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同室操戈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将坚持抗战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调到福建“剿共”。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在同红军作战多次受挫中认识到,继续进行“剿共”内战没有出路,决心联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李济深、陈铭枢等,共同走抗日反蒋的道路。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建福州南校场召开大会,决定成立新的国民政府,并发布了内外政策,提出:对外取消外国的治外法权,废除不平等条约,对内实行联共反蒋方针。

他们的行为在蒋介石眼里看来是反叛,造反。面对这一次严重事变,蒋校长绝不姑息。因此,放弃对苏区的围剿,调集10万大军南下平定叛乱。10万大军兵分三路向福建进攻,第一路总指挥是卫立煌,第二路总指挥是张治中,第三路总指挥蒋鼎文。

陈耀宗接到命令的时候才不过27岁!刚当上旅长不久,就干了一件让人颇让人寒心的事,率部围歼参加福建事变的第19路军部队。要知道,一年多前,他们还一同在黄浦江畔浴血奋战,共同御敌,现在却煮豆燃萁,手足相煎,真让人无话可说!

大军压境,福建人民组织约5万人的十九路军奋力抵抗,然而双方实力差距太大,在蒋校长的三路大军进攻之下,十九路军节节败退。

1934年1月15号,蒋校长的军队攻陷福州。发生“闽变”时,李默庵和宋希濂率部由赣东间道入闽。1934年初,一举攻下强固的九峰山,全军受通令嘉奖。

十九路军总部和其新国民政府分别迁往漳州和泉州。同年1月21日,在蒋校长三路大军强大的攻势下,泉州、漳州相继失守,在军事上蒋校长采取了强制措施,除此之外,他还派人偷偷的入闽,用金钱收买19路军将领。在军事打压,金钱辅助的情形下,福建事变很快就被蒋校长平息了。

福建事变事后,十九路军高层领导人出走,十九路军也在缴械后被解散收编。就这样,轰轰烈烈的福建事变从此淡出了历史舞台!

为了防止,今后此类事不再发生,蒋介石将19路军番号撤销。而该军高级将领通通下野,从此再也没有得到蒋介石的重用。而这个短暂,又辉煌的第19路军,也慢慢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退出了历史舞台。

红军这边,其实,形势的变化对粉碎第五次围剿十分有利,不少红军将领都提出要联合十九路军共同抵抗蒋校长。可惜,这些正确建议都遭到了博古一伙的反对。他们认为十九路军是反动军队,是蒋校长政府的帮凶,现在联合在一起是不符合红军性质的。

虽然博古一伙对此讲得头头是道,但红军高级将领都明白,他们害怕丢失根据地,所以不敢实行向敌人后方打去的方针。在左倾军事路线的误导下,红军坐视蒋校长调动军队围剿十九路军,甚至在军事上没有给予十九路军应有的支援。

当蒋校长腾出手来解决福建事变后,立即投入兵力对红军再次进行围剿。鉴于红军在武器装备和人员数量方面都处于劣势,因此丢失苏区根据地也就难以避免了。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红军便踏上了长征之路。这期间的辛酸泪,或许只有长征亲历者知道了!

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后,被迫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而此时的蒋校长也借着追击红军的机会,进入云贵川等军阀盘踞的区域,趁机将这些地区纳入自己管辖范围。

李默庵,这个前共产党员率部攻占红色瑞金,另一个前共产党员宋希濂亲自抓捕屠杀党的主要领导人。历史往往就是这么残酷,但是历史往往会在冥冥中嘲笑那些当年丧失了理想信念的人们。

鉴于平息“闽变”事件和剿匪有功,陈耀宗晋升为国民革命军上校,就任南京警备区警备一师旅长,就是原来宋希濂从日本军校留学回来时候的位置。

好不容易回到南京,陈耀宗感觉又安稳了下来,能过过自己的小日子了,不过陈耀宗在这个位置上也没有干多长时间,又出去留学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