你没看到那还有省台的记者在拍照吗。”

“怪怪,老杨家的祖坟这要冒青烟了啊。”

顺着人手指的方向看去,看着拿着相机正对着杨建国夫妇拍照的青年记者,人群里有人惊叹着说到。

“谁说不是那。”

艳羡的望着被众人围簇在中间的杨建国,人群里不时传来两声窃窃的私语,话语中无一表示的不是对杨建国的艳羡与惊叹。

这一刻,所有人都知道,一直贫苦的杨建国家要翻身了。

……

因为地处偏僻,镇上又没有拿的出手的企业,以农业为主的花桥镇显得极为的破落。

坐在车队最后面的车子上,趴在窗户上的杨帆左顾右盼,好奇的四处打量。

看着眼前这一座停留在记忆深处,但与印象中又有很大不同的小镇,杨帆不由得有些感慨。

时间无疑是这世界最凶狠的利器,可以将一个人,一座城,甚至整个世界都变作其从未曾想像过的模样。

将路上的景象一一与记忆中对应,想着后世花桥镇繁华模样的杨帆不免有些唏嘘。

若非是亲身经历,恐怕没有人会将此刻破落的小镇与记忆中那个高楼林立的城市联系在一起。

作为典型的农业城镇,花桥镇一直都像是被宿城抛弃的孤儿,几十年间,几乎停滞了发展。

而这种现状,一直到了杨帆上了高中之后,才发生了变化。

因为地理位置的优越,花桥镇被选为宿城高铁站的建设地址。

与之对应的是政府迁来的各种配套设施,和嗅到商机前来投机的商人。

便捷的交通,海量的资金投入加上政策的扶持,在杨帆上高中的那几年里,被列为都市新区的花桥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那几年的时间里,一座座高楼如钢铁森林般拔地而起,各种基础设施也快速的成型,几乎是霎时一般的时间,破落的小镇里生长出了一座新城。

而花桥镇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其周边几个村落的发展。

杨帆所在的杨刘村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在杨帆的记忆里,仿若一夜之间,村子里泥泞不堪的泥土路便变成了平坦整洁的柏油路。

原先一间间破旧的砖瓦房也不知何时变成了一栋栋高耸的大楼……

处在变革时代的花桥镇在时代的浪潮下,变得越来越繁华,也越来越富有。

但同样的,不可避免的是其变得越来越商业化。

这也是后来,尤其是爷爷奶奶去世之后,杨帆很少回来的一部分原因。

并非是发展之后的杨刘村有什么不好,而是它与杨帆心目中的那片净土相隔的越来越远。

……

车队缓缓驶过街道,街道两旁围满了好奇围观的人群。

市领导的车子开路,后面还跟着军车。

对于连一辆汽车都极为罕见的花桥镇来说,今天这样的阵仗几乎可以算得上这几十年来最大的一次。

围观的人群被早早安排好维持秩序的警察挡在街道两旁,纷纷好奇的探着头想要看清车子里的人。

在众人的围观下,车队缓缓停在通往杨刘村街道的末尾处,看到车队停止,早早便在此等候的花桥镇的主要领导们连忙上前。

“首长同志。”

“陈市长。”

迎上来的花桥镇的领导热情的打着招呼。

“你们也好啊,在这里等了这么久辛苦了吧。”

看着热情的众人,赵国栋礼貌的回复一声,而后轻声的说到。

“今天的主角是为国同志,不用理会我们,直接去为国同志的老家吧。”

“唉,好好好,。”

“首长同志,陈书记,前面就是杨刘村,为国同志的父亲和乡邻此刻就在村口等待迎接为国同志。”

杨刘村村口,看着立着二等功臣牌匾拉着横幅走来的赵国栋等人。

作为村长的杨立军连忙喊到。

“来了来了。”

听到杨立军的指示,一旁早早等候的村民急忙点燃放在道路两旁的鞭炮。

“噼里啪啦……”

“咚,咚,咚咚……”

原本早已准备好的锣鼓队也敲了起来。

伴随着鞭炮声与锣鼓声的响起,气氛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在锣鼓声中,佩戴着大红花的杨为国在赵国栋等人的簇拥下缓缓的走进了杨刘村的村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