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103章

老嬷嬷抱着小公主从产房走出来,她身后跟着二位产婆。

此时老嬷嬷双手捧上小公主,她跪下来行礼道:“恭喜慈寿太后娘娘,恭喜慈乐太后娘娘,恭喜皇后娘娘,丽充仪平安诞下一位小公主。”

本来瞧着老嬷嬷抱着孩子出来满脸喜色的宋太后,一听着此话后,她脸上的笑容是肉眼可见的淡去三分。

“好,丽充仪平安生下小公主,她有功劳。”贾祤在等了一会儿,见着两宫皇太后不发话。

这场面多尴尬,于是她开口,她说道:“芙蕖宫众人侍候丽充仪都有功劳,都赏。人人加一个月的月例钱。产房侍候丽充仪生产的诸位,人人再加两部的赏赐。”

对于贾祤而言,皇家的资源在她嘴里当然要大派送一回。皇帝添女,多喜庆的事情。这等热闹时候大方一点的好。

贾祤这开口了,宋太后就道:“皇后说的有道理,丽充仪诞下皇女有功劳。”

话罢,宋太后跟身边随来的嬷嬷也吩咐一声,让嬷嬷稍候给芙蕖宫送来赏赐。

宋太后这一说,钱太后也是一样的态度。

至于捧着小公主的老嬷嬷,宋太后也发话让其起来。至于小公主,宋太后抱在怀里瞧了瞧。

怎么瞧着,这公主太丑了。至少这是宋太后的想法。于是孩子就递给钱太后。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钱太后接过来抱抱,然后笑道:“今个儿辛苦皇后,皇后也抱抱孩子,这可是你名下最小的孩子。”

贾祤是皇后,钱太后的话也没有毛病。宫廷里皇帝哪一个儿女都唤她一声母后。

贾祤依着钱太后的话,也抱一抱小公主。然后她说道:“小公主的鼻子像皇上,瞧着挺讨喜。”

“这会儿还是让嬷嬷抱进屋里,让太医给请一请平安脉。”贾祤提议道。

这话两宫皇太后没反驳,于是贾祤把孩子又交回老嬷嬷手里。

太医与医女问过老嬷嬷身边的产婆,确认屋中一切收拾妥当。于是太医与医女是随在一众人之后,也跟着去里面给小公主请一请平安脉。

钱太后扫视一圈在场的妃嫔,她说道:“守芙蕖宫这般久,哀家也乏了,哀家就先离开。”

钱太后要离开,宋太后当然是一样的意思。

于是两宫皇太后先撤走。

待贾祤领着一众妃嫔恭送两宫皇太后离开后,贾祤的目光落在一众妃嫔们的身上。

贾祤笑道:“各位妹妹今个儿也辛苦了。这会儿你等若有心回去歇一歇的,也不妨离开就是。若想去里面贺喜一回丽充仪,也可随本宫一道进屋去。”

贾祤当然要去慰问一下丽充仪。守都守这般久,来了怎么能不在正主跟前露一回脸。

听着皇后的话,没谁真傻的离开。于是一众妃嫔随着贾皇后也进了屋内。

丽充仪自然瞧见小公主被请平安脉。待皇后和妃嫔们一一进来后。太医也禀了情况。

小公主一切平平安安,这一位皇十女的身子骨还不错。好好养着,将来又是长成后自然是一位明媚动人的公主殿下。

贾祤听着这答案就高兴。毕竟在皇帝嘴里,皇十女是要嫁到贾家去。

这身体健康就是最好的消息。人健康,身体好,这就是吉利的好事。

待太医与医女也领过赏,便是告辞后。贾祤才走到榻边,她瞧着脸色苍白如纸的丽充仪。

“辛苦丽充仪了。”贾祤也便是说一说客套话。

丽充仪的目光有一点唤散。她听着皇后的话,良久后目光落在皇后身上。

丽充仪勉强的扯起嘴角笑一笑,她回道:“嗯,谢皇后娘娘来探望臣妾。”

