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呜呜,荒郊野地的有很害怕

李晋扬直接把他踹出门了。

李晋扬在穆曦上学以后时间充足,也有了足够的精力处理生意上的事。

“绝地”现在俨然是以李晋扬为核心的新势力集团总部。

曾经担心绝地开业,影响周边生意的人也从一开始的抱团,到逐渐和绝地搞好关系,借助绝地的繁荣带动周边消费。

怎么说呢?

人都是朝前看,也是朝钱看的。

辛辛苦苦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赚钱嘛。

钟三爷本来也想要参合一下的,结果好好的被李晋扬坑了钱,吃了个哑巴亏,气都气死了。

钟三爷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可钟一美拼命挡着,就差给三爷跪下了。

后来钟三爷看在钟一美的面子上,才消停。

李晋扬这人看着挺无害,给人儒商的感觉,可他个人的气场足,到哪都镇得住。

绝地新开,红眼的人不少,专门过来找事的人更不少,有人想分一杯羹,有人各种挑刺,是他破坏名声。

但绝地健全的安保机制被发挥到了极致,那些找事的每一个落好的。

对于谈判,正常情况下李晋扬不会出面,大多是方清闲代表,真要李晋扬出面的人,十有八九是重量级的中间人。

李晋扬看着好说话,其实很固执,他坚持的东西一点都不退让,人家说人家的,他只是笑,偶尔笑容很冷,不过绝对不会跟你吵。

等人家长篇大论完了,他也就站起来走人,说既然谈不拢,不浪费时间。

桌子上排了一溜的照片,过几天就是国庆节。

李晋扬没忘,十月一号是那丫头的生日。

国庆节学校放假,还是长假,连着周六周末,一共放了七天假。

穆曦一点都不想回叶家,不过她实在是没生活费了,再待几天,估计连回去的车费都没了。

穆曦提前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班长说完放假时间,大家都纷纷往宿舍跑,路远的赶着往车站跑。

摆大到叶家的路程,路上顺畅的话可能要四十多分钟,稍微堵一点就要一个小时,要是车多,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也是正常。

穆曦掏八块钱买票,看着找回来的两块钱,穆曦谢天谢地地拍拍胸口,身上只剩下十块钱啦!

她握着司机找的两块钱硬币上车,陆续又上了不少学生。

小型中巴车,坐的差不多都是摆大的学生,人家都是三五个男生一起上车,说说笑笑很热闹。

穆曦一个人,就坐在最后面一排,手托腮看着窗外。

中巴车摇摇晃晃地上路了,摆大本部有点偏。

主要是门前的路正在修,经常能看到正在修路的指示牌子,路一窄车再多就会出现堵车现象。

这地方的路平时才有交警,这个时候下班时间,所以傍晚这时间,最长的时间有过堵车三个小时。

有周边司机为了省事,会选择走小道。

知道小道的人不多。

原本就是田埂,后来堵车堵急了,有司机就发现可以走近道,于是,那地方硬生生被走出道。

地方虽然偏僻,但是不堵车啊!

就算两辆车万一迎面走来,马力足一点开过田埂也能过来。

司机开车前,直着嗓子跟学生们吼了一通,说是来的时候路堵得厉害,回去了要走小道。

那小道不少学生走过,几个男生就嚷着说走吧走吧,没事之类的。

穆曦没走过小道,白天有管控,不让走的。

反正车上不是她一个人,只要送到,其他都不要紧。

她看着窗外,方向和以前不一样,朝着田间小道开去,四周都是树,看着荒无人烟的样子。

穆曦看着有点怕,她晚上不喜欢往没有人烟的地方跑,看着就荒凉。

前方有个摆宴高架的通道口,上面是高架,下面是桥洞。

穆曦坐在车上,透过车窗玻璃看到桥洞下停着很多摩托车,骑手们三三两两坐一块聊天,不规律也不整齐,一看到有车辆经过就会抬头一起看过来。

穆曦听前面的男生在讨论,说这些车都是黑车,就是没有牌照私底下揽生意的人。

但凡在这地方抛锚,坐车的人下来,他们就只能坐这种车离开。

要价挺贵的,逮住一个客人就死劲宰。

大多数学生都不敢坐这种车,家长也提醒过他们不能坐,主要是怕出事。

前一阵电视上网络有报道,就有这种带客的摩托车主干的坏事,特别是女生,家长那是叮嘱了再叮嘱。

穆曦是没人告诉过她这些的,不过那是她的一种直觉本能,反正她不会坐的,她害怕。

中巴车摇摇晃晃开过去,穆曦也不知道怎么就松了口气。

她不喜欢那种氛围,不喜欢在荒郊野地里,看到那么多光着膀子叼着烟的男人,她觉得没安全感。

中巴车开过去十几米,摇摇晃晃往前冲了一阵,突然熄了火。

司机试着点了两次火,都没成功。

一开始大家都很淡定,结果时间一长,车上十几个学生坐不住了,七嘴八舌问司机怎么回事。

那司机叽叽歪歪的下车检查,也没说清楚原因,然后开始围着中巴车前前后后地折腾,拿着工具的就没停手。

原本路边的那些摩托车主们,一见中巴车熄火了,纷纷把摩托车开过来,对着车窗位置的学生问要不要坐车。

女学生没人敢坐,心里都害怕,不吭声。

男学生的有个带头的问到市区多少钱,人家报了价,讨价还价之后,四五个男生三三两两地下车。

两个人挤一辆摩托车,突突突开走了。

剩下七八个女生,个个脸上看着都挺紧张。

天也暗了,都过了半个小时,司机还没说能走。

有个女生开口问司机:“师傅,我们还得等多久啊?”

那司机的口音不像摆宴当地人,估计是周边地区的,粗声粗气说了声:“这个不好说,这车才买了半年,修了两次,上次还好,坏在学校门口,这次麻烦了……”

几分钟后,司机上来发车,吱吱两声后,失败了,再发动,竟然半点反应都没有。

坐在最前面的售票员是个中年妇女,“还不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