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

第五十六章

还安全些!

采取了宁望雪‘给’出的意见后, 当子们。

十根手指不够用的。

年纪太大的不行,年纪太小的也不行,娶没娶正妃的无所谓,最好

前朝的事还需要仔细斟酌, 但其他的事情却可以抽空办了。

当今夸了一回林如海教女有方, 之后还特意给宁望雪和黛玉封了县主。

大靖朝的县主没有封地食邑, 不过年俸一百二十两, 俸缎十二匹,也算不错了。

当然了,这个不错是对于宁望雪来说的。

一年能白得一百二十两银子和十二匹缎子,感觉就像提前领了养老金一般。

仍然对物价没有具体概念的宁望雪是用荣国府主仆们的月例银子做比较的。

贾母王夫人和李纨等, 每月二十两银子的月钱。凤姐儿和贾琏每月各五两银子月钱,宝玉和三春这几个姑娘和哥儿每月二两银子月钱。府里的丫头从大到小分别是一两银子, 一吊钱, 五百钱……

林家这边,贾敏一个月的月例也是二十两银子, 但她是当家太太, 一应使用花销都不用走这个银子。纵使是打赏下人也有专门的支出。

姨娘们按出身, 三到二两银子不等,后来姨娘们都出府了, 这笔开支也就省下来了。

黛玉是十两银子一个月,宁望雪来林家的第一年拿的是二等丫头的份例。第二年也就是去年,去年从宝玉那个狸猫换太子的消息传到扬州,贾敏要认宁望雪做侄女后便也开始拿十两银子的月钱。

其他份例都跟黛玉一样。

今年是宁望雪在林家的第三年,前三季都跟黛玉一样,每月十两银子外,现在又多了一百二十两银子的岁俸。

也就是说宁望雪和黛玉以后每个月都有二十两银子的月钱, 实现在月例上与贾母等人比肩的小目标了。

其实从去年秋天开始,宁望雪还拿到了庄子上的收成和铺子的租金。

宁望雪没留银子,而是让韩有福将得来的银子都换成黄金给她。

因她不像之前在林府那般只有一个住处,所以这些黄金也被借机放到了空间里。

银子在现代不值什么钱,金子却能卖上高价。

不过现代会查东西来源,每笔钱都得有来路,所以就算宁望雪存了些黄金在空间里,将来回到现代后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她也不敢拿出来。

话说,她应该是能回到现代的吧?

抛开收入问题,宁望雪也有一部分固定支出。

家里那八个签了死契的下人每个月的月钱和生活开销都由宁望雪自己支付。

除此之外,宁望雪还在她房中搞了个旺旺基金,她每个月拿出二两银子放到这个基金池里,由揽香和小满负责管理,用于她院里丫头下人的年节福利支出。

可以说揽香小满他们平时没有额外赏钱,但年节和生日的时候都会得到一份心意。

照顾她的丫头都是林府的丫头,宁望雪不是林家正经主子不能额外再发月钱,也不能经常打赏她们,所以便想到了这么个办法。

抛开宁望雪三人,当今还众当表扬了一回皇后侍疾有功,临危不乱堪为国母,借此告知所有人这件刺杀案与皇后无关。之后更是大笔一挥将小公主改了玉碟放到了皇后膝下充做嫡公主。

就莫名其妙得了个闺女的皇后:“……”

到也不必如此。

小公主仍是有些反应迟缓的样子,但这一路上天天跟黛玉在一块,可能是说的话多了,到是比之前好许多。

宁望雪听周嬷嬷提了一嘴,知道小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无人问津的环境下,反应与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弱于同龄人。

这么说吧,小公主在生母过逝,养母不上心,嫡母不过问的情况,身边只有几个内务府分过来的宫人。这些宫人是不会费什么心思跟小公主互动的。

用‘养活就行’的心态呆在小公主身边,哪怕他们也教了小公主说话,可不经常跟小公主说话,甚至是对小公主过于冷淡,那小公主也没办法像正常孩子那般活泼机灵了。

皇后并不是很喜欢这些庶出子女,可她却端得住嫡母的范儿,也稳得住情绪,此时在回京的路上,所以其他的就要等回宫后再另行安排了。因此等小公主被领到皇后面前后,皇后也只是表示了一下欢迎,又安排了两个宫人给小公主便罢了。

