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一章:淞沪溃败(终)

www.youxs.org!

李德明等人已经做好了与松江共存亡的准备了,他的警卫部队已经全部派上了前线,现在身边只剩下十多个作战参谋和后勤人员,加上旅部的厨子、马夫等,也不到五十人。

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可能便是惨烈的巷战,最终他们将没有人活着撤离松江,所以李德明给每一个人准备了一支步枪和一枚手榴弹。

用他的话说,这是他们最后的光荣了!

“旅座,东门破了,日军已经入城了!”

“我们的部队呢?”

“柳团长战死,齐营长重伤,所部只剩下两百余人,被日军冲散后正在街道上继续与日军作战!”

“东门一破,南门那边肯定也守不住了,让宋海滨撤到城区,利用街道和建筑物阻击日军,咱和小鬼子打巷战!”

“是!”

这时,李德明对着早已经集合好的旅部后勤文职人员说道:“兄弟们,仗达到这个地步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如今的我们除了以身殉国外别无他法。6年前我们丢了整个东北,五年前我们丢了热河,这是我们东北军的耻辱,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血洗刷这耻辱,愿意跟老子赴死的,走!”

说完,李德明大步向前走去,身形决然!

“跟着旅座走,黄泉路上也有个照应!”

“走,杀鬼子了!”

“算老子一个,杀鬼子...”

然而,就在李德明等人刚刚踏出指挥部的瞬间,身后却传来了报务员的声音。

“旅座,南京急电!”

听到报务员的声音,李德明当即一愣,随即停下了脚步,大声问道:“南京方面?”

“是军委会的命令,他们命令我部立即撤往福山镇,进驻国防工事!”

“不可能,军委会的命令怎么会越过战区司令部以及军部,直接发到我们旅部呢?”

“旅座,错不了,肯定是军委会的!”

李德明当即接过电报看了又看,而后说道:“你立即确认一下,这封电报是不是真的?另外再给第108师发一封电报,问问他们是不是也接到这样的电报!”

“是!”

很快,报务员就再次返回来了!

“旅座,已经确认了,第108师也接到了军委会的后撤命令!”

“军座呢,他那边怎么说?”

“联系不到军部!”

李德明想了想说道:“我们现在还有多少部队?”

“能打的不到两千人了,而且很分散!”

“参谋长,你现在立即通知各部队聚拢,随时准备后撤,军委会的命令我们不能不执行!”

“是!”

“老赵,你带人去一趟军部的位置,将情况和军座说明,我在这里等你的消息。”

“是!”

接着李德明看了看表,而后再次说道:“现在是下午两点半,我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三点半一过如果还没有消息的话,我们就撤退,你们来得及和我们汇合那就汇合,如果无法回合的话就直接赶往福山镇!”

“明白!”

“好了,都去准备吧!”

........

此时战场的局势已经有失控的意思了,在接到南京方面的命令后,上海前线的部队人心惶惶,军心动摇,开始败退。

11月8日夜,日军凭借强大火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第67军损失惨重,日军遂占松江。

接着日军主力随即兵分两路,一部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直趋南京,主力则指向枫泾镇、嘉兴、平望。

9日,切断沪杭铁路及公路。

与此同时,日第16师团在中岛今朝吾指挥下在江苏太仓境内的白茆口登陆成功,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形成合拢之势。

而苏州河北岸的日军6个师团强渡苏州河后,迅速向两路登陆日军靠拢,淞沪地区中国70万大军顿陷危险境地。

日军第6师团与第9旅团,因得到上海战局已有变化的通报,随之,第6师团加快了行动速度,于11月11日攻占了青浦,在继续北进中,沿途避开与从上海撤退至该地区的国民党军纠缠,向昆山进军。

第18、第114师团则是在击溃当面的中国军队后,直奔嘉善而来。

而此时,沪西的国军已经乱套了,由于仓促之间接到了后退的命令,各部队都意识到了危险,因而争相后撤,唯恐自己给日军合围。

由于争先恐后,最后第三战区长官部也和前线的部队失去了联系,整个战局由有序后撤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大溃败。

自9日起,日军击退中国军队零散抵抗,连占虹桥机场、龙华、枫泾、青浦。

11日,日军进至苏州河岸,南市及浦东我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奉令撤出阵地。

当日,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

11月13日,从华北调来的日军第16师团先头部队在白茆口、浒浦口附近登陆,与第40师展开激战。

由于京沪铁路方面日军已由安亭向昆山进逼,而浒浦口登陆之敌又有截断支塘附近公路的可能,第3战区下令各部撤至乍浦、平湖、嘉善、吴县、福山一线。

14日,左翼军除一部占领昆支线阵地外,主力转移至吴福线。

当日,浒埔口登陆日军第16师团以一部攻吴福,主力指向常熟。

第21集团军掩护部队遂放弃昆支线阵地,撤往常熟,次日日军占领昆山。

随后,日军第11师团于14日占领太仓后,为配合第16师团攻取常熟,以精锐一部从水上前进,向昆城猢西岸吴福线上另一据点莫城镇进攻。

中国军队经数日血战后仓淬撤退,士气沮丧,部队完全脱离掌握。

淞沪之战从开局进攻死守防御,中国军都屡有上佳表现,但后期却由于指挥层的优柔寡断、指挥失当而造成兵败如山倒的大溃败局面。这不但使王敬久、孙元良、宋希濂等师及胡宗南军团损失惨重,更使南京失却了屏障。

空前惨烈的大血战,也使中国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3个月时间,中国将士伤亡达二三十万人,其中黄梅兴、蔡炳炎、杨杰、秦霖、庞家桢、官惠民、吴克仁、吴继光等10余名将军血洒淞沪,取义成仁,谱写了一曲舍生取义的悲歌。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第67军部分部队提前撤到吴福线,并对当面的国防工事进行了清理和整修,部队也全部进驻一线阵地,为上海撤下来的部队提供了一道安全屏障,这对于接下来的南京保卫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历史上,上海撤下来的部队到了吴福线知乎,部队便傻了眼。

只见国防工事大锁把门,工事破败不堪。

更糟的是,先前工事的钥匙都由当地乡、保长拿着,前线战败,这些地方士绅早脚底上抹油,溜得无影无踪。

工事打不开门,身后混乱的溃潮和日军追兵又至,部队立脚不住,再向后撤。

可惜国民政府花了数百万金钱、动用了4个师的兵力构筑的国防工事竟形同虚设,数年后法国马其诺防线的悲剧提前在中国上演了。

更重要的是,此前,日军统帅部曾规定华中方面军作战地域为苏州——嘉兴一线以东,但由于这样狼狈的大溃败,让日军看到了中国军队的虚实。

中国军仓惶溃逃,使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无意停止前进,反而决定乘中国军队溃败混乱之机向西追击,以期一举攻占南京。

因此在占领上海之后,日军前敌指挥部继续进攻。

日本参谋本部接到华中方面军关于决定向南京追击的报告,虽感到震惊,但随即表示同意。

随后日军迅速攻占常熟、英城镇,苏州亦同时失陷。

而国军这边,眼见第一道国防线没发挥任何作用,军委会便急了眼了!

蒋委员长亲自向前方指挥官下令,无论如何困难也必须死守现有阵地,但兵败如山倒,仗打到这份上了谁还听谁的。

为夺路西逃,连长竟敢开枪打死友军的团长,这种时候这种部队还如何指望,溃退之势无法挽回。

好在眼下由于提前有了准备,虽然溃败已成定局,但是却未必没有挽救的机会。

但这些都和马铮没有太大的关系了,此时的他也遇到了大麻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