“本宫一直在外面守着,各宫妹妹也一样。便是两宫皇太后也守在外面,一直到丽充仪你平安诞下小公主后,二位母后方才离开。”贾祤还替两宫皇太后描补一下。

当然不能说皇太后的失望,只能说皇太后是等候的乏了。如今赏了丽充仪和小公主,也便不打扰产后的产妇休养和小公主的歇息。

这话丽充仪不怎么相信,毕竟皇后和各宫妃嫔们可进来瞧一瞧她呢。

丽充仪说道:“臣妾不能替皇上生下皇子,两宫皇太后不喜欢是应该的。”

丽充仪的语气有一点丧丧的感觉。贾祤听后,她忙道:“丽充仪,话不是如此讲。皇家公主多金尊玉贵的人儿,皇上最是心疼自己的孩子。甭管是公主,还是皇子,那身体里流着皇家血脉,天生就是高贵的主子。”

贾祤也不想这般说,这一说,人和人好像真的生来而不同。

可这一个时代就认如此,特别是草原上最认血脉。

生来是贵人,那就是贵人。生来是奴隶,那就是奴隶。想翻身,比着中原人更难。

中原人讲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草原上可以告诉你,对的,就是有种。就是这么的操蛋。

贾祤如今的说话,她就是顺着丽充仪的心思。

贾祤是想鼓励这一位产后的产妇,又不是来给对方添堵子的。这时候顺一顺对方心意,让对方安心的坐好月子。

贾祤这一想,也觉得自己这一位皇后不容易。

瞧瞧,丽充仪丧丧了,她还要安慰对方。

贾皇后一番宽慰,这前前后后的费不少嘴皮子。总算让丽充仪的神色振作一点。

贾祤也瞧着丽充仪的气色好一点。她吩咐各宫妃嫔有恭喜的话要讲,这会儿就赶紧,总不能一直担搁丽充仪歇息。

各宫妃嫔也就露脸一下,向丽充仪恭喜后。各宫妃嫔就是一一告辞离开。

等各宫妃嫔离开后,贾祤又对丽充仪说道:“丽充仪你也瞧见了,皇上待有子嗣的妃嫔总不同。你且瞧瞧,你膝下这一位小公主是皇上最小的女儿,皇上哪可能不偏疼一回。”

“母凭女贵,丽充仪,你的好日子在后头。如今只好好休养就是。”贾祤又安慰一番。

丽充仪这时

候的心情好受一点。她说道:“那皇后娘娘,臣妾想求您一桩事情。”

见丽充仪开口,贾祤笑道:“你讲一讲,看看本宫能不能帮衬上忙。”

至于答应不答应,也还得看是不是在职责范围内。

如果不在职责范围内,贾祤可不敢应了。

“皇后娘娘,臣妾想将来教导小公主草原语。小公主也可以替皇家和亲嫁去草原,收揽草原人心。”显然在丽充仪的心里,她一辈子困在中原,她想让女儿替她嫁回娘家。

草原对于丽充仪而言,那是魂牵梦绕的地方。

贾祤听着这话,她为难了。

这丽充仪的脑子有坑。她打小在草原长大,她对草原有滤镜,她觉得草原好。那是她对故乡的眷恋,这是人心底的感情寄托,这没毛病。

可小公主是皇帝的女儿,打小在皇宫里被锦衣玉食的养大。

小公主是能吃草原风霜的主儿吗?一旦小公主去了草原水土不服咋办。

还有草原真好?

草原真好,干嘛一直想着南下。还不是农耕比着游牧更容易建立起来繁华的城池,更容易安居乐业。

贾祤虽然觉得丽充仪脑子有坑。这可这是一个产后的产妇,如今还在坐月子。

贾祤安慰话,她说道:“丽充仪,公主殿下的婚事只有皇上能做主。本宫没有这样的权柄,不过本宫可以通融一二。”

