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将计就计,荀攸反说荀谌

两次争夺徐州失败,又在淮南中了郑平的诡计,曹操痛定思痛下,自知以前对荀的大局筹谋过于轻视了。

倘若早按荀的布局方向去努力,哪还用去考虑让天子迁都的事。

天子在手,迁都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吗?

曹操想明白了。

郭嘉和戏志才虽然有智术,但毕竟只是寒门士子,又没多少家族底蕴。

再加上作风过于浪荡,郭嘉和戏志才在这颍川士人中时常被诟病,压根就不能凝聚颍川士族之力。

让郭嘉和戏志才去跟郑平斗,郑平甚至都不屑于跟郭嘉和戏志才在术上争锋,开局就是大势碾压。

北海郑氏在士族中的影响力太大了!

以术破略,就如同木枪破铜盾一样,除非双方的智力有明显的层次差距,否则是不可能以术破略的。

想要破郑平之谋,曹操能寄希望的,只能是颍川名门之后、能凝聚整个颍川士族之力的荀。

以大势对大势,才能扼制郑平替刘备谋划的大势。

因此。

在荀提出去关中散布童谣时,曹操没怎么多想就答应了。

董贼焚洛,天罚长安。

颍川龙兴之地,必出中兴之君。

这是荀替曹操谋的势,属于战略层面的大势。

如今关中大旱,士族豪强囤积居奇,谷米豆麦售价疯长,哪怕刘协亲自登台祈雨也改变不了关中乱象。

纵然张邈和陈宫多智,也无力扭转残局。

说到底,张邈和陈宫在关中,也只是一群外来者,名望影响不了关中的豪强士族。

倘若张邈和陈宫在兖州,或许还能凝聚兖州的士族豪强,一起平抑物价,共渡难关。

而吕布,更不可能有办法应对关中旱灾这种突发险情。

刘协迁都,已是必然!

而曹操要做的,就是一鼓作气将刘协迁徙至许县,达成荀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核心战略。

曹操不再迟疑,一面遣人去长安散布童谣,一面整肃兵马,打通许县至潼关的关卡驿站,用以应对突发变故。

而在青州。

荀谌乔装易容,自涿城下渤海郡,诈称寻亲访友,在乐安国的临济城寻到了荀攸。

“公达,数年不见,一切可好?”在荀攸的惊讶目光下,荀谌卸下伪装。

荀攸吃了一惊,连忙关门将荀谌迎到了后院,行礼问道:“叔父如何知道攸在此处?”

荀谌端起桌上的白水,大口大口的饮下,随后轻轻擦拭嘴角的水渍,笑道:“我自有打探你的办法。”

荀攸欲言又止,眼色多了几分复杂。

顿了顿,荀攸开口询问道:“叔父来此寻攸,不知有何要事?”

荀谌笑问道:“公达,我听说你领了蜀郡太守一职,为何一直留滞在青州?”

荀攸不假思索地道:“蜀中栈道被毁,难以入蜀。”

荀谌大笑:“公达何故欺我?栈道被毁,尚可走荆州水路入蜀。叔父猜你在青州,定然是有择主之意。”

“不知这天下群雄,谁有资格入公达之眼?”

荀攸顿了顿,斟酌道:“攸才疏学浅,不识这天下英雄。”

见荀攸说话迟疑,荀谌知道眼前这个在族中才智俱佳的侄儿,定然是藏有心事跟自己有疏远之意。

于是荀谌直言道:“公达,叔父也不瞒你。”

“这才来青州,是因为大将军听闻公达之才,愿以尚书一职虚位以待。”

“公达徒留青州无益,不如随叔父去涿城,以公达之才,定能助大将军统辖百官,匡定汉室。”

荀攸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静静的将坛中的酒水倒入酒樽之中。

看着清澈如泉的仙人酿,荀攸静静开口道:“袁大将军麾下,贤士如牛毛,又岂会寻不到一个可以统辖百官的尚书之才?”

荀谌笑道:“大将军麾下,虽然学者有如牛毛,但能论大势、有统辖之能的却少如麟角。”

“然,统辖百官者,必然是德行俱佳、又能明大势之人。”

“许攸、郭图、逢纪、审配、辛评、辛毗等众,虽有奇才,但皆不是尚书之才。”

“许攸性贪、郭图性嫉、逢纪性直、审配性专,辛评辛毗虽然忠厚但巧辩不足,其余人等,难堪大用。”

“反观公达,忠正能谋,能抚内外,如晏平仲善与人交,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德行才智,谁又能比得上公达你呢?”

