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女帝的科研攻略32 植物科学家登基了……

摆摊的小厮不会说话,但是会用手比划,他快速摆手摇头,表示这个东西不能卖。

“五十两黄金,黄金,也不卖吗?”有钱老爷拿黄金比划了一下。

众人感叹:“你快卖了吧,五十两黄金也够多的了......不要贪心,小心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这个东西好亮啊,是能一直亮下去吗?厉害呀!”

“我刚才偷偷摸了,不烫手,一点也不烫手!太神奇了!”

郁锦音走过去,王公公发现这一次女帝的反应比看见那什么球的反应还要大,王公公放低声音:“要买下来吗?”

郁锦音犹豫了一下拒绝了。

她只是想不到短短时间内竟然有人发明了电灯。

一个一个小灯泡在中间的黑匣子上亮着。

五彩斑斓。

可以看出来,之所以五彩斑斓,是因为透明的玻璃罩子上被刷了五彩斑斓的颜色。

先不说这个时代发电要懂得哪些知识,单单是做成这种灯就很困难,它里面是真空的。

他的主人一定不简单,或许是朝中的大臣,会是谁这么有心呢?

郁锦音左看右看都没有看见这个摊位的东家是谁,只有三个小厮守着摊位。

郁锦音一行人只好停下来等等,看看这背后的能人到底是谁。

也许女帝的容颜太过耀眼,再加上王公公和一群便衣侍卫气势也不同一般老百姓,周围拢过来看热闹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了,原本拥挤的街道更加拥挤。

有人看看彩灯,再看看女帝,兴奋地猜测道:“你们看看那些随从,再看看那个人,会不会女帝啊?”

“应该是了!”

“打赌一文,她绝对是女帝!”

人群中窸窸窣窣的响声传来,越来越多的人将视线投向郁锦音。

但是因为彩灯太耀眼了,到处都是兴奋的嗡嗡议论声,把小声议论女帝身份的声音压了下去。

那么多人讨价还价,小厮直摇头。

他家主子说了,只做展示不卖,他家主子还说要是有人看有人摸,就随便他们看和摸,但是不能碰这个黑色的盒子,不然会触电的。

要是有人问罩子在哪里买的,就指指卖玻璃的人告诉他们是在卖玻璃的大汉那里买的。

有钱老爷子不干了,挥手叫下人来:“嘿?你什么意思?是嫌钱不够还是不卖?不可能不卖,既然摆出来就是卖的!来人把金元宝给我搬过来——”这位爷豪横不喜欢银票喜欢金元宝,买东西都让人扛着箱子出门。

小厮急了。

另一个人问:“你这个能亮多久?”

小厮比划天上。

有钱老爷心想,看了一整条街,还是这个有点厉害啊,能与日月同辉?

“八百两黄金,卖不卖?”

小厮摇头。

“一千两黄金?”

小厮更加拼命地摇头。他们家大人说了真得不卖啊,就是供人观赏,或者别的什么热爱发明的人看见后,可能会受到什么启迪,这才是大人摆放出来的初衷。

有钱大老爷不高兴了:“一万两黄金?把你们家主子叫出来,我买定了!一万两黄金!”

一道尖锐的男子声音打断这位大老爷的话:“这位爷,咱家看这位小哥是真心不卖的,大家伙就是看个热闹,高兴高兴!”

这位大老爷本想发脾气,但是一看王公公那雪白的头发,锐利的眼神,再联想到他似男似女的声音,最后目光再一落到中间被众人簇拥的女帝身边,还有什么不明白呢?

眼前这位是大名鼎鼎的女帝陛下!!