“丽充仪你且好好的坐月子。待你出月子后,皇上一定会来芙蕖宫探望小公主。到时候你有什么请求,你跟皇上求一求。”贾祤一边微笑,一边宽慰话。

至于答应下丽充仪的请求,没可能。她只是继后,她不是皇帝。她真决定不了小公主的前程未来。

或者说贾祤心头有底,皇帝十成不会答应。

因为皇帝已经在前面跟贾祤提过,皇帝就盼着一位小公主。那就是跟随国公府的下一辈联姻。

目的特别简单,大夏皇朝就剩下一座国公府。其它的已经给拆开。

对于贾祤而言,她也觉得一座随国公府的存在多碍眼。这世间的事情不患寡而患不均。

一旦随国公府变成一座随国侯府和一座伯府,这就挺不错。

娘家人没亏,皇家面上亏一点,实则这算双赢。彼此都赢了。

最后在芙蕖宫,贾祤又留下来宽慰一下丽充仪,最后在对方有一点不甘心的目光中,贾祤离开。

离开芙蕖宫,回到昭阳宫后,贾祤跟女史问道:“泰和宫那一边递了消息,皇上可赏赐了?”

“泰和宫的赏赐消息还没有传回来。”司马女史恭敬的回道。

“那等等,待泰和宫赏了,昭阳宫的赏赐也安排人送去芙蕖宫。女史,记着注意一下,送去的时候一定排在两宫皇太后的后面送到。”贾祤吩咐一回话道。

“诺。”司马女史恭敬的应承下来。

不怪贾祤提醒一回,前头有宫人出过差子。昭阳宫的赏赐,居然在长乐宫的前面送过

一回。

这把贾祤恼一回。这人办事情怎么不长脑子。

长乐宫的风光也敢抢。若不是下面人真的无心,贾祤都想罚一回。

她头上两个婆婆,哪一个又是好相与的。事事让一让,贾祤觉得她轻省一点,也免得惹了婆婆们的不开心。

这一日的芙蕖宫挺热闹。丽充仪生下小公主,侍候的宫人们人人得着赏赐。

皇帝、两宫皇太后、皇后等主子们一一赐了赏。

各宫妃嫔们也给了贺礼。可谓是让丽充仪的小库房收获满满。

这一日,贾祤得着泰和宫递来的消息,皇帝在晚膳前会来昭阳宫。

贾祤那当然就跟女史吩咐一声,让御膳房老样子的提醒一回。

对于贾祤而言,宫廷里的日子就那样。她更担忧宫廷外的嫡长子。至于小儿子李煜一天一天的长大。这孩子压根儿对于十一哥这一位兄弟没什么印象了。

晚膳前,帝辇来到昭阳宫。

贾祤领着小儿子李煜迎了圣驾。皇帝对于小儿子那是自然爱不够。贾祤就瞧着这一对天家父子玩闹一番。

等晚膳后,消食一番,李煜这一位小皇子就去歇息。

贾祤这儿陪着皇帝还是在昭阳宫的小花园子里逛一逛。

帝后二人漫步,侍候宫人坠在远远的后面。

贾祤就提着丽充仪的事情,哪怕她不能替丽充仪说好话。可有些事情传递她的耳里,贾祤就不能装的哑巴。谁让她是皇后,中宫这一重身份就没有让贾祤装傻的时候。

“恒郎,索卓罗罗氏起了心思,她似乎想着让小公主嫁回草原去。”贾祤提到丽充仪的念想。

“绝无可能。”李恒说的肯定。

“祤娘,朕早已经提过,朕有心与你娘家结一段姻亲关系。朕的小公主便是下嫁,也只会嫁与勋贵重臣。好好的中原繁华不享受。去草原做甚,去喝西北风吗?”在皇帝眼中,草原本来就是中原人眼中的穷苦地。

皇帝又不是讨厌女儿,他故意把女儿塞去吃苦,他何苦来的。

“恒郎,你且听我把话讲完。”贾祤伸手,她执一下皇帝的手以示安抚。

“祤娘,你且一一讲来,朕一一细听一回。”李恒这时候神色淡然下来,他准备听一听枕边人的话。

“丽充仪不过刚生完孩子,此时还在好好的调养。我的意思也不过是暂时的拖一拖。等着丽充仪出月子后,一切从长计较。便是等小公主长大后,小公主自己若是乐意嫁去草原,那时候再议也不迟。一切还早着,就我瞧来皇家的公主全是聪慧过人。岂有人乐意去草原过苦日子。留在中原多好,还能一直见一见爹娘兄弟姐妹们。”贾祤这话的意思就明白,如今丽充仪在坐月子不适应大受打击。