不过当今对外说了宁望雪和黛玉也算是机缘巧合下护了一回驾,所以当今封了二人为县主后,皇后和甄贵妃也都在回去的路上召见了二人,并且分别给了二人一份赏赐。

除了她们,贾元春也以贵人身份给了份她这个身份能拿得出来的谢礼。

对了,跟着当今出行的皇子王爷也都纷纷表示了一回心意。

这一趟出来虽然没有进入金陵,但宁望雪也算小富了一把。等回到京城后,留守在京城的妃嫔和皇子公主们也会送些谢礼给她们。

到未必是真想送什么东西,不过是想要在当今面前表现一回罢了。

……

回京的这一路,当今到是没再叫小公主和宁望雪黛玉去銮驾那边了。不光没让她们过去,在行宫下榻的时候也只是让人送了些御膳给她们仨加餐,而没让她们仨再过去吃饭。

明面上是忙,是胃口欠佳不想影响了小公主三人用膳食,实际上当今还是有些怕的。

不管是因为角度的原因还是衣袖的掩饰,当今都没看见宁望雪手上的电棍,所以他是眼睁睁的看着宁望雪伸出白嫩嫩的爪子握拳抵在刺客的小腹上,然后刺客就被电得不知今夕是何夕了。

当今以前只听说过拐子的遭遇,现在终于亲眼看见了那样的惨叫,那样的哆嗦摆子,那样的大小便失|禁……不想承认,可在他心里宁望雪带来的杀伤力比刺客要恐怖许多。

尤其是这位不光是个碎嘴子,还是个心眼不大,唯恐天下不乱,心狠手辣……死了还会位列仙班,能跟你秋后算帐的。

这祖宗既然不想让人知道她是电母转世,那肯定是有什么不能宣扬开来的原因。而且这种事情也不能让太多人知道,以免被有心人利用。

刺客那里问不出什么东西后,当今就让人送他们走了。除此之外还吩咐了一回戴权,宁愿多几个羊癫疯病人也不要将当时在銮驾上发生的事情传出去。

现代人称呼自己小仙女,本座,本宫,www.youxs.org。有时候失恋的人还会自称一段时间的‘哀家’,替必须早逝的前男友哀悼一回。

因这些个称呼只在跟熟悉的人玩闹或是偶尔中二的时候在自称出来,所以大多数现代人都将这种行为当成了一种自娱自乐的消遣方式。可那些相信玄学,且还拥有了读心术的古人就被成功误导了。

因为读心术系统的泛滥,这些事情已经不是当今想要混淆视听就可以的了。时至今日,宁望雪的‘身份’已经被不少人获悉,銮驾上的事情也更加让知情人笃定了宁望雪的身份。所以对于这个已经半公开的秘密,当今就是想瞒是瞒不住了。

现在暗流涌动,不曾摆在台面上,也不过是大家伙都心照不宣的配合宁望雪的‘低调’罢了。

这跟当今可没半点关系~

←_←

当今遇刺的消息比当今本人先入的京城,谁家有人跟着御驾南巡都会格外关心南巡的消息,听说当今遇刺后,贾敏第一时间派人去打听消息。

贾敏打听消息为的不是当今,而是林如海父女和宁望雪。然当日的消息还没打听到呢,黛玉和宁望雪封县主的消息却先一步传回了京城。

听到这个消息,还听说跟护驾有关,贾敏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宁望雪做了什么,而她家黛玉不过是坐了一回顺风车。

“老太太请姑太太过去说话。”消息传进荣国府,贾母等人听说了以后就派了丫头来绮霰斋请在娘家小住的贾敏过去。

没错,贾敏带着林遐回荣国府小住了。

林如海三人出京后,贾母便留了贾敏在荣国府做伴。贾敏虽然忌惮亲妈的读心术,可仍是带着儿子搬了过来。

绮霰斋和前面的四排院都是荣国府留给林家的,因此处到底是在垂花门外,贾家还在四排院和绮霰斋相连的院墙上开了个门洞,林家带来的下人都住在四排院,主子们住在绮霰斋。等将来林遐大了,林遐搬到四排院那边,姑娘们则继续留在绮霰斋。

说实话,听到贾母这么说的时候,贾敏心里还有些哭笑不得。

等林遐搬到四排院那边住,那得多少年呢?