刚才提醒他的那位是王公公。

王富明白过来了,其实但凡他刚才往身侧看一眼,就能注意到这位气度不同凡响的少女,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像是被百姓们盛传已久的女帝陛下。

“草民拜见陛下——”王富跪下了,什么强买强卖自然是不敢了。他一开口,周围的人都呼呼呼跪下去。

那位哑巴小厮也立刻跪下了。

不同于王富的冒冷汗,百姓们的跪是喜气洋洋地跪,几乎是笑着喊出来的。

一声一声传到远处,远处的人也知道女帝陛下来逛闹市了。

因为北朝开始支持商业,所以才有了“夜市”一说。

也是因为李元青推行“夜市”这一举措,并且制定了可行的商税制度,仅仅推行的第一个月里,北朝的全朝的商税进项就高达一百万两白银。

这还只是商税。

由商税可知,百姓的收入也翻了数十番,从往年的食不果腹,到现在的月入几十两几百两甚至千两,早就实现了郁锦音所说的三年内让北朝子民们富庶十倍的愿望。

百姓们看见郁锦音,只有浓浓的喜悦和感恩。

转眼间,整条巷子的百姓跪了一地。

郁锦音让所有人免礼,表示她只是来看新奇,叫大家不必拘谨。

百姓们便只好起来。

在王公公教训王富的这段时间里,哑巴小厮专心摆自己的摊位,期间有七八个百姓大着胆子上前向女帝献礼——

“让一让,都让一让,这牛我们不卖了!”放在以前,谁要是敢买牛宰了吃牛肉,妥妥下大狱,但是李元青走马上任后,这些律例全改了。

以至于农闲在家的百姓们纷纷养起了鸡鸭鱼肉,甚至还组成海商出海捞海货。

“陛下!陛下,这是草民家里养的老牛下的崽,草民把它献给陛下,希望女帝陛下万、万寿无疆!!!”

郁锦音兴致不错,让王公公解银钱。

那人说:“小民送给陛下,不要银钱!因为陛下,小民过上了好日子,送给陛下!!”

周围的百姓都笑,郁锦音朗声笑道:“你不要银钱,那朕反倒不敢收了,朕治理贪污腐败没有什么功劳,只能以身作则了!”

那人听懂了,银钱是一定要收的。他只好收下银两,心绪欣喜地叩恩:“小民谢过陛下!”

将小牛卖给了陛下,这牛他可以吹一辈子了,于是捧着女帝的银两,心里好生得意。

紧接着又有人要送别的......吃的喝的用的,郁锦音将银两花出去后,实在不行没有办法了,打道回宫。

一群侍卫牵着牛,甚至还有一个侍卫提着一只鸭笼,它身后就有一群小鸭子排着队跟着跑,因为装笼子太麻烦,所以小鸭子都是跟在鸭子妈妈后面。

郁锦音让韩子安挑着喜欢的带走,韩子安挑来挑去,还是觉得自己的一对小鸡仔好,他将小鸡仔交给郁锦音,担忧道:“陛下,求您一定要让它们活下去。”

韩子安相信,郁锦音一定会有办法的。

“放心。”郁锦音接过小鸡笼,到了议政殿外面,要和韩子安道别,韩子安小心翼翼扯住郁锦音的衣袖,问陛下:“陛下,陛下您,喜欢我吗?”

郁锦音声音镇定道:“子安能歌善舞,朕很喜欢。”

韩子安心满意足地离开。

正巧从小飞上出来的李光和李元青,刚好听见议政殿前女帝对韩子安说的那句语气很甜美的话:“子安能歌善舞,朕很喜欢。”

李光眉头皱紧若有所思,女帝在男女私情上大胆热烈,他头一次知道她是这种性格。

这让他联想到了张媛......两年了张媛现在在何处呢?

当时女帝原本想要杖毙他们,但是后来改口,将他们流放到了边疆。

李元青和郁锦音对视片刻,李元青低下头。

“见过陛下,陛下新年万福!”李光回神,李元青李光一起行礼。

郁锦音现在没有什么心情见李元青,挥挥手让他们离开。

大臣们放年假,郁锦音也小小的休息了一下。

只不过,大臣们很明显不想闲着——

新年一过,陛下又涨了一岁,虚岁十六了,再不给女帝陛下找皇夫,难道真让一个舞姬当皇夫吗?