如今就是安一安丽充仪的心,等着对方坐完月子后,这现实如何,她自然就会慢慢的想通。

“恒郎,你以为如何?”贾祤问着皇帝。

“罢,且依祤娘你的意思。朕暂时也懒得

理会索卓罗罗氏。待她出月子后,一切从长计较。”李恒也同意了皇后的建议。跟一个刚生产不久的产妇计较,李恒还不会做出这等没品的事情来。

见皇帝这里不恼,贾祤笑道:“恒郎,至于你说与我娘家结亲的事情,我心里是欢喜。就是小侄子八月降生,比小公主大一个月。这年岁上讲相当,倒也颇为合适。就是早早定下不妥当,皇家公主多尊贵,还是缓一缓的好。”贾祤想说的是小孩子早早订婚做什么,长大后相看一下,如果妥当再订下不迟。

真是订下了,搁这一个时代里这就没得更改。

因为是皇帝降旨,这可是圣旨赐婚。再是不好,那也得硬着头皮上了。

“那祤娘是等孩子们长大后再订下婚事?”李恒笑问道。

“恒郎,我那小侄子还没有入家谱,如今确实早了一点。”贾祤的脸上是担忧,她说道:“小儿平安无恙的养大本来就是消耗心力的事情。早早订下不妥当,皇家的公主不愁嫁。恒郎,你最心疼孩子不过的人,我相信你一定最是为小主公考量一番的。”贾祤打出慈父牌面。

李恒想一想后,他笑道:“朕再想想。”也没说答应,也没有说反对。

李恒跟贾祤议过小公主的事情。贾祤瞧着皇帝上心了,她也不再多言此事。

反正皇帝心里挂了号,后绪皇帝怎么安排,贾祤都不会再插手。皇帝的心意,她是不理会的。

谁让小公主是皇帝的女儿,皇帝如何考量,贾祤只不过是皇后,便是嫡母只不过建议一下。真做主,那就是皇帝说的算。

议过小公主的事情后,李恒倒是记挂起另外的一桩事情。

“祤娘,朕准备替烨儿订下一桩婚事。”李恒此时提话道。

“啊。”贾祤惊呼一声。

李恒握紧一下贾祤的手,贾祤收敛声音,她小心的问道:“不知道是哪一家的淑媛让恒郎觉得当配皇家媳。还是一位理想的未来太子妃人选?”

