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90

那年杨小艳和杨柏,一起去农村插队。

抵达知青点的当天,村民用过年才享用的盛宴款待知识青年,那热情劲儿就象腾腾的火苗子,灼得人心里发烫。

他们知道,这场景是村民发自内心的,他们一定不能辜负。

令人感动的还有杨小艳另一种幸运,她和其他两个知青得到了老支书的特殊关照,被分派到大队伙房帮忙,这样下来,一个月能有半个月的时间不用下地干农活。

知青们起早贪黑地劳作,开荒种地,浇水除草,忙得不亦悦乎。

在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里,杨柏和杨小艳不仅学会了不少农活和技术,也懂得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仿佛在一个简短的的时间段落,这些少男少女们,个人的见识和技能,竟然有了突飞猛进的长足进步,有如神助一般。

老支书,是贫下中农出身,苦大仇深,阶级觉悟高,是知青接受再教育的最佳人选,他们也深以为荣为豪。

知青们朝夕相处,无话不谈,彼此间结下深厚的情谊。

大家多数是相互欣赏,很是融洽。

大家做事用尽心力,干活不挑不拣。

从不胡来,更不闹事,身上虽无战天斗地的大无畏气概,但也不是偷奸耍滑之辈,更没有粗野乖张的暴戾之气。

就既便是杨柏,在学校里,还是个十分淘气的的男孩子,青春的叛逆情绪,在学校的时候,还很显着。

可是,来到了这里,只知埋头干活,小车不倒直管推。

如果没在那件突然如其来的事件,杨柏在杨小艳的心里,真的变成了一个好知青了。

插队的第一年里,杨柏除了每天出工,挣农活的工分外,晚上还要在大队的实验田值夜班,能加两个工分。

这样一年算下来,杨柏挣得工分,可以说是全大队里知青最高的。

要是到了年底他一人分得的粮食,据说能是当年个人分粮食的最高记录。

到时候往家里传了捷报,非得乐得父母亲,眉眼里都是笑不可。

大队的实验田,位于离村子很远的半山腰上,紧临公社的渠干道。

而离知青点,还要有四五里地的距离。

虽然说这实验田,土质虽好,但地点是个偏僻之地。

周围有两个提灌站,早前这一片还是乱坟岗子。

凡是村民里遇到横死的、自杀的、不明原因亡故的,一般都会在这里草草掩埋。

所以这个地方,也就显得更加荒凉。

但大队的实验田之所以能选中这个地方,大概是山坡朝阳,再加上土质松软,稍作平整就能春种秋收的地块,虽说荒草丛生,但略加深翻、浇灌、晒晾、追肥,便成了一块肥沃的土地。

一天傍晚收工后,一起值班的知青小亮告诉杨柏,实验田旁边,三十多只鸡全部死于非命。

杨柏急切地问道:

“知道是谁干的吗?”

小亮说:

“怎么可能知道?要是知道了,还用得着来破案吗?”

杨柏有些担心的问:

“我们看守实验田,这鸡舍离我们那么近,我们能不能有责任呢?”

小亮摇着头说:

“跟咱有啥关系。这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坏人干的坏事;二是黄鼠狼等兽类贪了嘴。”

杨柏接茬说:

“如果真是坏人干的,那说明这坏人也很嚣张。这叫三十多只鸡呀!”

小亮点点头说:

“老支书刚才跟大家说,虽然说我们实验田的人已经排除了嫌疑,但也不排除坏人所为。我们切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当然,更不能排除是狐狸呀、黄鼠狼或狗猫狼所为。”

杨柏说:

“要真的像你说的也是,但奇怪的是为什么、不把鸡都带走卖掉或吃掉,反倒留在现场?”

小亮说:

“说的就是呢。”

两个人说着就来到了知青点,傍晚的饭菜香味已浓烈的飘了出来,引的杨柏和小亮加快了脚步。

知青们也都陆续回来了,正欲结伴靠近知青点吃饭时,老支书火急火燎地跑过来说:

“咱知青点的同志们,都提提建议,说说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吧。”

大家顿感上空笼罩着几分神秘的气氛。

原本老支书来到知青点,喜好蹲在房前抽袋烟闲聊着,今天却一反常态,都在外边站着,嘴里吸着用报纸卷成的黄烟,也不吱声。

直觉告诉杨柏,实验田有了麻烦事,一定和鸡这件事瓜葛上了。

想到这里,杨柏心里一紧,心脏随之咚咚狂跳起来。

他想走到窗根下,看看杨小艳是否在屋子里,可是,一时慌乱之下,腿肚子竟然抽起筋来,脚步趔趔趄趄,差点掉进路边的沟渠。

接着就开始了让每个知青面对这件事情表态。

听着听着,大家都不那么紧张了,甚至有人还说,那鸡死了,大热的天,肉可别坏了。

老支书用眼睛斜了一眼说这话的人,说:

“这么多鸡死了,多大的损失,你还惦念吃!”

慢慢的,杨柏的肚子饿过了劲,不再咕咕叫了,情绪也不那么紧张了。

轮到杨柏发言,他说:

“我怀疑是那些为非作歹的野兽,不管它是狐狸、豺狼、黄鼠狼还是狗猫,如何它们凶恶残忍,一经发现,必须就地解决,不留后患!”

听他义愤填膺这么一说,许多知青,也都纷纷表示赞同。

于是,大家开始你一嘴他一舌说起来,谁在附近见过狼,那眼睛绿的象一汪水,吓死个人。

又是谁曾见过祸害社员家里鸡舍的黄鼠狼,整个鸡舍的惨状,让人心疼。

还有人说,狗要是饿了,一样会吃小鸡,他就见过。

更有人说猫也可以做到!

老支书摸了摸上衣口袋,拿出一只空烟袋锅子,他巴塔了几口空烟袋,然后,用力把烟袋锅子敲着地面上的一块木板,说:

“你们说这有什么用?哪个咬死了鸡留下了什么证据?东一嘴,西一嘴,说的都是和这件事不相关的!怎么上报法?”

“我看是一定是狼!”

“我看是狐狸!”

“你们两个又说是狼,又说是狐狸的,亲眼看见真凶了?还是猜的。我看有这份能力的,那就只有黄鼠狼!能一窝一窝的端!”

“得得得!你们说的这些和刚才大家议论的,有什么区别?还不是一个样儿?”

杨小艳和几个女知青,早已做好了饭菜,但开始觉得这么严重的事件,在这个点在张罗着让大家吃饭,而且见老支书愁苦的蹲在地上,似乎不是个时候,于是,几个人也都站在窗前,一直观看着屋外的情况。

两个小时快过去了,大家由开始的紧张,慢慢的缓合了情绪。

杨小艳她们几个人,开始在屋内忙活起来,边往桌子上摆又热过的饭菜,边往屋外喊:

“老支书,饭菜都热了几遍了,边吃边说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