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太上皇的身后事

皇帝銮驾的移动速度实在太过缓慢,即便李二陛下抛下了大部队,还是没能赶在太上皇驾崩前赶回长安。

因为李二陛下这次避暑把李建成、李元吉两家一起带上了,所以三兄弟都没赶上见老父亲最后一面。

李承乾派出的报丧使者是在鄠(音户)县附近见到的李二陛下,等到銮驾进入长安,这座雄伟的城市早已经是满城缟素,太极宫和大安宫中的白色宫灯也挂了起来。

李承乾在承天门外跪迎了回京的皇帝老爹,按照太上皇临死前的吩咐将遗诏递了过去。

因为是太上皇留给李二陛下的遗诏,所以李承乾之前并没有看过,直到李二陛下让黄易当众宣读,李承乾才第一次知道了遗诏的内容。

太上皇留下的遗诏并不繁琐,仅仅只有几句话,总结来说就是:

“殡仪制度采取汉制,皇帝虽然孝顺,却不可为了丧事耽误国政。每天早晚来灵前祭奠一次就行,其他时候可以在灵殿附近的宫殿里处理政务。”

“百姓生活不宽裕,丧事就不要大办了,园陵制度,务必以简约为念。”

“朕很喜欢皇太子,让皇太子负责守孝,棺椁下葬后,皇太子要在陵前结庐而居,素食斋戒,守灵半年。”

既然是太上皇生前亲自留下的遗命,众人自然没有违背的道理,当下便都躬身接旨。

......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承乾就老老实实按照太上皇遗诏中的要求,待在大安宫垂拱殿的灵堂中,接待前来悼念太上皇的文武百官和宗亲勋贵,每天光磕头就要磕上千次。

更别说每隔一段时间要祝祷,拜祭,念诵悼词,从早到晚没有一刻的闲暇。

等到晚上,所有人都退下,李承乾还要独自留在垂拱殿替太上皇守灵。

短短几天时间,李承乾整个人就迅速消瘦下去。

不过不要因此就以为李渊这是在故意整李承乾,事实上李渊不仅没有整他的意思,反而是在帮他的忙,是用太上皇的身份替李承乾背书。

......

按照故老相传的礼仪制度,只有死者的直系血亲,死者认定的继承人才有资格站在死者的灵前作为孝子,代表死者向前来吊唁的亲友答礼。

太上皇的继承人,除了现在的皇帝和未来的皇帝以外还能有谁?

可以说李承乾只要在这里站到李渊下葬,他的皇太子位置就变得坚不可摧。

除非李承乾犯下什么天怒人怨的错误,否则就连李二陛下都不敢轻易废黜太子。

因为一旦那么做了,就等于是在说太上皇错了。

太上皇错了,那么以太上皇为起点的这一脉传承就都是错的。

李二陛下的皇位顿时就有崩溃的危机。

这个逻辑看上去简直无厘头到搞笑,不过这却是历史的现实,为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废”这句话在中国古代的官场会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其根源就在于此。

……

至于之后那个在陵寝前结庐而居的行为,就更是给李承乾刷声望的手段了。

在宋朝以前,中国读书人的下限虽然也高不到哪去,却还没有开发出利用死人刷声望的手段。

对这个时候的人来说,能在去世的长辈坟前结庐守孝,那是至善至孝的人才会有的举动。

虽然李承乾是被李渊下旨要求的守孝,和他自己主动要求守孝差了点意思,不过这也说明,在太上皇看来,李承乾是一个很孝顺的人。

若非如此,太上皇怎么不指定别人结庐守孝,非要指定太子殿下呢?

有了李渊的这两手安排,李承乾什么也没做,在民间的声望就噌噌噌的飞涨。

只是苦了李泰,自认为在盐铁官营事件里摆了李承乾一道的魏王殿下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再次被气得暴跳如雷,摔碎了不知多少奇珍异宝。

......

李渊留下的遗诏中交待他的殡仪要采用汉朝的制度。

依照汉制,天子一般停灵七天到半个月就会下葬,只是李二陛下因为没来得及送老父亲最后一程,心中有愧,特地延长了停灵的时间,一直到十月下旬,才吹吹打打将太上皇的棺椁迎入早已修建好的献陵之中。

等到陵寝的封土填好,又将李渊的牌位迎入太庙,举行一番祭祀,葬礼这才算是彻底完成。

......

第二天,李承乾拜别了父母,素服出城,独自来到献陵,搭起一座简陋的草庐,过上了“简单”的生活。

当然了,这种简单只是做给外人看的。

实际上,自从李承乾住进草庐开始,每天都有好几拨使者在长安和咸阳之间往来穿梭,传递着各种消息。

......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初冬。

李承乾推开草庐的屋门,呼吸着山野间清新的空气,对刚刚到来的黄安问道:“这么一大早过来,有什么事么?”

黄安恭敬一礼,从随身的包裹里取出一块叠的方方正正的白布捧在手里:“殿下,皇庄那边已经把您要的东西做出来了。”

李承乾的眼中闪过一抹喜色,连忙接过黄安手里的白布查看起来。

这种布在后世被称为棉布,而在现在,他有另一个名字——“白叠布”。

作为西域各国和大唐贸易中的明星产品,高昌人早在很多年就已经发明了白叠布的织造工艺,这一点不需要李承乾这个穿越者来贡献自己的智慧。

李承乾做的只是利用少府工匠的精湛工艺和“科研水平”,改进了学自高昌国的纺织技术,使得原本产量稀少,价比丝绸的白叠布有了能够大量生产的条件。(注1)

“白叠布现在的产量如何?”李承乾

黄安恭敬答道:“回殿下的话,根据工匠们的测试,新式的纺纱机和织布机,熟练工人操作的情况下,一天应该能够织出两匹白叠布,比起苎麻织布还要快一分。”

李承乾眼前一亮,欣喜道:“你去皇庄传孤的钧旨,所有参与纺纱机和织布机改造的工匠,每人赏钱十万,布帛三十匹。”

黄安没想到李承乾居然会给这些工匠这么高的赏赐,不过他作为李承乾的贴身内侍,早已经习惯了听命行事,因此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下来。

......

注1:根据考古发现,中国历史上的棉布早在西汉就已经出现,只是因为实际需求和工艺的原因,直到宋朝才得到大面积推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