对于嫡长子李烨的前程,贾祤是有数的。嫡长子妥妥的皇太子人选,未来是要做储君的皇子。

那么李烨的嫡妻人选,这便是皇家太子妃的位置,未来的一国之母,那在皇帝眼中就是挑了未来母仪天下的皇后。

“金县子爵的女儿。”李恒不卖关子,他直接回话道。

“金县子爵的嫡长女吗?”贾祤想起皇帝当初随意一说过的话语。

“便是此女。朕瞧着很妥当,早早定下来。也早早安排教导嬷嬷去金县子爵府教导一番。”对于皇帝而言,这一个儿媳的人选不错,是真的不错。

就出身而言,堂堂子爵的嫡女坐一坐皇家儿媳的位置勉强够格。当然最主要还是金县子爵的出身。

姚爵爷是羽林卫的老人,这是皇帝心腹的出身。

这等出身是皇帝的统治基石之一,还是最大的一根支柱。

羽林卫和铁林卫一直被皇帝关注。从这里面走出来的新贵,谁都知道代表着天子。

这等出身的

淑媛配为皇太子妃,谁不傻,一瞧就出来皇帝的意思。

皇帝这是相信羽林卫,相信铁林卫这等禁军心腹。

这里面代表的意思很重要。让人解读后,也会看懂皇帝的潜在台词。毕竟没谁傻的心腹不选,还去选了墙头草。

如今大夏皇室正是蒸蒸日上,这等时候没谁会跳出来闹事。没有那等糊涂人。

“既然恒郎觉得的好,我没什么不同意的道理。”贾祤这里没有反驳的原由。

皇帝的用意是什么?在贾祤看来当然是拉拢好羽林卫和铁林卫这等心腹。

对于李烨这一位皇家嫡长子而言,他要坐稳皇太子的位置,这羽林卫和铁林卫的支持也挺重要。毕竟一旦等着某一天宏武帝驾崩后,新君登基,这新君的态度在一些人眼中也挺重要。

太子妃这一个大筹码用哪儿,如今就是合适的地方。

唯祀与戎,国本所在。李烨这一位未来的皇太子拉拢一下代表‘戎’这一个角色的禁军主力,这多新鲜,这一点不新鲜,这太正常不过了。

想当储君,妥协一点点嘛,很正常的事情。在贾祤瞧来,嫡长子李烨有那一份想证明给君父瞧的意思,想证明他是一个好儿子。

嗯,眼下姻缘大事,这就是证明的机会。证明皇子也是要守了规矩的。

这些规矩有礼法,有约定成俗的一些东西。总之想打破难,更难的是打破后可能会惹出大乱子。

还不如一切按着礼法来,至少这对于皇子而言是好事。

“祤娘同意,朕还以为你会说让烨儿自己拿主意。”李恒的目光落在枕边人身上,他笑着说道。

“烨儿不同,他是恒郎你瞧中的储君人选。烨儿没有资格恣意妄为,任性独断。”贾祤说着大实话。

还不是皇太子,还不可能做妖。就是成为皇太子离着天子还有一步距离,那一步也可能成为天堑。

这等时候的李烨想登上储君宝座,那肯定得子肖父,得让坐在龙椅上的父皇满意。

这等时候,贾祤就不给儿子拖后腿了。

“这话对,生在皇家享受福祉,又岂能任性率直,不讲礼法,不懂规矩。”李恒同意一回枕边人的话。

贾祤心想,瞧瞧,皇帝都这态度。她还说什么,她只能说,皇帝说的对。

宏武二十七年,孟冬来临,应钟之月。皇十女的满月宴很热闹,就跟洗三宴一样的热闹。

贾祤这一位皇后可不会怠慢了皇十女的祝贺宫宴。应该操办的当然是操办起来。

满月宴时,丽充仪现身了。这一位出了月子后,瞧着气色还不错的样子。看来在月子里还是调养的挺好。

宏武二十七年,仲冬来临,黄钟之月。

京都皇城,泰和宫,御书房。李恒召见随国公贾弘祐面圣。

贾弘祐这一位皇帝的小舅子如今在宫廷里当差。虽然爬不上亲爹贾道善当年的位置。

可有一位皇后姐姐的存在,又有两位皇子的外甥

存在。他这一位妥妥的国舅爷自然没有敢开罪。有心人还想巴结着这一位贾国舅。

就是贾国爷出身太好,这家世背景摆那儿,贾弘祐真的不需要一些锦上添花的存在。

▄本作者华卿晴提醒您《贾贵妃日常》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臣恭请皇上圣安。”贾弘祐被卫谨公公请进御书房后,他一进来赶紧参拜大礼。

“平身。”李恒又道:“给国舅赐坐。”

有皇帝吩咐,梁忠亲自给贾弘祐搬的赐坐椅子。

“臣谢皇上隆恩。”虽然得了坐位,可不敢像在府上一样大大啦啦的坐下。贾弘祐是坐姿恭敬。只坐了半个身子。

其时这般的恭敬坐着,还不如站着呢,也是累得紧。不过是皇帝的恩赐,只有敬谢的份儿。

“朕召见弘祐你这一位妻弟,也是朕有一件事情跟你商议一下。”李恒的目光落在贾弘祐的身上,他态度挺随和的模样。

贾弘祐可不敢拿着皇帝的随和当圣眷,他忙回道:“唯赖上意看重,方有今日贾氏之富贵荣华。皇上,您有何事,但请吩咐。”

李恒笑道:“是好事,大喜事,妻弟不必担忧。”

贾弘祐担忧也不认这话,不过他还是恭敬的听着。

李恒也不卖关子,他笑道:“朕听闻妻弟膝下二子,皆为嫡出。此善事,乃妻弟嫡次子与朕之皇十女同岁所出。朕想跟随国公府再结一桩姻亲。妻弟以为如何?”

