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旱情初现,苏门的建议

“春天了!”

苏府,苏门感觉寒意更甚。

最冷的时节并不是在冬天,而是料峭春寒。

不过今天是剑法第二部分的开始。

经过这两个月的练习,苏门终于完成了李孝恭的基础剑法的教学。

苏门也见识到了古代教剑法的严谨。

“现在,开始教导你剑招!”

李孝恭说完,开始演示一遍。

随即。

让苏门开始自己来练剑。

苏门照着刚才的剑法来了一遍,丝毫不差。

“这几招你先练习一个月,一个月之后我再来验证!”

李孝恭感觉差不多,第一阶段的剑法应该可以完成。

“长乐,送李师父!”

苏门嘱咐。

长乐点头,随即送李孝恭出门。

“让公主殿下送我,真的是令在下受宠若惊!”

门外,李孝恭一脸恭敬。

“这里是苏府……”

长乐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但是李孝恭似乎还是没有改变。

只好作罢!

“那公主殿下,在下回去复命!”

李孝恭点头,不再多说。

长乐目送李孝恭离去,松了一口气。

她觉得这一次苏公子学剑法的决心是认真的,这寒春真的是不太舒服,苏公子依然是在乐此不惫地练剑。

丝毫没有受到寒意的影响!

……

长安城。

皇宫内。

李世民着急得不行,今年真的如苏门所说要大旱。如今已经是春分了,关中依然没有什么雨水。

今年,恐怕是要出大问题。

“众位爱卿,有什么良策改变这个问题?”

李世民问道。

“秉部下,微臣没办法!”

“此乃天灾,我等也束手无策!”

“钦天监说今年必然是旱季……肯定是要歉收。可是本来大唐的粮食存量也不是特别多,就算是把国库里的存粮拿去关中救急也未必可以解决问题!”

……

众位大臣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说出具体的对策。

毕竟是大旱。

谁也无法阻止。

除非从外地引水过去。

可大唐还要忙于应付外敌,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兵力。

突厥那边是缴获了不少粮食,但也就是杯水车薪。

依然是无法应对这一次的问题。

“既然无法,退朝!”

李世民深沉道。

因为关中即将大旱,长安城的粮食早就飞涨,现在去购买粮食也不可。

李世民有些后悔没听苏门的话,若是早些去准备也不至于搞成这样。

“陛下,微臣已经初步完成教导苏门剑法的任务!”

在李世民发愁的时候,李孝恭求见。

“你先下去吧……等苏门再需要你的时候再说!”

李世民吩咐。

“臣,告退!”

李孝恭还以为陛下有特别奖赏,看来是因为他没做到位。

不免有些失落。

但毕竟是皇上的指令,他只能先行告退。

“老房……你这么着急来宫中,所为何事?”李孝恭看到房玄龄着急赶来,一脸迷惑。

“出事了……上次苏门预测今年大旱。这都春分了,依然关中没有雨水……长安城内的粮食大涨。就连皇上想派人去赈灾也束手无策……粮食根本不够!”

房玄龄叹息道。

“原来如此……苏门这么厉害?怪不得皇上让我尽力教导他剑法……”

李孝恭是知道了苏门的本事,不由得惊叹。

“现在可不是跟你聊事情的时候……我要先去面见皇上!”

说完。

房玄龄着急地前往大殿。

“房爱卿,真的没办法了?”

看到房玄龄赶到,李世民深沉道。

“未尝没有办法……我们之前的从突厥那边得来的粮草暂时可以解燃眉之急。但是之后的事情就需要更多的粮食去解决……”

房玄龄缓缓道。

“那边的粮草,朕已经派人送到那边去,等到灾民没有粮食的时候,再派粮食……如今的问题是,这个大旱会持续。若是一个月也还好……也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李世民蹙眉道。

“此事不好说……毕竟是天灾!”

房玄龄回道。

“此次让你过来,朕想让你去苏门那里一趟,看看他可否有良策!”

李世民吩咐。

“微臣也正有此意……”

房玄龄点头。

目前也只能先去找苏门问问办法。

“去吧!希望苏门有好主意……”

李世民会意。

示意房玄龄前去。

房玄龄离开皇宫,马不停蹄赶往蓝玉县。

“老房来了!”

长乐见房玄龄来到,对着在不远处练剑的苏门说道。

“恩……你先去招待。我等会就来……”

苏门吩咐。

随即继续练习剑法。

过一会儿之后。

苏门才来到房玄龄身边。

“老房来我这里所为何事……”

在苏门的记忆中。

老房自从上次新年就没来过。

“此次有大事……关中还没下雨!”

房玄龄叹息道。

“关中大旱……终究还是来了!这只是开始而已……”

苏门深沉道。

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李世民会去祈雨,但是最终没成功。

最后不得不让平民百姓去关外乞讨。

这是最无奈的做法。

也是这一年,玄奘法师开始取经之旅。

“苏公子可知道持续多久?”

房玄龄问道。

“我也不清楚……”

苏门摇头,这个历史上具体多久也没记载。

“可否有其他办法来解决关中大旱的问题?”

房玄龄询问。

“不是已经打败突厥?那一部分的粮食应该暂时可以供应上……”苏门说道。

“的确是有粮食,但是皇上担心不够用!毕竟不知道灾情持续多久……”

房玄龄叹息道。

“这个好办……去其他地方种植红薯。红薯的周期不算是太长,而且主要是比稻谷更容易种植……”

苏门提议。

“去何处比较合适?”

房玄龄沉吟道。

大唐疆土挺大,但是找到合适的地方却是不容易。

“山南道!”

苏门给出了最具体的建议。

这里距离关中地区不是特别远,在这边种植是最好不过。

“的确是好建议,但问题是如何说服他们种植红薯……苏先生你有那么多红薯的种子?”

房玄龄疑惑。

“这个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把红薯交给他们去种,到时候必然有好收成。可以免费提供红薯苗,但是必须要抽出收成的一部分用于支援关中地区。”

苏门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