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该出手时就出手

《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似乎身上都有这样一个特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没有足够的胆量与气魄是做不到的。有些人有一个习惯性的思维误区,认为胆大的人必是膀大腰圆、外表粗犷的男子汉。其实不然,胆子是勇气、心态和智慧的综合外现,所以,哪怕外表纤弱的女子,也并不缺乏胆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好可能比男子汉表现得更有胆略。

我们来看看一位有智有谋的妇人的例子: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声势浩大,不久便入据长安,唐朝政权岌岌可危。沙陀部队李克用因一目失明,时人称为“独眼龙”。

他与其父朱邪赤心(因他镇压起义有功,被赐姓李,名国昌)一起,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公元884年,他引军渡河,大败黄巢军于中牟(今河南中牟),使起义军从此一蹶不振。后来便长期割据河东,与占据汴州(今河南开封市)的朱全忠对峙,连年战争。死后,其子李存勖建后唐,尊他为太祖。李克用的夫人刘氏,是一位有智有谋的巾帼英雄,可以说,李克用的成功,得力于他夫人刘氏的帮助。

李克用奉命带兵讨伐叛逆者,以救东路诸侯。正当李克用整装待发之时,朱全忠与杨彦洪共同谋变,倒戈攻击李克用。李克用措手不及,没与硬战,便仓惶逃去,心里好不愤怒,气得发狂。朱全忠很狡诈(后梁的创立者),眼看李克用逃去,谋杀不成,便灵机一动,将杨彦洪射杀,掩人耳目,隐藏自己叛变的真面目。但李克用并没有改变看法,他边逃跑边咒骂朱全忠,发誓要亲杀朱全忠。

李克用部下有人逃回,禀报李克用妻子刘氏夫人。刘夫人听了很是震惊,但她表面上却很镇静,神色不动,若无其事,并下令将那报告朱全忠叛变的人立即斩杀。她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此事,府内肯定乱作一团,说不定还会有人响应举兵叛变。那样,情况更糟,局面就没法收拾了。所以,自己不能惊慌,不能失去信心和自制,同时要封锁消息,要保持府中原有的安静,报信的人是信息源,当然应该将他斩杀。不久,李克用怒发冲冠地回来了。刘夫人仍保持镇静。李克用发誓要集中兵力,讨伐朱全忠,以解心头恨。可是,刘夫人却不同意,她说:“你此次带兵伐叛是为国讨贼,以救东路诸侯之急,并不是为了你个人的怨仇。现在,汴州人朱全忠叛变要谋害你,你当然很气愤,我也十分生气。我也觉得他该伐该杀。可是,如果你真的带兵去攻伐他,你的任务就完成不了了,而且也改变了事情的性质,变国家大事为个人怨仇小事。我认为,朱全忠叛变的事,你应该上诉朝廷。由朝廷兴兵讨伐他。岂不是更好?”李克用听了夫人这番话,茅塞顿开,怒火顿消,便听从了夫人的意见,不再结兵攻朱全忠了。但他还是给朱全忠写了封信,责备他谋变不道。可朱全忠却回信说:前夕之变,我并不知道,朝廷曾派使者来与杨彦洪共同谋事,必是他图谋不轨,发动兵变。现在,杨彦洪已经伏法,死有余辜,请你谅察。”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

刘氏夫人对这件事的处理很有分寸,有节有理,以大局为重,该出手时就出手,果断应变,沉着不慌,可谓胆大心细、理性做事的典范。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肯定有位精明的女人,倘若李克用不听刘氏夫人的话,或者刘氏夫人有勇无谋,无谋而乱,其结果如何,谁胜谁负,谁是谁非那真的挺难说了。

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出左手时就不要出右手,没有这份胆略和智慧,是干不成大事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