这是问话?

这不是问话。这是皇帝在点拔圣意。意思多显的,那当然是让随国公府叩谢圣恩,此乃皇恩浩荡。

皇帝乐意给的当然不能推辞,一旦推辞就是不识抬举。

贾弘祐的态度也跟皇帝想的一样,贾弘祐赶紧起身,他恭敬说道:“蒙皇上看中犬子,还愿意赐下金枝玉叶以为犬子良配。臣感激涕零。”

这当然是同意了,贾弘祐又不傻。前面五座国公府就是打样子,贾弘祐膝下两个嫡子,都是亲儿子。

如今两个儿子,长子承一个爵位,次子再承一个爵位。想一想也不错。这是树大分枝,也算给贾氏一门多一重保险。

在皇帝这儿,那一定是会偏爱公主将来生的皇外孙一些。

“好,好。”李恒很高兴,瞧瞧这一位妻弟就是识趣人。

对于李恒而言保举这一门亲事,也就意味着随国公府进入倒计时,等着给未来的十女婿赐下爵位。这就注意随国公府成为过去式,未来就得还有一座随国侯府和一座伯爵府。

皇家不用添新的食邑,自然还是拆一拆随国公府的食邑。这在皇帝眼中就挺好。大的拆小,小的更容易依附于皇权。

皇帝见一回随国公贾弘祐,把事情跟贾氏一门的当家人说定。后面自然就是赐婚圣旨。

当然还不急,如今就是先把事情敲定一下。

等着当天贾弘祐下差后,他去见一趟亲爹贾道善,也把这一桩事情一讲。

“此事挺好,往常六座公府去五,独留随国公府就太张扬了。特别是你姐还是中宫皇后。贾氏一门的

荣耀太多了一些。”贾道善看世道如何?

贾道善当然看得清楚,只是族人们就未必。富贵迷人眼,如果不是当家人的头脑清醒着一直压制了族人。

贾氏一门里也是有一些的害群之马。不过就是没来得及做一些坏事前已经被族里惩罚了。

世事无常,人心百样。哪可能全是好人,就没半个坏人。不可能的事情。

人心好坏,事情没做事来前,谁又敢保证什么。保证不了的。

“父亲,此事一出来长房占尽好处。二房那一边,二叔他们倒是吃上亏欠许多。”贾弘祐是当家人,他也考虑一下府内的情况。

“此事我去和你二叔讲。”贾道善说道:“此乃皇恩浩荡,没得由府上拒绝的道理。你二叔也是通情达理的人,他会想明白。至于你的堂兄弟们,你就更不必担忧。府上还有你老子在,你把朝堂衙门里的事情闹明白,莫惹乱子才最要紧。”贾道善这一位老国公还在,他是能压住阵角的。

谁让如今随国公府的食邑,有五千户是祖业。还有五千户那就是贾道善挣来的。

一力降十会,贾道善就是贾氏一门里的一力。

贾弘祐听着父亲乐意出面,他心头就是一阵的轻松。

京都里发生的事情,远在东都之外的一处小村子里的贾二郎不知道。

贾二郎读到家书时又是好些日子之后,消息当然是滞留的。

贾二郎最在意的还是家书上写着,他爹娘替他谋一门亲事。他的嫡妻人选已经定下。

关于人选是谁,亲娘写得明明白白。还是旧识。

就是贾二郎想不明白,如何是那一位姐姐呢?