大臣们虽然在家里吃年夜饭,但是街上的消息随便找个人都能打听出来——

“女帝陛下和一位美男子在同福菜馆吃了年夜饭!”

“女帝陛下很宠那位韩姓美男!”

“女帝陛下是要娶皇夫了吗?有人亲眼看见女帝陛下在闹市的街角喂食韩姓美男八脚(角)鱼!女帝陛下看他的眼神满眼宠溺!!!”

说的有鼻子有眼,好像皇夫非韩子安莫属了。

这哪行?新年夜一过,大臣们就坐不住了!不说利益,只说女帝陛下那什么“智商”就肥水不流外人田!

议政殿里,郁锦音批阅奏折。

大臣一带着自己那好高骛远却一事无成的儿子来宫里,心里琢磨着儿子不中用就不中用罢,一张脸还是能看得过去,要是能讨得女帝欢心,也算是为家族做贡献了,将来再生个一男半女得了女帝亲传,乖乖,那可是比祖坟冒青烟更难修来的缘分啊!

所以他一拍大腿就这么定了,儿子自然不满意,满脑子之乎者也骂骂咧咧结果被老子强行拉进议政殿见到女帝第一面后就傻了眼!!

不待一号大臣开口逼他,他就跪下了:“小人见过女帝陛下,陛下新年万安!”

郁锦音看向大臣一:“何事?”

大臣一恬着脸陪笑扭捏道:“陛下,我这儿子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臣厚着脸求陛下给他嗯,在后宫安排个差事——”

郁锦音茫然,后宫什么时候缺人手了?

一旁的王公公险些憋出笑来,哪有说在后宫安排差事的,不过转念想想也是,女帝陛下选皇夫皇妃,选出来了还真是在后宫“当值”。

大臣一号磕磕巴巴绕了一圈,郁锦音总算明白了。

“再等等吧,朕现在无心选夫。”女帝是女帝,不是以前的皇帝,更不是等着配\\种的猪,随便拉来一头就能成事。

韩子安之所以留下来,是因为韩子安歌舞双绝,郁锦音累了看看他的歌舞能解乏,而且韩子安这个人很聪明,不会给郁锦音惹麻烦,他在一开始就很清楚他的地位。

这点,天下有几人能做到?

大臣一号败兴而归。

紧接着郁锦音接待了大臣二号三号,后面直接让王公公守在外面推脱有事不见了。

见过的人失魂落魄,这几人茶饭不思一心进宫当皇夫的心思,在没见过的公子哥里面也传开了。

过了年,郁锦音将改良过的桑树种子分发下去。

天气暖和后,她便带着人去后山上观察她种下的树苗。

姚起居郎和刘起居郎跟在身后汇报。

姚起居郎:“末官查到了,那发明‘新灯’的人住在安仁坊,臣跟上去查看,发现那小厮是李府李大人家的家丁。”

“哪个李大人?”郁锦音手下的李大人可多了,能发现并使用“电”的人,恐怕只有一个,会是她想的那样吗?“是李元青?”

女帝表情严肃,姚起居郎立刻道:“正是。”

“......”

说了不让他追随,他却硬是追上来一大步。

两个起居郎见女帝心情不甚好,又汇报了其他事情,整个北朝虽然才修了两个月的路,但是全北朝的行动力不容小觑,今冬以来不少走货的商家都经过了这些修了一截的路,所经之人赞口不绝。

因为是先主修郡县之间的大路,所以第一个方便的便是往来经商的商人,往年冬雪不便赶路,今年的路便好走了许多,因女帝修路挑了众人常走,却最崎岖不平的一段开始修,万事开头难,难的事解决了后面的就简单了。

两人又说起织布业,以前的纺车只能同时纺织三根棉线,现在除了一种新型纺车,能够同时纺织三十根棉纱,也就是新纺车的出现,让棉纺织业的效率一下子翻了十倍不止!

