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皇帝的计划(中)

当皇帝喊来司徒殿的时候,司徒殿脸上挂着一副浅浅的笑容,他笑着说道:“不知道陛下今日找臣下来这里是为何事?”

皇帝的脸色并不好,沉默了片刻之后说道:“说是大事,只是不是你能够参与的。倒也不是你不会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只是现在你不会参与到这种事情。

朕也不和你废话,把这封书信交给你祖父就可以了,不是你可以看的。”

“臣明白,只是臣有一件事情要问陛下,陛下为什么不把东西送到我祖父手上,臣下要是记得不错的话,在臣进来之前的半个时辰之前,祖父刚刚从这里出去。”司徒殿如是说道。

皇帝依旧是神色平静,他问道:“怎么,你这位北辰阁之主,都已经把算盘打到我的头上了。还是说你安排人在看管着朕啊?”

司徒殿跪在地上,连忙说道:“臣不敢,只是刚才听人说见过祖父,所以我就想问陛下这件事情。”

皇帝脸上这时候才终于有了一丝笑容,说道:“臣也没有责问你的意思,只是朕觉得你这么聪明的人,应该能够明白一件事情,现在值守在门外的也不是外人,正是司空尚华。”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司徒殿知道皇帝最近很是猜忌司空家,但是没想到在现在就已经开始对司空家做事情了。司徒殿抱拳说道:“臣明白,如果陛下没有其他的事情话,臣下现在就想要回去了,家中还有人在等着臣下呢。”

皇帝自然知道他在说等的是谁,索性就说道:“你回去自然是可以的,但是朕还有件事情是要你去做的。

西北军前些日子不是大了败仗吗?朕需要你现在就去西北军那边做些事情,倒不是多大的麻烦事情,只是一些平静的小事情。

朕需要你去查查西北军里面是不是有问题,当然是不是大问题的话,你自己就去看看吧。

朕不会给你明面上的身份,但是朕会给你们北辰阁一道旨意,在西北军中发现任何事情的话,都准许你们有便宜行事之权。”

司徒殿行礼说道:“臣遵命,臣会率领北辰阁诸僚等候陛下的旨意。”

“你就不问一问朕想要让你查些什么吗?或者是朕需要你查些什么吗?”

“一切都凭陛下做决定,臣等自然会是去遵循的,北辰阁的职责所在,无非就是为了陛下解忧,所以臣无需多问。”

皇帝站起身来,直直地看向他,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向他,说道:“真的就没有什么怨言吗?朕知道你脾气不大好,也不用和朕藏着掖着,说出来朕又不会怪罪于你,你索性就说吧。”

司徒殿不卑不亢地挺起脑袋,直视着皇帝的目光,笑着说道:“自然是没有任何怨言的,陛下让臣等去做的事情,自然是臣等应该去做的。有一种话虽然没有什么道理,但是不得不说是最适合陛下所说的事情的。郡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所以你的意思是,你现在有所怨言吗?不然怎么会说出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话?”皇帝看着他,神情依旧是不悲不喜。

司徒殿摇了摇头,说道:“臣没有那么觉得,臣只是为了向陛下证明臣的忠心罢了,要是陛下不喜欢臣的这番说辞,那么臣且就不说这种话了。”

皇帝说道:“朕只是想问一问,你对于西北军那边的事情是怎么看的,你为什么一句话也不应答?

这和你作为臣子忠心与不忠心的关系不大,不管你是不是西北军的人,你都是朕的臣子,不是吗?

所以朕需要你回答这种事情,你有什么不回答的呢?”

司徒殿背后被冷汗浸湿,这还是他来这里之后,第一次感觉到如此凶险的事情。倒不是皇帝的气势多么咄咄逼人,只是皇帝的语气当中透露出一种上位者的气势。

司徒殿让自己平静下来之后说道:“臣不过是觉得所谓的问题不是出现在西北军的身上,而是处在整个大郑身上。

当然这是臣的愚见,陛下如果不想听的话,那么臣就不说。”

“但说无妨,咱们君臣之间不用有太多的秘密。”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7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

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79。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皇帝听完之后沉默说道:“朕明白你的意思,只是朕还是希望你能够知道一些事情,这种东西你可以告诉朕,可以和太子说,但是不能够和任何一个臣子说,至少在朕活着的时候,朕是不会允许你做出来这种事情的。”

司徒殿点点头说道:“臣明白陛下的说法,只是如果陛下还是不喜欢臣的回答,那么臣就继续给陛下讲述一下臣的想法,臣所觉得,不是什么事情都是和士兵有关的。

士兵之事固然是重中之重,可是管理士兵的将领也是有问题,而这种问题也就是朝堂诸臣所抨击西北军的事情,我自然也承认西北军的问题。

可是臣并不觉得西北军的问题完全在于西北军内部,也和外面那些家伙有关。至于陛下所说的事情,我觉得陛下的意思无非就是希望西北军能够解决内部的问题。

我明白陛下的意思,其实祖父也是这种意思,就是解决西北军内部的事情。只是这种解决是需要代价的,壮士断腕的那种代价,可不是人人都想付出的,尤其是我祖父那种念旧的人,最是不喜欢那种代价了。

可是我知道他这次是会选择做出来这种事情的,对于他来说,就像是知道自己可能会死在马背上,却还在出现在西北军军中。”

皇帝说道:“朕知道这很让他为难,可是这次如何不死人的话,以后会死更多的人。”

“杀一人而利天下,是可以去选择的事情。只是我并不喜欢这种言论的。”

皇帝说道:“你还是太过于年轻了,当你到了朕这个年纪,到了你祖父那个位置,到时候你就知道我们两个人所担心的事情是为了什么了。

你要知道一件事情,每个人都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