贾二郎是谁,当今天子宏武帝的嫡长子,他娘乃中宫贾皇后。至于他本人的身份当然是楚王李烨。

贾二郎从家书里知道未来的嫡妻人选,便是金县子爵的嫡长女,他唤过挺长一段时日的大表姐。那一位叫姚明娘的姐姐。

对于姚家大表姐的印象嘛,贾二郎觉得挺好。

姚家姐姐温柔大方,待人和气。文武双全,能上马骑射,能下马治家。这等淑媛当然是极好的。

就是贾二郎的年岁,他还小啊。明明他不应该是磨砺不结束,不能回宫当上皇太子,他何以定夺亲事?

想归想,父皇母后是一个意思,都挺满意姚家姐姐。

贾二郎想一想后,他当然也没有反驳的意思。

跟姚家姐姐相熟,对方人美心善,接触一段时日觉得挺好的。想必跟一位熟悉的姐姐做夫妻应该不错。

他们有相同的喜好,至少都爱骑射。更何况姚家姐姐挺漂亮,模样真好看的。

不怨贾二郎重脸,脸嘛,都是挺现实的看脸生物。

一张美貌的脸,这看着也养眼。至少贾二郎知道消息后没有反对的意思。这未尝不是他见过姚家姐姐,在他眼中,姚家姐姐真好看。

就是贾二郎接到家书,知道他的婚事有着落这一个消息时。

京都皇城,泰和宫,御书房。

金县子爵已经进宫面圣。说是进京述职,然后得皇帝召见。

其时皇帝真想见一见这未来的亲家。李恒对于姚爵爷满意。

于是君臣见面,皇帝除了关心一下边镇的情况外。

皇帝也开门见山,他就了想跟金县子爵成亲家的想法。

姚爵爷一听皇帝讲,这皇子迎娶姚家女吗?

姚爵爷想一想皇帝膝下目前三子,皇十二子还是一个小奶娃,这一个排除。

至于剩下的二位皇子,蜀王李茂盼十二岁,秦昭容所生。楚王李烨七岁,中宫皇后所出。

姚爵爷再想一想自己的嫡长女姚明娘年十岁。这确定跟蜀王的年岁差不了太多。

加之姚爵爷如今的爵位,这做了蜀王的岳丈好像也还成。

“皇上想替小女赐婚,臣感激涕零。臣之嫡长女蒙皇上恩典能嫁进皇家,嫁给蜀王为正妃,此乃姚氏一门的荣耀。”姚爵爷也抖一点没机灵。他堂堂金县子爵的嫡长女怎么想当然都得做正妃。侧妃什么的不可能。