郁锦音点头,这人确实厉害。

“后面这些发明人是谁都要打听清楚。”郁锦音也要查看商部官署留存的专利函,百姓们有发明创造是好事,朝廷这边一定要鼓励他们,另外商部也要创建一些方便百姓学习技能的的工厂,这样一来,接触到新鲜事物的人越多,新的创造也就越多。

说完了这些,郁锦音便叫来小黑,去统计今冬砍伐的树木。

北朝只有勋贵人家能用的起煤炭,普通百姓取暖都依靠上山砍柴。

北朝官方律例不允许砍伐成树,只允许砍一些断的枯枝或者灌木枝,当然干草和树叶也可以应付。

虽然朝廷不允许,但是私下看法的现象屡禁不止。

这不符合郁锦音提出的“环保”条例。

修路和人口平等的事都已经着手解决,唯有“环保”这一项还无从进展,接下来郁锦音主攻的任务就是环保。

小黑:“我们扫描了整个北朝的山区,今冬一共砍伐三万棵成树,小树约十万棵。”

不要觉着古人人口少,砍树就少,能大胆砍树的,一个冬天下来就不会只砍一棵树,甚至有铤而走险的人砍树卖柴,荒郊野外官府不可能时刻盯着,抓不到人也没办法。

树年年有人砍,但却不是年年有人栽。

年节后第一日早朝。

当这份资料被扔在各大臣面前时,大臣们不为所动。

女帝陛下最是勤政爱民,百姓冬天不砍柴怎么过冬啊?

“是是是环保重要,不然人类就会走向灭亡。”

“但问题是人类也得能活到那一天再说啊,现在不砍树现在就要冻死!”大臣们心里知道,但是也没办法。

女帝道:“所谓的朝廷律例不过是放在那里的一张空纸?”

刘升尴尬:“威胁震慑一下百姓,叫他们取材有度不要过分。还是有点作用的吧?”

高胡等人也点头,这部分律法,当年他们还参与制定过呢,高胡等人丝毫不觉得这律法有问题。

裴道生:“陛下有何解决的办法吗?”

“封山,封水。”简而言之就是拉出工部司,让他们造出铁网在山的外围圈起来。这样一来,不仅杜绝了猛禽猛兽伤人事件,还能杜绝砍树。

刘升:“若是有人顺着网爬进去呢?”

郁锦音正色道:“圈起来的山域,意味着猛禽猛兽更多。”言外之意就是百姓胆大无边,那她也没办法了。

这个主意似乎是不错。

至于家禽肉或者猪肉,这些都可以让百姓养殖,而且百姓们现在确实有很多人已经搞起来了大型养殖场,之前的阿秀就是一个例子。

有菜有肉,生活倒是不影响了,“那冬日砍柴......百姓们不砍柴怎么过冬?”

“朕听说,李爱卿研究出了一种新的能源——可以代替薪火、煤炭。”

李爱卿,众官员想都不用想,就转头看向李元青,除了他没人有这个本事。

李元青猝不及防被女帝点名,抬眼望进女帝眼中。

陛下何时知道了他的事?

全城的百姓都在传女帝最近在忙着宠幸那位韩姓美男,陛下竟然还有心思关注他的“电”?

女帝又用那种赞赏的目光看着他了。

郁锦音让李元青发表看法,李元青强行稳住心神,说了一遍自己的想法。

他用“电脑”查过现代人怎样利用电能,还为大臣们解释电能有好几种制造方式,风可以利用,水可以利用,阳光也可以利用。

大臣们听得目瞪口呆,是这样的没错,夜市上传出一种可以永亮的灯,当时刘升还洋洋自得,看,北朝的子民就是聪明,书院刚刚建好,发明创造就这么多了,等书院投入使用,全北朝的人读书后,岂不是人人都是伟大的“科学家”?

然而现实是李元青给了他沉重一击。

所谓发明都是他学习后搞出来的,算不得发明。

郁锦音依旧肯定他,赞美他勤勉聪颖,这项新创造即将造福不少百姓。

一部分挨过板子的大臣们不禁低头:哎?陛下不是对李大人有意思么?怎么毫无动静啊?这不对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