荀谌的盛赞,并未让荀攸惊喜激动。

看着侃侃而谈的荀谌,荀攸的眼神更复杂了。

“叔父之言,过誉了。”荀攸静静的晃着酒樽,也不畅饮,只是在看这酒樽中晃荡的点点涟漪:“荀氏一族的族人,大半都返回颍川了吧。”

荀谌的脸色瞬间一变,语气也变得有些忿忿:“哼,一群贪生畏死之辈。跟着曹操能有什么好处?”

“兄长虽然年长于我,但对于大势的判断却不如我。”

“有袁大将军在,却偏偏要去助那个阉宦之后。”

“兄长不仅不耻与为伍,反而还将荀氏族人给召了回去。”

“若非如此,我又何至于在大将军面前唯唯诺诺,不敢轻易献策。”

“公达,我知你素来跟兄长的理念不合,因此兄长选择辞官回乡,而你选择了聚忠臣义士密谋诛董。”

“如今纷乱之世,选择一个明主才有助于家族的传承延续。”

“很显然,大将军才是当世最有可能扫荡诸雄的那个人。”

“若公达前往涿郡出任尚书,以我叔侄之能,定可力压许攸、郭图、逢纪等人,届时天下一统,你我皆会名留千古,再佑荀氏四百年。”

荀攸看向慷慨陈词的荀谌,不由暗暗一叹。

虽然自幼跟荀的观念不合,但荀攸是认可荀将荀氏族人迁徙回颍川郡故地的。

袁绍虽然当了北朝大将军,但并非能王霸当世,让群雄慑服。

青徐扬有刘备,兖州有臧洪,豫州有曹操,荆州有刘表,益州有刘焉,关中还有天子刘协及吕布、张邈、陈宫等文武公卿。

而在北方,袁绍还有公孙瓒和黑山贼尚未彻底诛灭。

袁绍,并非当世无敌。

涿城的天子,也未真的得到黄河以南士族的承认。

荀将荀氏族人迁徙回颍川,并无不妥。

“叔父,你来寻我,不单单是为了劝我去涿城当尚书吧。”荀攸岔开了话题,语气依旧静如淑女。

荀谌下意识的看了一眼院门,压低了声音:“实不相瞒,这次寻公达,亦是想打探刘备在平原国六营立旗、号称三万精兵要北伐的事。”

“文丑本想统兵南下,跟青州六营争锋,但被我拦下了。”

“我以为,刘备在平原国六营立旗,只是虚张声势,必然还有其他目的。”

“公达在青州许久,可否助我打探到刘备的真实目的?”

荀攸不假思索地道:“刘青州的目的很简单,他只想救公孙瓒罢了。”

“救公孙瓒?”荀谌吃了一惊:“公孙瓒窃据传国玉玺、驱逐刘虞,又跟大将军拥立新帝,刘备怎么还会想着要救公孙瓒?公达,你自哪里得来的消息?”

但很快,荀谌又反应过来,惊愕起身:“不对!公达你怎么会知道如此隐秘的消息?莫非你早已投效了刘备?”

荀谌的神经瞬间紧绷。

倘若荀攸投效了刘备,那自己秘密来青州岂不是自投罗网?

荀攸摇头:“虽然刘青州多次盛情相邀,但攸并未答应出仕。”

荀谌更是疑惑:“那公达为何会知道如此隐秘的消息?”

荀攸长叹:“叔父,在你来寻我之前,青州别驾郑显谋就已经先行来寻过我了。”

“攸在临济城少有人知,这间宅院亦是隐秘,叔父却轻易的寻了过来。”

“若攸没料错,叔父自踏入青州开始,就已经在探子的监视之中了。”

“叔父能寻到此地,亦是郑显谋故意为之。”

荀谌大惊失色,下意识的想到途中自称“阿亮”的少年,连忙问道:“公达在临济城,可识得自称‘临济城刘亮’的少年。”

“这少年谈吐不凡,想必在临济城亦有名气。”

荀攸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徐徐道:“那‘临济城刘亮’身边,是不是还有一个自称‘临济城郑逊’的少年?”

荀谌惊愕:“公达怎会知晓?”