坐于御案后的龙椅上,李恒对于姚爵爷的话,他听着就听出来尴尬。

感情讲半天没到重点,姚爵爷误会皇帝的意思。只以为皇帝是给皇八子说亲,在姚爵爷眼中当然是美事。

可谓天作之合,也没什么配不配的说法。爵爷的嫡长女嫁给庶出的皇子,未来便是做了藩王妃,好像也堂堂正正,世人羡慕的一对眷侣鸳鸯。

“咳。”李恒轻咳一声。

“爱卿,你误会了。”李恒赶紧补充一话。姚爵爷一听这话,他不懂,他误会啥了。

“爱卿的嫡长女不错,不光朕喜欢,皇后也喜欢。朕与皇后之意是想聘爱卿的嫡长女做皇家儿媳,这赐婚对象不是蜀王……”李恒话到此,下面恭听圣意的姚爵爷有一点懵逼。

这不是蜀王,难不成还能是楚王。不能吧,不能吧。

楚王多大的前程,只要不傻,如今都能看出来这一位的前程那得是皇太子。这妥妥的未来新君。

“朕和皇后起意是在替楚王说亲。爱卿的嫡长女自然是要做楚王妃。”至于未来是啥妃,当然就会是太子妃。

李恒这话说的明白,就是太明白。完全让姚爵爷有一种天降陷饼的感觉。

这等荣华富贵来的太猛,姚爵爷万万想不到。

虽然不知道皇帝和皇后看重嫡长女哪一点。可这等富贵到来,这不收揽下,那就不会是姚爵爷这等战场上捞功劳,用撕杀搏前程的武夫了。

“臣叩谢皇恩浩荡。”姚爵爷跪下来,那是恭敬的参拜大礼。

对于姚爵爷而言,这等天降大喜到头上,他恨不能再多磕几个头。太幸运,姚爵爷一时间都有一点晕乎乎的感觉。

面圣一回,姚爵爷走时,还跟飘在云上一样的轻乎乎。

当然来一趟京都,明面述职。实则是被皇帝暗示姚家要发达了。姚家要跟皇家做亲家。

等着带着这等心情返回东都,一路上,姚爵爷还觉得时间跑得太慢。

姚爵爷还想快点归家,他要把这等喜讯跟夫人讲一讲。那当然也更要心疼一下儿女们。

这老子不常在家,守着边镇时也想念家里的温暖。

等着姚爵爷归家后。

姚家夫人领着儿女们一道相迎。一回家,姚爵爷整个人就舒坦下来。

特别是瞧着长姐风范十足的嫡长女,姚爵爷更是觉得长女甚好,确实堪做良配。

想一想,他家女儿岂能不好?

不然的话皇家也不会巴巴来结亲。越想,姚爵爷越美。

想着好事,忍住不是姚爵爷的风格。姚爵爷当场大笑起来。

这般做派的姚爵爷把姚家夫人吓唬一跳。一直等着姚爵爷笑过,在收敛后。姚家夫人走上前,她温柔的说道:“夫君一路辛苦,要不先进府里吧。”

“依夫人的。”这一回姚爵爷没有拒绝。

回来一路,风尘扑扑。

姚爵爷关心一下儿女们,然后就打扫孩子们离开。

一家人等着吃饭时,还会聚一起吃吃喝喝。

至少考校儿子们功课,这不急。冬猎时候见真章。

先沐浴一番,尔后,姚爵爷换一身干净衣裳。没准备歇一歇。姚爵爷反而留了姚家夫人一道说说话。

至于侍候的丫鬟仆妇们,全被姚爵爷给打发掉。

屋里剩下夫妻二人独处。

姚爵爷说道:“有一桩喜事,我要与夫人说说。”

“夫君,不知道是何等喜事,瞧你前面都收敛不住,在府门处就是张扬一回。”姚家夫人也是打趣的说道。

“夫人觉得前面来府上小住的外甥如何?”姚爵爷问道。

“夫君是说烨儿。”姚家夫人说道:“是好儿郎,演儿淮儿都夸表弟是上进又勤奋。我瞧着外甥诚可谓是贾家千里驹。妹妹和妹夫将来有着指望呢。”

在姚家夫人的嘴里,外甥贾烨当然样样不错。

“既然夫人觉得的好,外甥娶了我家的女郎,你觉得又如何?”姚爵爷又问道。

“夫君,这般早订下婚事,这会不会太早了一点。锦娘的年岁还小呢。不如缓缓,等着锦娘大一些,如果跟妹妹依然喜欢锦娘,烨儿和锦娘也相互瞧得对眼,这一桩婚事我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姚家夫人当然不反对结亲,她反对的是孩子还小。

“夫君,烨儿和锦娘这一对表姐表弟的亲事可以缓一缓的,且不急呢。不如我们先关心一下明娘,明娘是长女,长幼有序,总应该把明娘的亲事和演儿淮儿的亲事敲定下来后,再是议一议锦娘的亲事。”姚家夫人建议道。

当然此时的姚家夫人也准备跟夫君说一说明娘婚事的打算。

对于姚家夫人而言,她想把女儿嫁去手帕交的夫家。也是瞧着有这等相熟的姨母心疼长女,长女的将来日子好过。

女子嫁人,在夫家跟婆婆相处的时间多半还比跟丈夫相处的时间更久。

婆婆这挺重要,一个好婆婆的存在,这日子轻省。真是遇上不省心,一辈子就要遭罪。

在姚家夫人眼中,她的手帕交性情好。打听来的情况,这手帕交的儿子也是上进可靠。这等人家当然就是真的不错。

好儿郎不等人,如今夫君这一位当家人也在。姚家夫人自然是准备先跟枕边人通一通气儿,也是把长女明娘的婚事商量一下。!

华卿晴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