如今也不过是老太太这个亲娘还活着,她这个外嫁女才会带着孩子回娘家小住。若他日老太太驾鹤西去了,她又怎么可能会带着儿女再回娘家小住?

其实这次贾敏带着林遐来荣国府小住,也有意让林遐与年纪相仿的贾兰贾琮他们接触一番。也因此不管心里怎么想,对于贾母的话贾敏并未反驳,而是笑着点头附和了她几句。

出了绮霰斋,贾敏穿过对面的垂花门便一路去了荣庆堂。此时贾母刚刚午睡起来,贾敏过去的时候正在吃灶上炖的补品,见贾敏来了,还让丫头给贾敏也端一碗。

没跟自己亲妈客气,到是坐在亲妈下首处一块吃了碗补品,娘俩个一边吃一边说黛玉得了爵位的事。

虽然县主的爵位并不高,但对于非皇族的女子来说,这也已经是极大的体面了。有了这份爵位,于黛玉将来做亲也极为有利。

黛玉才五岁,但贾母还是问了一回贾敏他们夫妇对黛玉的亲事是怎么打算的。

可能是知道了宝玉只是一个花匠,贾母待宝玉的热情也多少消退了些。对于促成宝黛婚约之事,也不是太上心。

她是了解她闺女的,只要她还活着就绝不允许黛玉给老二家的立规矩。

再一个,她闺女还活着,她也没必要非要将黛玉嫁给宝玉。

贾敏摇头,并不想跟贾母说太多对黛玉的安排。一是因为宁望雪的存在贾敏虽然仍旧亲近贾母,但却多了许多防备。二一个也是贾敏怕了荣国府下人的嘴,看着满屋子的丫头婆子,贾敏生怕她今天说了什么,明天就传遍整个京都。

“玉姐儿是我和我们老爷的头一个孩子,她虽不是个哥儿,可我们老爷看玉姐儿就跟自己眼珠子似的,便是鹤哥儿都有所不及。”只提黛玉在林家的地位,半点不提前程亲事。话落不等贾母说什么,贾敏便直接转移话题的说起了林遐启蒙的事。

林遐马上就三周岁了,虽然这一两年一直跟着黛玉和宁望雪听林如海的课,可到底不曾正式开蒙。林如海想要聘位人品好,也有真才实学,脾气耐性都极好的西席回来给林遐。贾敏有心提携娘家,也想给林遐找几个一块读书的小伙伴,便跟贾母提了一嘴。

宝玉和兰哥儿要不要一块读书?

两人都是二房的,那就再将大房的贾琮也添进去,叔侄三个一块跟着林遐读书,可好呢?

确实是件极好的事。

林如海正经科举考出来的天子门生,他又简在帝心,还是吏部侍郎,想要给儿子找个有真才实学的西席先生可比他们这样的人家方便多了。

“这事不用问你那两个哥哥,老婆子就能做主。回头人请了来,一应花费都由老婆子出,再在府里收拾一间院子给他们兄弟叔侄上学用。”话里话外都是要将小学堂立在荣国府里的意思。

原本就是看出来府里后继无力,再不好生教养下面的哥儿,百家家业就真的凋零没落了。贾敏不想将来一味的接济娘家,她也做不到对娘家不管不顾。

一是情份上未必硬得下心肠,二是真的不顾荣国府死活于林如海的官声不好,就是林遐和黛玉的名声前程也要受影响。因种种原因不得不管,贾敏这才变着法的想要尽一回人事,不想却听到贾母这样的打算。

瞧着这说法行事没什么问题,放在有规矩的人家,也能赞一句懂人情世故。可想一想荣国府主主仆仆,上上下下一贯的作风心性……贾敏抽了下嘴角,不禁心忖了一句:

【府里什么风气,您老又不是不知道。真将小学堂立在荣国府,我儿子就是天上的文曲星转世也得被带累坏了性情。】

贾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