荀攸将酒樽的仙人酿一饮而尽,轻叹一声:“那‘临济城刘亮’,本名诸葛亮,其兄长诸葛瑾是郑显谋的结义兄弟。”

“而那‘临济城郑逊’,则是诸葛亮的结义兄弟陆逊,乃是庐江太守陆康的从孙。”

“诸葛亮少年丧父,因为一些缘故对刘青州颇为崇拜钦慕,刘青州对待诸葛亮亦如子侄一般,因此诸葛亮时常会在不方便表明身份的时候,自称‘刘亮’。”

“有时候是临淄城刘亮,有时候是东平陵刘亮,这临济城刘亮估计是因为我在临济城,所以才诈称的。”

“陆逊同样少年丧父,因为郑显谋的缘故来到了临淄城,对郑显谋更加崇拜钦佩,常言要学尽郑显谋的兵道,于是在用假名的时候吗,也会以‘郑逊’自称。”

“此二人虽然只是少年,却颇为机敏聪慧,如今有心欺诈叔父,必然是受了郑显谋的指使。”

荀攸语气多了一丝复杂:“叔父你虽然乔装易容骗过了关卡驿站的军兵,却不知这青州境内,早已布置了大量的明哨暗探。”

“若非郑显谋需要叔父来见攸,叔父你根本就见不到攸!”

荀谌心中的傲气,顿时在这一瞬间被击溃:“怪不得,自见到公达开始,公达对我的到来,就没有半点儿叔侄久别重逢的喜悦。”

“郑显谋故意引我来寻公达,有什么目的?”

荀谌抬眼盯着荀攸。

从一开始就被郑平玩弄于股掌之间自己却不知晓,这让荀谌感到很憋屈。

若不是还有袁绍的任务没有完成,荀谌都想拂袖离开了。

“叔父,刚才攸就说了。刘青州的目的很简单,他只是想救公孙瓒罢了。”荀攸再次道。

荀谌微微蹙眉:“倘若大将军不放公孙瓒,刘备真要跟大将军决战?”

荀攸的表情依旧是古波不惊:“叔父,你既然阻止了文丑统兵南下,必然已经猜到了郑显谋的意图。”

“六营立旗,虚张声势,这是故意给袁大将军看的。”

“若文丑真的举兵南下,关中及六州之兵,皆会北上,郑显谋只需遣人游说,就能促成关中及六州之兵同袍对敌。”

“于袁大将军而言,此时决战,并非良机。”

“昔日强秦出关东,尚且不敢正面硬碰六国合纵之兵,也只能以连横之策,将六国合纵之兵分而划之,各个击破。”

“袁大将军今日亦是如此,虽然占了三州,但也不具备鲸吞天下的力量。”

“要定鼎天下,袁大将军最佳的策略,亦是要拉拢分化,令关中及六州互斗,坐收渔翁之利。”

“袁大将军,没有选择!”

荀谌的眉头蹙得更深了:“公达,这是你的想法,还是郑显谋的想法?”

荀攸摇头而笑:“攸跟郑显谋对弈,以南北之势论辩,连输三局。”

荀谌双眸瞪大,愕然的看向荀攸:“连输三局?公达你不会是谦让了那郑显谋吧?”

荀攸语气微微一抬:“刘青州昔日,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高唐令。”

“自郑显谋入高唐后,至今也不过四年时间。而这四年时间,刘备不仅当了青州牧,还是天子赐封的镇北将军、临淄侯,更有假节之权。”

“刘青州的义弟关羽,当了徐州牧、受封汉寿亭侯;郑显谋的义弟太史慈,当了扬州牧。”

“连袁术都被刘青州击败,青徐扬三州皆入刘青州掌控。”

“虽然刘青州麾下贤士众多,但替刘青州谋全局的却只有郑显谋一人!”

“郑显谋,可称刘青州的谋主!”

“反观袁大将军麾下,可有人能敢称谋主?”

“郑显谋以聚合对离散,又如何会输给我?”

“就以袁大将军欲征辟攸为尚书而论,叔父可曾想过,攸当尚书,许攸、郭图、逢纪、审配、辛评、辛毗等人,可会心服?”

“倘若他们心中不服,叔父此行又不能功成,回去之后又该如何自辩?”

荀谌的脸色,顿时变得惨白。

明日片区电路维修,早7点停电,晚上11点才会来电。相比不少读者兄弟都经历过。

保底更新一章哈。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